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1.化痰通脉法治缺血性心脏病.2.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治验.3.中药熏洗防治手脚多汗.

 憩苑 2018-05-26

1.化痰通脉法治缺血性心脏病  摘自2018-5-23中国中医药报
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

汪某,女,42岁,2010410日初诊。患者自述胸痛、胸闷、心悸近3个月。多痰,动则加剧,并伴有气促等症状,心电图提示:T波低平,S-T段下移,西医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口服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但效果欠佳。现仍感心前区闷痛,心悸气促,动则加剧,痰多气短,肢体沉重,舌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胸痹(痰热壅实,瘀阻心脉)。

治则:清热化痰,祛瘀通脉。

处方:温胆汤加减:瓜蒌30g,丹参30g,酸枣仁(炒)20g,陈皮12g,枳壳12g,茯苓12g,桃仁12g,红花12g,法半夏10g,竹茹10g,薤白10g,川贝母10g,炙甘草6g,黄连6g,胆南星6g5服。每日1服,水煎2次合并应用,分2次服用。

二诊:胸痛、胸闷、心悸明显好转,无气短、气促等症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复查心电图已恢复正常。为了巩固疗效,嘱其按上方继续服药7服,服完后诸症皆除。随访3年,未见复发。

温胆汤加瓜蒌、薤白,对痰热浊邪阻痹阳气所致的胸闷胀痛、痛彻肩背、不能安卧等,疗效良好,但胸痹心痛仅理气活血是不够的,因为胸痹患者大多肥胖,肥者多痰,故应加川贝母、胆南星以化痰。诸药相伍,故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朱时祥)

2.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治验 
摘自2018-5-23中国中医药报
杨爱国 杨晓明 潘灯银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张恩树名中医工作室

肺磨玻璃影(GGN)指在胸部CT检查时发现,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或圆形结节,样子像磨砂玻璃一样。它可以是弥漫性散在生长,也可以仅聚集在局部,看起来像一个小磨玻璃样结节,所以也叫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引起肺磨玻璃样病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染性病变(特别是病毒)、过敏性肺炎、肺泡出血、肺水肿、肺肿瘤(肺泡癌和腺癌及淋巴瘤)、代谢性疾病、间质性肺炎等。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并不一定是恶性的,有时候它是肺部炎症、出血、纤维化的良性病变;有些时候引起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原因,可能是肺癌,也可能是正在过渡到恶性病变的过程。

秦某,女,60岁。2018年04月24日初诊。自诉咳嗽半年余,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佳。后来张恩树处诊治。刻诊:咳嗽有痰,痰多色黄,鼻塞,苔黄腻,脉滑。CT诊断示:1.左下肺少许炎症。2.左上肺磨玻璃密度结节。

诊断:肝火犯肺咳嗽(肺磨玻璃密度结节)。

治则:清肝泄肺,顺气降火。

处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黛蛤散10g(布包),炙枇杷叶10g(布包),桑白皮10g,杏仁10g,百部10g,白前10g,川贝母10g,知母10g,金荞麦20g,鱼腥草15g,炒黄芩10g,紫菀10g,甘草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上、下午温服。

2018年05月02日二诊:药后咳嗽减,但痰多质黏厚,上方加:海浮石10g,南沙参10g。再进7剂,以希接效为佳。

2018年05月10日三诊:药后咳嗽渐减,咽中有黏痰,咳吐不爽,上方加法半夏10g,旋覆花10g(布包),猫爪草10g。再进7剂。

2018年05月18日四诊:药后咳嗽止,前方既效,毋庸更张,原方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该患者久病不愈,概肺气上逆使然。证属肝火犯肺,失其清肃,拟方以清肺泄肝、顺气降火为先。

初诊时方中用青黛清肺肝之热,凉血解毒;海蛤壳清泻肺热化稠痰。二药相须为用,善清肺肝经之热,共奏清肝利肺,凉血化痰,降逆除烦之功;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知母清肺泄火,滋阴润燥,共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之功;桑白皮、炒黄芩清泄肺热;杏仁、百部、白前、紫菀润肺降气止咳;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气;金荞麦、鱼腥草清热化痰;甘草和胃气,泄肺而不伤脾胃,调和诸药。诸药相伍为用,共奏清肺化痰、降气止咳之效。

二诊时药后咳嗽减轻,但痰多质黏厚,故加海浮石10g,南沙参10g,以达清热豁痰、养阴清肺之功。

三诊药后咳嗽渐减,咽中有黏痰,咳吐不爽,故加法半夏以清化痰浊;旋覆花以理气和络、化痰软坚,二药相配伍,以增强化痰降气之功;猫爪草化痰散结。

四诊药后咳嗽止,原方继续,以巩固疗效。

此外,叮嘱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喝温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甘肥及过咸之食物,避免油烟味、香烟等有害气体伤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本文介绍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咳嗽案,以飨读者。(杨爱国 杨晓明 潘灯银)

3.中药熏洗防治手脚多汗

 

摘自2018-5-23中国中医药报

从中医角度分析,手脚出汗与人的体质有关,一般以下四种体质可致手脚多汗:

湿热下趋:20~40岁的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喜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功能虚弱造成的。而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尤以双脚出汗更为常见,占到70%~80%。对于这类人群,建议可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熬粥服用。

阴虚血热:在手脚出汗的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情况,属阴虚血热。对于这样的人,在治疗时需要滋阴养血、凉血祛风,可服用知柏地黄丸、防风通圣丸等进行调节。

肠内不洁:若手足心多汗,伴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

胃中有热:若有手足心多汗,伴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中药熏洗:苍术9g,苦参20g,黄柏9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石膏(先煎)20g,川母9g,白芷9g,艾叶9g,甘草6g等中药熬成汁,先用热气熏蒸双脚10分钟左右,待水温合适,再泡洗20分钟左右,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预防大量出汗。

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海鲜、鱼虾、鸡肉、羊肉等尽量不吃,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酒精的刺激。建议平时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于汗液的蒸发,避免引起脚气、皮炎等皮肤问题。(韦良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