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冷门唐诗用圆润的笔法,写出最美的风景!

 拼搏686 2018-05-26

韩翃,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这首冷门唐诗用圆润的笔法,写出最美的风景!

宿石邑山中

唐代: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这首冷门唐诗用圆润的笔法,写出最美的风景!

  • 这首七绝写得很圆熟。诗人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

  • “宿”字的使前后安排有迹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避免平铺直叙的呆板,显得既有波澜又生神韵。

  • 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式的意境,表达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这首冷门唐诗用圆润的笔法,写出最美的风景!

白话译文

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

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注释

⑴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

⑵浮云:飘动的云。《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共:同,与。

⑶山霭(ǎi):山中的云气。唐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鄠》诗:“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望:一作“翠”。迷:分辨不清。

⑷晓月:拂晓的残月。南朝宋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暂:短暂,突然。高:一作“千”。

⑸秋河:秋夜的银河。

这首冷门唐诗用圆润的笔法,写出最美的风景!

  •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

  • 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

  • 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此句巧妙地照应上句,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

  •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在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

  • 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同时,透过这两句景色描绘,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这首冷门唐诗用圆润的笔法,写出最美的风景!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