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病患。不论外感,内伤所导致的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者,都会引发咳嗽。小儿咳嗽要治疗及时,小儿咳嗽的中医基本治则是理肺,健脾,固肾。理肺包括宣肺,清肺,润肺,泻肺和温肺;健脾包括化湿,渗湿,利湿,燥湿和补脾;固肾包括温肾,壮阳等。 小儿咳嗽在治疗中首先运用理肺法则。如果效果不理想,再加健脾法。如果已成哮喘时,可增入固肾法,三法协调,辨证治疗。 下面对常见小儿咳嗽的治疗介绍如下: ★小儿风热咳嗽 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喉中痰鸣,吐黄痰,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象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 治疗原则:清肺,化痰,止咳。 方名:鱼蛤石花汤(临床方)。 组成:生石膏30g,金银花10g,海蛤粉10g,杏仁10g,前胡10g,川贝母6g,橘红6g,鱼腥草10g,木蝴蝶6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水煎两回取汁约200ml,分三至四次服(适于5岁用量),少加白糖。 ★小儿肺寒咳嗽 症状:秋冬季气寒冷或者感受骤寒引起咳嗽,长时间不愈,每天轻夜重,咳嗽痰鸣,脉细缓,咯痰白稀,便溏溺清,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 治疗原则: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名:冬花五炙饮(临床方)。 组成:炙杏仁10g,炙冬花10g,炙枇杞叶15g,炙紫菀6g,炙米壳6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服法同前。 ★小儿阴虚燥咳 症状:咳嗽日久,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容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 治疗原则:清肺养阴,化痰止咳。 方名:养肺止咳汤(临床方)。 组成:生地黄15g,麦冬10g,北沙参10g,五味子6g,小茴香6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服法同前。 ★小儿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频作,全身酸痛,恶寒无汗,发热头疼,痰白稀薄,鼻塞不通,流清涕,喉痒声重,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指纹红。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名:苏橘甘草汤(临床方)。 组成:麻黄3g,苏叶10g,桔梗6g,甘草6g,橘红6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服法同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