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员工管理新思路:响鼓不用重锤

 为什么73 2018-05-25


古代有位老禅师,某天晚上他在院子里散步,走着走着,就看见墙角边多了一张椅子,他一想,这肯定是哪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踩着椅子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默默走到墙边,把证物椅子移开,就地而蹲。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过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小和尚双脚着地后,发现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想来必定要挨一顿臭骂。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反而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自此后,再也没有人违反寺规越墙而出过。



【企业管理智慧】


我们可以想象,小和尚听到老禅师“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这句话后,心情有多复杂,本来违规出寺已然心虚;回来还踩了师傅的背,心里已有愧疚;而后等来的不是责骂,反而是关心,在这种无声的教育中,小和尚又怎能不痛改前非呢!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当下属犯错时,恰当的引导、委婉的点拨往往胜过严厉的面斥。尤其是当你的下属是个明白人,并且很优秀,只需稍微点一下,他们就能秒懂,此时就不必用命令或苛责的语气去沟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1.什么样的员工是响鼓

职场当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能力强、工作踏实、为人谦恭、懂得上进,而且经常反省自己,能做到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如果用鼓来比喻的话,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响鼓,只需要轻轻一敲,就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

2.重敲乱敲响鼓,可能伤害响鼓

既然响鼓轻轻一敲,就能发出响亮的声音,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重锤猛击呢?再好的鼓,也有一个承受力,不分轻重地一通乱打,反而会伤害一面好鼓,甚至把它敲破。同理,你的下属已经足够优秀,兢兢业业、踏实努力、业绩斐然,你还毫无理由地横加指责,必然会伤害其积极性,挫败其自信心。

3.响鼓不用重锤,不是不敲

响鼓不用重锤,并不是说响鼓不用去敲打。如果优秀员工犯了错误,领导视而不见、不加提醒,那就是纵容,只会害了他。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讲的方仲永,五岁时,“未尝识书具”就能“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不可不谓是一个天才鼓,毫不费力就能发出巨响。于是,他的父母“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几年后,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再过几年“泯然众人矣”。仲永的悲剧,就在于父母认为他天赋异禀,将来必成大器,用鲜花掌声来包围他,不使学、不敲打,最终真正印证了最简单的一句话“骄傲使人落后”。

玉不琢不成器,面对犯了错的优秀员工,我们当然还是要敲打他,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旁敲侧击、轻轻点拨等委婉的暗示会比直白的批评更有力量,既可以让他有所领悟,又可以顾及到他的面子,规避因严厉批评产生的消极心理。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下,一个人他做错事情了,心里正感觉很抱歉,正在想办法弥补,这时你还骂他,那他心里一定想:你骂也骂过了,我干脆也不弥补了。你看,领导者也就只图了一时嘴上痛快,实际一点改观都不会有。


【曾仕强语录】


响鼓不用重锤,你鼓很响,你只要轻轻打它就很响;如果响鼓你再用重锤,鼓就破掉了。   

——曾仕强

每一个事情都有它的道理,没有没有道理的事情,既然会做就有道理,但是道理是不能强调的,道理本来是对的,强调到最后一定是错的,道理一强调就错。

     ——曾仕强

所以中国人会试嘛,我们都先点,点不醒就重一点,再点不醒更重,最后说那你这样,你不能怪我。为什么人家讲话的时候很难堪,就是因为他已经点过你多少次了,你还点不醒,那你就怪自己,你不能怪别人。

                      ——曾仕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