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形成批判性思维之前,咱们先要养成批判性阅读习惯(critical reading)。 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是一种理性阅读思维,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理性客观分析句子或文章结构,从而找出作者的言外之意或论点论据——充分理解所读文章。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批判性阅读,我们获得某个观点或信息之后,并不是一味接受或反对,而是,先结合自身认知,判断观点或信息是否属实、论据是否充分,然后再决定是否接受某个信息或者支持某个观点。 因此,具有批判性阅读思维的人,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刚愎自负。 天下父母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独立思想,既冷静又客观,尽可能做出正确判断,人生少走弯路。 在如此背景下,这个连概念都不太清晰的“批判性思维”就广为流传起来。 事实上,批判性思维不是喊口号或者追随某种无可名状的潮流就能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批判性阅读,也就是,先得学会倾听或客观分析别人的观点,才能结合自身认知,形成自己的观点。 咱们的文化,具有文章本天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深烙印,而且,从古至今,以接收为主,反思为辅。所以,让咱们的孩子,具有批判性思维,还路漫漫兮其修远。 不过,好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有章可循,可以先从批判性阅读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上述三个流程,最关键的是第一个流程:总结作者的观点并客观分析作者是如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没有这个流程,后面的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阅读时,如何得出作者观点及作者论证思路呢? 这个问题,要说难,那也挺难,要说不难,那其实也容易。 说难,是因为咱们的文化和思维习惯,不太适合训练孩子主动客观理性地分析所读内容的观点及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我们习惯了背诵记忆接收,很少鼓励孩子主动客观思考。 咱们老祖宗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的读经潮流主张背诵不解释。对于很小的孩子,比如3岁以下,你想给孩子熏陶文化底蕴,可以这样做。 但是,对于求知欲强烈、总问为什么的孩子,让他们死记硬背、读百变其义自见,这不是浪费孩子的时间吗?明明可以解释一下,让孩子理解所读内容,顺便简单跟孩子讨论下所读内容的观点是否符合孩子的三观,如果不符合,问问孩子的想法,并让孩子简单说说为什么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样(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启蒙级训练了——对于三到四岁的小童也可以简化操作)。 说不难,是因为,总结作者论点及论据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阅读策略和技能的方式来训练——只是一种阅读习惯的培养而已。 常见的阅读策略有:
这五项阅读策略,a/b/c三项比较容易学会,d/e两项比较抽象,咱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训练。 常见的阅读技能有:
这11项阅读技能,a/b/c前三项,都与找出细节有关;d/e/f三项,是分析细节内容的相互逻辑关系;g/h/i/j/k五项,是对文章的主题主旨态度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抽象,难度也逐渐增大,前面六项基础阅读技能是后面这五项的前提。 这些阅读策略和技能,既可以用在英文阅读上,也可以用在中文阅读上。在不断分析作者观点和论据的过程,事实上也在训练写作思维。能看懂别人如何写文章,才能运用所学自己写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