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也叫做“拉肚子”,“拉稀”,“闹肚子”,中医将腹泻分为寒湿、伤食、脾胃虚弱、命门火衰、肝气乘脾等型,在穴位按摩治疗腹泻时具依据具体症状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 1、寒湿型腹泻:这类腹泻时因寒湿侵袭肠胃,致使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所导致,主要表现为泄泻清稀,腹疼肠鸣,脘肚胀满,恶寒发热,头疼身困,肢体酸痛,个别时候亦可伴有呕吐。 双手五指并拢,掌根贴在同侧腰骶,从上到下推擦多次,直到腰骶发热。 2、伤食型腹泻:这类腹泻主要是因饮食不节,或者饮食生冷不洁之物,致使积食不消,传化失常,主要表现为腹疼肠鸣,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胀,嗳腐酸臭,食欲不佳,舌苔垢浊等。 按摩下脘,天枢,关元,大肠俞,手三里,孔最等穴位。 以手掌揉肚脐周围,帮助消食。 3、脾胃虚弱型腹泻:这类腹泻是因脾胃气虚,运化无权,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所导致,主要表现为大便溏薄,腹泻时而好时而坏,水谷不化,纳呆肚胀,神疲乏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等。 按摩中脘,下脘,关元,胃俞,肾俞,大肠俞,手三里,孔最穴,以局部酸胀为好。 掌或者拇指揉压气海,以温中散寒。 4、命门火衰型腹泻:假如人体肾阳不振,命门火衰,则阴寒内盛,并且阳气不行于下焦,所以可出现黎明时分脐下作痛,肠鸣泄泻,泻后稍舒,腹部怕寒,个别时候发胀,下肢欠温,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等症状。 按摩命门,肾俞,下脘,气海,关元等穴位,以局部酸胀为好。 5、肝气乘脾型腹泻:肝郁气逆,克乘脾土,则造成气机失调,脾失健运,清浊相混而下成腹泻,主要表现为只需心有郁怒,则会发生腹疼泄泻,平常也常常出现精神忧郁,胸胁痞闷,嗳气纳少,舌质淡红,少苔等症状。 按摩肝俞,大肠俞穴,以局部酸胀为好。 以手掌反时针按摩腹部50回,每天三到五回。 如何才可预防腹泻发生或者降低腹泻症状,是否有简单有效的按摩方法昵? 1.用手指的指端对腹部的梁门穴进行揉搓刺激,按摩约一分钟,待穴位处微微热胀就可以。 2.用手指指端对腹部的中脘穴进行按揉刺激,按摩约100下,待穴位处微微出汗,有热胀感就可以。 3.用手指指端对下脘穴进行点压刺激,每回按摩一分钟,早晨和晚上各按摩1回。 4.用手指指端对腿部的下巨虚穴进行按揉刺激,按摩约一分钟就可以。 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和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两个交点为大横穴。两手食指指端同时按压,圈状按摩100回,可以有效通便润肠,也能够治疗腹泻、腹痛,便秘。 大横穴和天枢穴一起使用,对调节肠腹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既能够止泻,又可以通便,长时间保养可以确保肠道健康,去除肠道内积累的宿便,轻松消减堆积在腹部的赘肉,扫除脸上的痘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