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像头“扫描”学生微表情考评课堂效果引热议:要成绩还是要隐私?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5-26



李法明/画 (中工网图片)

近日,教室内的摄像头被“黑科技”加持,再次引发网民新一波讨论。杭州第十一中学引入一套“智慧行为课堂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教室里的组合摄像头,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和趴桌子6种行为,以及害怕、高兴、反感、难过、惊讶、愤怒和中性等数种表情。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课堂实时考勤、行为记录等数据,以此来考评课堂效果。


被曝光在摄像头下的学生隐私谁来保障?用大数据来评判学生的表现是否过于简单?教室内的摄像头该不该存在?高科技究竟该怎样助力校园监督?


教育专家:教室内开摄像头,学生的隐私何处安放


经中青舆情监测室随机抽样1000条网民观点发现,近56%的网民认为,学生在这样的监视下,失去了隐私和自由,须处处小心自己的行为,压抑真情实感。


对于受访学生来说,教室内的摄像头让他们感到不自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学生李琪琪(化名)对这所杭州学校的做法感到特别惊讶,她说:“太让人不舒服了!虽然我们教室里也安装了摄像头,但只有考试的时候才开。这个学校在上课中全程开着,学生岂不是一点自由都没有了?”


山西灵石县第二中学初一学生温云阳(化名)担心,“如果课间休息时都被监视着,那就真的一点隐私都没有了,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师也会感到自己是“受害者”,对摄像头表示反感。北京某小学贾老师说,她身边的老师都不太赞同在教室内安装摄像头。“对后进生来说,摄像头起不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对老师来说,感觉时刻被监控,讲课时心里不自在,也会觉得学校对老师教学不信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采访时表示:“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与教室里安装摄像头是不同的。学生在某个公共区域出现是短暂的,监控的目的也只是维护公共安全,但在教室里安装监控,却是对每个人的动作都不放过”。


长期从事民商法研究的北京京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德伟,也持同样的观点。“教室不是彻底私密的空间,但也不是广场、商场那样纯粹的公共空间。所以,学校虽然能以监督的名义安装摄像头,但如果监视学生行为等非常细节的东西,从法律角度来看,是有问题的。学生如果一整天都在摄像头下生活,就没有隐私可言了,对孩子们的心理也会造成影响”。


清华附中初一学生家长高女士则指出,“就算不安装摄像头,老师也在教室里监督着学生,也能发现问题。重要的不是如何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后如何处理”。


一线教师:“表情”不等于课堂效果,“刷脸”不一定提高听讲效率


在样本中,另有近两成网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好不好要靠‘刷脸’来打分不靠谱,人类的感情、想法岂能通过‘扫脸’就简单划分?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监控数据说了算”


李琪琪认为,将学生的表情、行为分类,是把学生当做机器人,“学习再好的同学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上课睡觉的同学也不一定就成绩差。我们上一天课特别累,尤其是冬天,一冷就犯困。老师看到小部分同学睡觉了,让没睡觉的同学自己看书,等下节课或是自习的时候再补上。我觉得老师的做法特别人性化”。


熊丙奇认为:“教室虽然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公共活动空间,但课堂首先是教学共同体。不能让教师和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置于监控之下,这会干扰教师的教学,也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大数据助力教育的正确“姿势”


当校园欺凌、老师虐待孩子个案出现时,呼吁校园加装摄像头、全社会加强监督的声音一度很强。不可否认,摄像头对于那些伺伏在校园中的恶行,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纵观舆论,这套“智慧行为课堂管理系统”之所以引起讨论,主要在于模糊了监督和公民隐私保护的边界,监视内容过于细致,更要将此作为考评课堂效果的一项标准。网民@lucas的小爪认为,此举“把社会的注意力从教学质量上转移到了学生打瞌睡上,是一种用现代化高科技推卸责任的做法”。


监督与隐私一直被看做是矛盾的两方面。舆论希望“恶”时刻处于监督之下,却又不希望个人隐私被曝光。那么高科技、大数据助力教育的正确姿势该是怎样的?


杨德伟律师指出,学校安装摄像头,在用途上要偏向于考试监考的监督、出勤考勤的监督方面。监测的时间、监测的对象、监测的行为,都应该受到限定。


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研究员袁老师指出:“如果这次的‘黑科技’不是应用到如何给学生课堂行为打分,而是让校园摄像头监视更安全、真实、清晰,大家可能就不会如此反感。比如能在校园恶性事件爆出时,有录像可查;不让录像以任何形式泄露。这样才是校园需要的高科技,才会受到欢迎。”


原标题:《校园技术监督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来源丨中国青年报

作者丨田沐冉


用智能设备监管学生,有推卸教育职责之嫌

近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大六院儿童病房主任曹庆久针对一些学校用智慧课堂系统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示,要注意它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影响。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要求有隐私权,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安装监控系统是为监测孩子注意力,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为防止学生课堂分神在教室里安“天眼”、为防校园欺凌和学生吸烟在厕所安装监控等,显然是教育管理不负责的表现。


科学的教育管理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生是有着独立人格和个性尊严的生命个体,被尊重是其最基本的权利和需求。学生只有得到来自学校老师起码的尊重,才能尊重并服从学校老师的教育和管理,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校教育才会成功。在教室、厕所安装智能设备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不论初衷多么美好,都会对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和个性尊严带来客观上的无视和粗暴践踏,甚至会侵犯学生的隐私,极易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反感和行动上的抵制,造成学生与学校、老师的对立。


科学的教育管理需要信任学生。学校、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只有当学生信赖老师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算真正成功。学生只有真切感受到自己被充分信任、完全接纳,才愿意去接纳学校、老师,遵从其指导和教诲。在教室、厕所安装监控,把学生视为被怀疑、被监控的对象,会破坏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容易招致学生排斥。


利用现代科技强化、细化过程管理,对加强学校管理、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有积极意义,值得提倡。但在教室、厕所安装监控等,把本应由学校和老师承担的教育管理工作转移给机械设备,是对教育管理的不负责任,甚至存在学校和老师推卸责任之嫌,违背教育的人文精神。


作者丨史万浩,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来源丨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