分享

孔子为什么述而不作?

 方远图书馆 2018-05-24

      虽然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一生却没有写过任何一本书,甚至留下任何一篇文章。

     《春秋》到底是不是孔子编定的,还有疑问。即便是孔子所编,他的工作也仅仅是一个编辑,而不是创作者。

      至于《论语》,那是孔子去世很多年后的产物,准确地说,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的回忆录。孔子本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这样一本书的存在。

      所以细究起来,孔子并没有为后世写过一个字。

      这未免太不像一个思想家了:我们不和留下浩瀚经典的佛陀比,只比道家的开创者老子和庄子,至少都留下一部能系统阐释其思想的《老子》和《庄子》。

      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是因为孔子文笔不佳或者懒于动笔吗?不是。孔子本人对此早有过解释。

     这是孔子有意识的作法。他明确宣称自已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就是说,他“只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不妄自进行创作,钦佩并且坚信古代传下来的真理”。

   “已有的知识”和“古代传下来的真理”是什么呢?概而言之,就是西周的文化传统。

      西周之时,并没有“儒家”这个词。为什么呢?因为儒家所主张的,在那个时代其实就是西周社会活生生的现实,是习以为常的具体生活。到了春秋战国,西周礼乐文化已经“礼崩乐坏”,西周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被抛弃,才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力图恢复“礼乐”文化,以图 “兴灭继绝”的儒家。孔子认为,儒家已经有了系统化的经典,不需要他劳神再去写作。他需要做的,就是整理和传授而已。

      因此儒家其实没有“学说”,它的学说,就是全面复古,一切回到西周,恢复西周的一切,并不需要任何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