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策略

 老刘tdrhg 2018-05-26

新课程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管理如何适应呢?

(一)中层竟聘上岗,优化一套班子

良好的组织机构,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成就新课程的可靠保证。为了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可进行中层队伍改组,实行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上岗。

具体操作:公开招聘岗位(招聘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教科室及团委书记等中层岗位),公示名单,公正评议,公平竞争,公布结果。

通过中层竞聘、优化一套班子,学校的组织机构有了新的生命活力,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策略

(二)人本管理,构建一种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部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寻找组织维持和组织创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一平衡点,就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基于人(基于人的本性)、根据人(根据人的特点)以及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的管理。

学校实行人本管理,充分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通过多种途为教师成长创造机会,提供帮助,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为每一位新教师选定一名骨干教师作导师,手把手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和交流;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优和比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将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催生同甘共苦、生动活泼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主体性德育,构建一种机制

德育是灵魂,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主体性德育管理机制,重视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能动性,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需求,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使社会道德要求得到积极主动的内化,避免外在化,实现社会主流德育原则与学生主体性德育需求的双曲线偶合。

学校应将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德育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寓德育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挥社区、家庭的力量,齐抓共管,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强调道德的规范、约束和评价的同时,强调道德的激励、鼓舞和促进人格潜能的开发。


(四)教育科研先导,寻求一种途径

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不可或缺的途径。学校要以课題研究为教育科研的主要载体,让课题走进课堂,体现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学校以校本教研为教育科研的主要途径,构建学校--教科室--教科组--教师的教科研网络结构,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作用,组织教师进行“走进新课程”专题理论学习,聘请专家来校指导、讲座,进行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梯队

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可成立青年教师指导小组,聘请本校教学骨干组成青年教师指导小组,对青年教师备课、上课等各方面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实现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的有效延伸。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梯队,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再学习再提高和再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