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第三章第2条

 医贵仁心 2018-05-25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第2条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百合病病机为心肺阴血亏虚,虽然“如寒”而“无寒”,若是误为太阳表证,而用发汗之法,必然阴伤更重,虚热内生,此时治疗应使用百合知母汤,方用百合滋阴润燥,知母清热除烦。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人之有百脉,犹地之有众水也,众水朝宗于海,百脉朝宗于肺,故百脉不可治,而可治其肺。百合味甘平微苦,色白入肺,治邪气,补虚清热,故诸方悉以之为主,而随证加药治之,用知母者,以发汗伤津液故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百合病不应汗而汗之,不解者,则致燥。以百合知母汤主之者,清而润之也。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百合之病,即其溺时头痛观之,是病在气分也。主气者肺,肺朝百脉,百脉之气,受之于肺,一呼则百脉皆升,一吸则百脉皆降,呼吸出入,百脉关通,是以肺病则百脉皆病。肺气清明,则神思灵爽,甘寝饱食,肺气不清,则郁闷懊憹,眠食损废矣。是宜清肺,肺气清和,百脉自调,而其由来非一,则用法不同。若得于发汗之后者,是汗亡肺津,金被火刑也。百合知母汤,百合清肺而生津,知母凉金而泻火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本条与第3/4/5条同讲。

太阳寒水,由三焦下达膀胱为溺,由肾阳蒸化膀胱,外出皮毛为汗,故溺与汗为一源。寒水下陷,轻则为蓄水,重则为蓄血。汗之由肺出皮毛者,属水分。由脾出肌腠者,属血分。故血与汗为同体。营为血之精,行于脉中,卫为水之精,行于脉外。人一身之水,藉血热而化气,故肌腠孙络温而后皮毛固。一身之血,得水液而平燥,故三焦水道通而后血海濡。今以方治为标准,可知病之轻重。汗伤肺阴者,治以百合知母汤,但滋肺阴已足。下后水液下出大肠,由府病累及藏阴,湿热逗留为病,则治以百合滑石代赭汤。吐后液亏,阳气上冒,累及主脉之心藏,而怔忡不宁,或至不能卧寐,则治以百合鸡子黄汤。此其易知者也。惟不经吐下发汗,而见百脉俱病,自来注家,未有知其病由者。陈修园知其病在太阳,不能从《伤寒》太阳篇悟到太阳之变证。黄坤载识为瘀浊在里,不能定瘀浊之名。识病而不能彻底,非所以教初学也。予以为此证直可决为太阳标热内陷蒸成败血之证,故方治用百合七枚以清肺,用生地黄汁一升以清血热(一升约今一大碗,须鲜生地半斤许)。血热得生地黄汁清润,则太阳标热除,败血以浸润而当下。观其分温再服,大便如漆,可为明证矣(按肠中本无血,惟热郁蒸腐经络乃有之,此亦利下脓血之类,观于病蓄血者大便必黑,于此证当可了解)。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下皆指二十日、一月后,见病之方也。先因感冒六淫之病,发汗而伤肺胃津液,余邪未彻,淫舍营卫之间,故成百合病也。然肺气热而肾水则虚,膀胱之气亦热,故用泉水同百合养阴而清肺热之源,同知母以养肾水而泻膀胱之热,清金生水,肺得通调,膀胱之气得化,病则愈矣。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百合病,见于发汗之后者,以其不应汗而汗之,以致津液衰少者,以百合知母汤主之。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论述百合病误用汗法后的证治。百合病有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证。医生误认为是表实证,而发其汗,汗后伤津,心血肺阴而更虚,则虚热加重,故出现心烦、口渴等证。

治以百合知母汤,养阴清热,润燥除烦。方中百合清心润肺,益气安神,知母清热除烦,养阴止渴,配泉水清热利尿,导热下行。三药相合,以奏养阴除热之功。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这百合病呀,他虚热病与实热不同了,这个实热可以攻啊,在表可以发汗,在里可以下之,在上可以吐之。汗吐下,全是对实热而言,虚热不能攻,所以百合病有热是肯定的,口苦、小便赤嘛。可是这个反而发其汗是不会好,只能够伤其津液,而其越烦燥,他这个病不会好的,就上头这个糊涂病、精神失常还是不会好的,那还是存在,只能够增添他的烦热,所以他在百合里头加知母,知母是去烦热的。

这个百合知母汤,百合用七枚,把它劈了,知母用三两,切碎。先用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就是泡了一宿啊,它出些白沫子,然后把这个水不要了,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另换泉水二升,就是两碗了,那么再煮这个百合,取一升,这个时候百合不要了,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再另以泉水两升煎知母,也取一升也把也滓去了。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然后把两个药汁,一个百合药汁、一个知母药汁,各一升都搁一起,合到一起不是二升了嘛,再上火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分两回来用。

那么百合这个药啊,在本草上它是甘寒,这个甘寒的药都是养阴补虚,同时去热。那么在《本草经》上呢,说大量吃百合呀,能够通利二便,它这个小便赤涩,当然吃这个百合合适呀是吧。那么由于发汗更亡失津液,更助其热,所以加知母。所以以百合治这个病,这也说明这个病是虚热了。这是第一条,最要紧那一条在后头呢。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治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尿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尿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第2条: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第3条: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第4条: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第5条: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第6条: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第7条: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第8条: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第9条: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第11条: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第12条: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第13条: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第14条: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第15条: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熟读成诵

第2条: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