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剪纸

 公司总裁 2018-05-25

剪纸作为中国最为流行的一门民间艺术,它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公元六世纪甚至更早。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

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诸多剪纸流派中,尤以河北的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和江苏的扬州剪纸最著名。

其中,蔚县剪纸的工艺特点是“以刻代剪”且突出“色彩点染”。

而丰宁满族剪纸则是以剪工“精细”见长,强调以“阳刻”为主(即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剪纸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

扬州剪纸是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当地人在立春时总要剪纸为花、为蝶,用以“报春”。如果说,蔚县等北方剪纸的风格是粗放、质朴,那么扬州剪纸的风格则是线条清秀,构图精巧,正所谓“剪味纸感” 。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

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壮成长。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演、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画、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

图:印度剪纸

当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人们完全可以在电脑上设计图案,用激光进行精确无误的切割。但是无论何时,只有用一双巧手剪刻出来的剪纸,才是具有原汁原味的艺术。(附几张精美的剪纸养养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