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研制130毫米坦克炮初探(上)

 昵称m5Gu5 2018-05-25

2015年5月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庆祝二战胜利日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这场阅兵式规模空前,场面和气势宏大,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阅兵式的机械方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T-34中型坦克和T-14“舰队”主战坦克。T-34坦克是二战中当之无愧的明星兵器,立下了赫赫战功。而T-14“舰队”(阿玛塔,Armada)主战坦克,则是首次亮相的新式坦克,更是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T-14“舰队”坦克的最大亮点是它那遥控无人炮塔和乘员舱的加强隔舱化布置。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遥控无人炮塔式坦克,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毫无疑问,乘员舱的加强型隔舱化布置,使得坦克乘员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即使坦克主装甲被击穿,甚至产生“二次杀伤效应”、坦克内发生火灾,坦克乘员在密封的乘员舱的保护下,基本上可以做到安然无恙。


俗话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着即将装备部队的俄罗斯主战坦克防护性的提高,西方国家必然要对此做出回应。而最先做出反应的,便是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两三个月前,也就是2016年2月14日,莱茵金属公司召开了季度财务报告会议。会上,介绍了该公司的部分重大新业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首次宣布该公司“开始研制新型的130毫米坦克炮”。据称,这主要是针对俄罗斯T-14“舰队”主战坦克增强防护力的威胁。会上还披露,新型130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将比现有的“豹”2A6坦克上安装的L55型120毫米坦克炮发射DM53型穿甲弹的动能提高50%!同时,该公司还宣布:预计2030年服役的新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制计划,这种新型坦克将是德国和法国合作研制的全新一代坦克(MGCS)。

一个是全新的坦克炮,一个是全新的新一代坦克,在“豹”2主战坦克问世已经36个春秋、世界各国主战坦克发展相对迟缓的今天,能同时发布两条重大消息,无疑在各国军界引起极大的轰动,不啻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一轮的甲-弹争斗

有矛必有盾,矛利盾更坚,盾坚矛更利,争斗大循环。几句“打油诗”,道出了“装甲和弹丸”(简称“甲-弹”)这矛盾的双方互相争斗、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不难理解。若是坦克炮无坚不摧、所向披靡,那它就可以横扫战场了;反过来,如果坦克装甲“固若金汤”、根本打不透,那仗也就没法打了。在一般情况下,甲-弹双方处于大体上相对平衡的状态下。一段时间内,火炮和弹丸一方发展得快一点,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过了一段时间,装甲一方发展得快一点,又领先于弹丸……就这样争斗的双方你追我赶,促使甲-弹双方共同向前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看,争斗的甲-弹双方,基本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发展的水平是:120毫米或125毫米坦克炮对应于厚度在500~600毫米以上的复合装甲。用一句行话来说,就是穿甲弹的炮口动能在10兆焦左右。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用“炮口动能”来衡量穿甲弹的威力,比起用“在××千米距离上击穿××毫米厚的钢装甲”这样的表述,要更科学一些。

复合装甲、反应式装甲和主动防御系统的出现,已经使“装甲”足够强大;而遥控武器系统和隔舱化的乘员室布置,又极大地提高了坦克乘员的生存力,甲-弹争斗的天平开始向装甲一方倾斜。这就促使火炮和弹丸一方要进一步提高威力,以赶超装甲技术的进步。在火炮身管技术和弹丸的火药技术潜力已经基本挖尽的情况下,增大坦克炮的口径,便成为坦克工程师们首先想到的一个选项。


如果在火炮和炮弹方面继续“挖潜”,在保留120毫米口径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炮口动能提高到12兆焦,是可以做到的,但这仍然属于“小打小闹”式的改进;如果采用130毫米口径坦克炮,那么,使炮口动能一下子提高到15兆焦,即一下子提高50%,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这可能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130毫米坦克炮的初衷。

据称,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公报中宣称,该公司正在为“豹”2坦克实施“主战坦克技术升级计划”,内容是“将103辆‘豹’2A4坦克换装120毫米高膛压坦克炮,并配发新型弹药”。其实,这里所说的“高膛压坦克炮”就是已经装到“豹”A6/A7坦克上的L55型120毫米滑膛炮。这种火炮发射DM53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比原来的L44型120毫米滑膛炮发射时的炮口动能提高15%。再“挖潜”提高威力,就要配发新研制的DM73尾稳脱穿弹了,使炮口动能提高20%,达到12兆焦。这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了。这项计划将于2017年完成。

有意思的是,从105炮进化到120 炮或125炮,炮口动能提高了50%(从6.5兆焦到10兆焦);而从120炮进化到130炮,炮口动能也是提高了50%,达到15兆焦的极高水平。它促使甲弹争斗的双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亮剑——四炮争雄

