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在我国家喻户晓。故事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鹤壁黑山一带。黑山一带的徐家沟村、白蛇洞、金山寺和淇河,具备了《白蛇传》故事所必需的各项构成要素,是一个天然浑成的统一整体。一些史学家考证出《白蛇传》的故事起源于北宋时期,发源地就在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白蛇洞、金山寺。 黑山西南约5公里处的淇河岸边,有一个百丈悬崖青岩绝,青岩绝上有一个直通河底的幽深洞穴白蛇洞。传说洞中有一修炼千年、得道成仙的白蛇仙子。在黑山主峰西侧不远,有一许家沟村,许仙就住在这里。在黑山主峰南侧,有一座依山傍水的金山嘉佑禅寺,寺中有一修行多年的老僧法海禅师。《白蛇闹许仙》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几公里的范围内。 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所述的浙江杭州西湖一带根本没有金山寺,这就使法海的出处失去了依托,因此,只好从数百里以外的江苏镇江借庙敷衍。据杭州雷峰塔地宫的挖掘报道,雷峰塔原名黄妃塔、王妃塔,建于公元975年,是吴越王钱俶为庆贺爱妃黄氏得子所建,与《白蛇传》故事无关。可见其雷峰塔之名,也是由黑山金山寺的雷峰塔移植而来,冯梦龙版本的白蛇故事处处显露出移花接木、东拼西凑、人为雕琢的痕迹。 黑山传说中的法海是与许家沟村相邻的金山寺的和尚,对相距不远的白蛇洞的“妖精”可能早有耳闻,因此,他对平日里就认识的许仙被“妖精”迷惑更加关注。又因白蛇仙子施药看病,导致金山寺香火不旺,双方产生了直接的利害冲突,才引起他对许白婚姻的干预。这比镇江金山寺的长老法海“遥感”到二三百公里外的杭州人许宣“中妖”,并对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许白爱情婚姻进行干预,更容易被人理解。 专家的考察让我们确信,鹤壁黑山理所当然地是《白蛇传》故事的起源地,美丽善良的白蛇仙子曾在鹤壁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但鹤壁并没有像杭州一样因《白蛇传》而扬名。一方面是因为中原战火不断,经济逐渐衰败,另一方面是因为鹤壁的历史文化太厚重,传说则相对显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冯梦龙在描写金山寺说:“山前有一亭,今唤作冷泉亭。”这与黑山北侧的冷泉、冷泉亭、冷泉村正好相符。《魏书·地形志》有“魏德(县)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黑山、冷泉”的记载。清嘉庆《浚县志》记载:“更有奇者,温泉西涌,冷泉北流。”而镇江金山寺前后并没有冷泉亭或冷泉,可见,冯梦龙笔下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显然是从黑山一带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脱胎而来。 冯梦龙在小说中有一段描写人们朝金山寺拜佛的情景:“时值春气融和,花开如锦,街坊热闹,许宣问主人道:‘今日如何人人去闲游,如此喧嚷。’主人道:‘今日是二月半,男子妇人都去看卧佛。’”鹤壁金山寺庙会正好是农历二月十五,且金山寺有卧佛殿。这“二月半看卧佛”又与黑山金山寺的庙会日相对应。 冯梦龙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一些方言,如“馒头并卷子”的“卷子”,“请烧竿子”中的“竿子”,“正没摆布处”中的“摆布”“投幌子”“怨畅”等,都是黑山附近的方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