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通银行”四个大字出于他的笔下,如果不当汉奸,他会是个家喻户晓的书法家

 泰荣林黑皮 2018-05-26


来源:凤凰历史

他学问做得好,

书法尤其绝妙,

一手魏碑苍劲朴茂。

“交通银行”这四个字,

出自他的手笔,沿用至今。

如果他不当伪满洲国总理,

本该家喻户晓,流芳书坛。



郑孝胥(1860年-1938年),字苏戡,号海藏,人称“郑海藏”,祖籍福建省闽侯县。近代政治人物、书法家。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他还是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世代书香 诗创“同光体”




郑孝胥出生于苏州胥门,故名孝胥,字苏戡。他祖上世代都是读书人。据统计,自郑孝胥的曾祖父郑鹏程开始,郑家四代之内有十个举人,其中五个成为进士,更有三个被皇帝钦点为翰林。郑孝胥受家学影响,22岁时便高中福建省乡试解元。后入仕途,官运亨通。



郑孝胥诗集《海藏楼诗》


清末诗坛,“同光体”大行其道,郑孝胥便是其中之执牛耳者。“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


光绪12年(1886年)郑孝胥在北京时,与陈衍标榜“同光体”之名,宣称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随着后期大批文人的追捧,“同光体”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



郑孝胥诗书册页


郑孝胥写诗特点是意度简穆,韵味淡远,造语生峭,往往清言见骨。这在当时有很广的影响。一向自视甚高的晚清大吏张之洞,也叹服郑诗“自明以来皆不能及也”。


与民国为敌 晚节不保



郑孝胥(左一)摄于广西龙州,时任边防督办,1904年。


在晚清,郑孝胥属于新派人物。他曾在1898年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