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伯琮父子和所整理的万密斋的医书 蒂尕字汉阳

 paila51 2018-05-25
 誉为中华养生第一人,康熙皇帝嘉封为“圣医”的明朝著名医生-万密斋。他一生行医,救人无数功勋卓著,深受患者和庶民的爱戴。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总结和整理出祖辈和自己的临床实践,将其宝贵的资料逐一汇集成册,先后整理出了数十卷很有价值的医书。每写一卷,他的弟子就辗转达抄阅传送,最短时间内流传全国各地救人。

     已刊行著作的有:《万氏家传育婴秘诀》、《万氏家传广嗣纪要》、《万氏家传妇女科》、《万氏家传痘疹必法》、《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万氏家传保命歌括》、《万氏家传幼科发挥》、《万氏家传玉痘疹》等十多部。这些书收入乾隆主持,乾隆三十七(1772)年开始编撰,长达七年之久的《四库全书》,不久就颁行天下。据《万氏家谱》记载,还有三十七种抄本未付印,现除《万氏秘传外科》和《万氏家传点点经》两部外,余均已失传。

     一生为官的汉阳丰乐里人张伯琮,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受家庭父辈潜移默化的熏陶,感受前朝名医万密斋所撰写的医学瑰宝,存在失散之险,故立即投入其挽救行列,并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吩咐儿子和自己一道尽力补救。

      万密斋的著作最鲜明特色就是: 说理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诗、词的形式写的表达,更便于学习和记忆。同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为后世所推重。象清代医学家沈金螯、武之望;日本医学家丹波元坚、汤本求真;朝鲜医学家许浚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授引了万氏学说,并给予很高评价。

       张伯琮自幼聪慧,无书不读、过目不忘,康熙五年乡试中举,年仅二十。后经考试授中书舍人,任江西建昌同知(知府副职),再改任云南临安同知。在云南深受上司器重,云贵总督委派他剿抚鲁魁山贼,他胆略超越乃父,史载:“不以兵力,身入贼巢,推诚置腹,众遂归化”。 随即提拔为福州知府,因守父丧未就任。再补江西抚州知府,在抚州“绝馈送,革陋弊,劝农桑,周补助,六邑士民向风”。转任陕西榆林道,任上“捐俸垦荒,彝汉伙耕如一家,苦寒边塞,遂作阳春”。再升河南按察使,为政清廉严明,清理积案有如其父,使监狱为之一空。不久就地转任河南布政使,任上宜阳知县张育徽横征暴敛,苛虐百姓,激起神垢寨亢珽亢珩兄弟起义。张伯琮“谈笑间,遴能员,擒巨魁,豁胁从”。他和父亲一样,破贼后只办首犯,胁从均放回家,最大限度保护老百姓,结果“四境帖然”。很快擢升任河南巡抚,任上督促官吏勤政为民,并根据河南政情民情,著有《豫省奏议》。康熙五十八年(1719 )告老还乡,专心帮其父亲张三异完成《廿一史弹词註》和倾心著书。    

      张伯琮为官清正,精佛理,以书法闻名于世。峨眉山摩崖石壁上“佛都”二字,字径十尺,即为所书;江西石巩寺的“石巩”二字和江西崇阳古镇的“玉泉井”等亦为所书。告老还乡后从事著述,曾将父亲张三异的生平写成《五知荘训言》,后载于《张氏族谱》,手迹今日尚存。著有增补明朝廖尚贤的古书集《尚友录》未竟,后由儿子坦譲最后完成。  张伯琮有七个儿子:长子天顺、次子坦譲、三子坦議、四子天谟、五子坦諤、六子坦谏、七子誾。其中坦譲、天谟、坦谔三人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同榜举人。

      张伯琮一身所撰的书本不光数量多,而且涉及较面广,诗歌文赋,还涉及医学书籍。他先后整理出万密斋的《万密斋医学全书》、《伤寒摘锦》、《万氏家传保命歌括》等。 在整理《万氏家传保命歌括》因时间长流传地域广需辩真伪,所以时花费时间精力最多。这是一部养生方面的书籍,算得上鼻祖之列。其书文字简洁便于吟诵记忆,深受庶民喜欢。在民间早已流传多年,而且称颂不断的。这首“养生之歌”还收集了诸多历代名人养生之法: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万密斋自己提出宝贵的养生四法: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守时,四曰却疾......       

     前面提到,万密斋所刊行书籍的途径与常人不同,在当年万密斋医术高明,人品高尚、影响面极大,他每撰一书,均由弟子传抄翻阅使用。史料记载:“万密斋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总结和整理了祖辈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写出了数十卷很有价值的医书。每写一卷,他的弟子就辗转传达抄写,在很短时间内流行到全国各地。”对于这部民众喜闻乐见的《万氏家传保命歌括》就更不用说了,明清时期市面上流传的版本不少,为了固本索源寻觅正果,张伯琮特地吩咐,时任陕西甘州府甘山兵备道的三子张坦议,让他帮其正讹。

      这本由张伯琮收集整理,张坦議正讹的《万氏家传保命歌括》,前段时间曾在网上拍卖,因年代久远,此书有些残缺,但还是被医务工作人员或收藏爱好者人买走。张坦議为其父整理《万密斋医学全书》所作的序,从中感受会到,挽救圣医书籍的艰辛、民众对圣医的爱戴和崇敬。

       张坦議《万密斋医学全书》序

  医非余业也,而余性癖嗜医。诵读之余,辄旁及歧黄。自侍家大人游都门秦豫间,凡历来名医所著述,如《赵氏医贯》、《叔和脉诀》、《薛氏医案》以及《证治准绳》诸书,靡不究心披阅。即时人间有一二验应奇方,亦必购得而笔之于帙。余之嗜医若此,惜不能窥其秘,探其蕴,仅能识其大略而已。然从吾嗜也,非以耑吾业也。虽堂奥之不臻,庸何伤。独于万先生密斋全书凡数十余卷,其类多,其理赅,其辞达,而著之为方者试无不应,应无不神。余尝逐卷精研,细心体认,历有年所,始能窥探先生之秘蕴于万一。真寿世保元之珍,男女居室之所不可须臾离者。老耆得是以寿终,幼孤得是以遂长。先生之仁及天下后世者其功为何如,然不得吕公纂辑而刊行之,亦将与残篇断简共湮没于笥簏中,又安能使余爱慕流连如晤诸羹墙也耶?是先生利济之心得吕公而始传也。无何,历年既久,刷印繁多,字迹蒙糊,不无鲁豕之误。在善医者固能心解意会而知其非真,彼学步邯郸者势将以讹传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几何不以仁天下之书为戕生之具也哉?余不明吕公倡于前而遂莫为之后也,因与诸名公订正讹误,竭绵力付剞梓,鸠工而再新之。阅十月五载始竣厥功,俾后之准绳是书者无按舟求剑之失。非敢曰先生著是书之旨、吕公刻是书之心得余而不殁,亦聊以毕吾嗜医之癖云尔。若夫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循是书而不泥于书,又在业医者之继先生而起,非余说之所能尽也。是为序。

                         时康熙壬辰年嘉平月,柏泉张坦議恪斋叙于视履堂。

 
 

: 万密斋(1499-1582),字事,名全。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生于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明代著名医学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豫、皖、赣,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子目有《万氏儿科》、《妇科发挥》等10种,108卷。其专著《养生四要》对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理论不仅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心理平衡、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养生理念早几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为"中华养生第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