纵观一百年的坦克发展史,坦克火炮的口径越来越大,身管也越来越长。105毫米线膛炮,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主战坦克的主流口径,如今已经“过气”;120毫米滑膛炮,则是西方国家主战坦克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主流口径。而苏联/俄罗斯方面的主战坦克火炮口径要大5~15毫米(T-62坦克炮为115毫米,T-80坦克炮为125毫米),以求“东方压倒西方”。其实,早在二三十年前,德国、瑞士和英国等国家都先后研制过140毫米坦克炮,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这一回,莱茵金属公司又提出个130毫米坦克炮。120毫米、125毫米、130毫米、140毫米火炮,来了个“四炮争雄”。到底哪一种火炮会成为未来坦克的主炮呢?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已经研究多年的140毫米坦克炮吧!

早在二三十年前,一些国家的坦克设计师们就已经在计算机旁,在实验室里,开始了140毫米坦克炮的研究、设计和试验工作,瑞士和德国的坦克设计师们走在了前头。他们甚至制成了140毫米坦克炮的样炮,装到“豹”2坦克上进行了射击试验,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证实了140炮装到现役主战坦克上的可行性。英国的皇家军械公司诺丁汉厂也制成了140毫米坦克炮的样炮。只是由于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在没有大规模地面战争的情况下,坦克装甲车辆的技术发展相对缓慢,一些西方国家才将140毫米坦克炮的资料放到保密柜里,作为技术储备,而未能实际装车使用。至于我国是否研制过140毫米坦克炮,用得上那句“外交辞令”——“你懂的”。

首先,让我们将140毫米坦克炮和120毫米坦克炮、105毫米坦克炮的性能做个对比。这里给出了一个试验曲线。它是由大量实际射击试验得出来的曲线。尽管专业性较强,但还是能够看得懂。也就是说,坦克炮的口径越大,初速越高,它的穿甲深度就越深。从图中可以看出,140毫米坦克炮的穿甲深度远远大于105坦克炮和120毫米坦克炮。140毫米坦克炮的最大穿甲厚度达到了900~930毫米均质钢装甲(RHA)。和120毫米坦克炮相比,炮口动能提高到15~16兆焦,一下子提高了50%,提高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


那么,想让140毫米坦克炮装到主战坦克上,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呢?

第一,紧凑型炮管技术。从德国装上140毫米火炮的“豹”2坦克的试验型样车来看,全车除了防盾部分因炮管加粗必须修改之外,其余尺寸无大的变化。因140毫米坦克炮的最大膛压峰值已经提高到8 000巴(约8.0×108帕),比起120炮的6 300巴提高了约20%!要知道,最大膛压达到6 300个大气压,已经很了不起啦!再提高20%实属不易。为此,必须要有屈服强度更高的炮钢材料作保证。从瑞典将120炮装到CV90轻型装甲战车上的实例来看,在国际上,紧凑型炮管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第二,减少炮管烧蚀。火炮最大膛压的提高,必然使火炮身管内壁的烧蚀问题更加严重,直接影响到炮管寿命。为此,必须千方百计地减少炮管的烧蚀。如,采用高硬度致密镀铬炮管,可比一般的软镀铬炮管寿命提高1~2倍,务必使140炮的身管寿命不低于500~700发。

第三,低后坐力技术。火炮最大膛压的提高,势必使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增大。大体上,120炮发射尾稳脱穿弹时的最大后坐力约为40吨力至50吨力,而140炮的最大后坐力可能达到60吨力以上,这使得炮塔座圈和车体承受着极大的应力。为此,应采取平滑后坐力峰值的技术,就像装120毫米滑膛炮的CV90120轻型坦克上所采取的技术一样。

第四,进一步提高自动装弹机的可靠性。装上140炮之后,采用自动装弹机,那就是必须的了。而当今各国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的可靠度只有0.95左右,达不到百分之百。140炮的弹药,尽管也是分装式弹药,但发射药和弹丸的重量都在15千克以上。尽管在自动装弹机出现故障时也能勉强人工装弹,但更费劲,只能是不得已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五,炮弹的重新设计和优化。

第六,弹药基数减少后,必须进一步提高火控系统的命中精度,以弥补弹药基数减少的不利影响。

总之,增大火炮口径,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必须全面、统筹考虑才行。

从140毫米坦克炮技术基本成熟到“封存”,已经过去20年的光景。这20多年来,材料技术、优化设计技术等又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能不能采用130毫米口径坦克炮就能达到20年前140毫米坦克炮的技术水平呢?在抗衡装甲技术进步的今天,这恐怕也是莱茵金属公司的精英们考虑问题的另一个初衷。尽管目前所得到的130毫米坦克炮的资料极为有限,但还是让我们对130毫米坦克炮作一点初步的分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