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鑫产品观的进阶:从顺势到顺心

 懂懂_笔记 2021-07-29

“咔哒”一声旋转开机,那种把玩机械力的感觉,或许将成为小魔投观影的专属标志,让每次观影前都透露出一丝顺其自然的仪式感。这种感觉,或许是那些钟情于胆机,或是对ZIPPO爱不释手之人,瞬间就能意会的。

为了这“咔哒”一声,要增加42元的成本——这在智能硬件成本已经算计到每一分钱的今天,确实是反常规。但也恰恰是这个设计,最能体现出冯鑫反常规的思维。

文丨懂懂   编辑 | 秦言   

来源丨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冯鑫平时喜欢的“物件”不多,即便喜欢也说不出道理,就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感觉。比如他办公室里的那个皮沙发,他说,每次把手放在把圆滑的木质扶手上的刹那,都觉得感动得要哭了,这是他最想要的感觉。至于这种反馈是什么,他也无法用言语表述出来,只是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沙发的完美。甚至是出差了几天,就会开始“想念”这个沙发。

这可能就是产品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吧。

工作25年,冯鑫的产品观数次进阶。而今天,他觉得产品的设计再次进入了新的世代。

智商与格局完全是两回事

聪明,从小冯鑫就觉得自己比周围的人聪明,从小学到大学,再到打工、创业。

他在喔喔佳佳奶糖、三株口服液、文曲星电子辞典三个红极一时的公司做过销售、大区经理。聪明,曾令他顺风顺水,在每一家工作都是Top Sales ,业绩超群。

聪明的另一面,就是厌憎制约。也可以说是年轻气盛不甘寂寞,虽然业绩卓然,但冯鑫在哪家公司都没能待得太久。

“以前脑子快,有点好大喜功,做事差不多就行了,有点糙。虽然每次结果都非常好,但过程总有点儿磕磕绊绊。”从刚参加工作到一晃六年过去,他突然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应该找个地方认真做点儿事。

没能进入心仪的联想,却因为偶然的机会进入了联想投资的金山。从快消品行业进入IT行业,冯鑫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工资翻着筋斗往下掉;二是人变得成熟了一些。他在金山公司一待就是六年,这在以前那个“聪明”的冯鑫看来不可思议。

这六年间,他也曾闹过小脾气,但是能够“听劝了”,几次提出辞职,最终都听人劝而留了下来,他觉得这是自己的“长进”:在金山,他的第一大收获就是去掉了浮躁。

第二个收获就是眼界放得更宽了,懂得站到更高的维度去看行业、看企业。这时候,他懂得了智商与格局完全是两回事。只有聪明,不能让他有更大的成就。

“智商是一种工具,你要不会用它就没有什么用,有一天你真的会用它了,才有价值。”

2004年从金山离职后,完全不懂技术的冯鑫,“转会”到雅虎中国周鸿祎旗下,带领整个软件事业部开始打仗。部门里面,80-90%的人都是研发人员,但不懂技术的冯鑫带领大家做产品,似乎也没有什么障碍:“本质上跟做销售没有什么区别,方法是一样的:设定好目标,找好因果,论证清楚,然后把事做了。”

为什么在雅虎中国,不懂技术的冯鑫却可以带领产品团队?

冯鑫的产品论:有目的,尊重逻辑,与用户沟通

无论是在快消行业,还是在IT行业,冯鑫身上的标签一直是“Top Sales”。但他却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做销售,而是在做产品,用做产品的思维去理解销售。

冯鑫的产品思维是什么?

先有一个目标,然后进行因果论证,制定行动模块,并完成它。“这就叫做系统化。”冯鑫说到。这可能也是冯鑫最初的“产品观”的雏形。

比如,在金山的时候发布会很多,他就把发布会拆解为邀请、现场、内容、宣传等多个流程环节,由不同的人负责,做详细的规则。活动结束后,现场复盘,所有环节的执行人都总结一下最好和最坏的地方,把纰漏记下来回去再优化,下一次发布会就会提高一截。

后来,冯鑫将这种产品观总结为三个要素:

第一,产品要有目的。很多人做产品,是突然有一个兴奋点,或者偶然看到用户的一个新需求,就赶紧做一个功能来满足用户。“瞎想了一个功能就觉得该做,但是这个功能出来后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没人知道。这类人做不了产品。”在冯鑫看来,这种做产品的方式是对“目的”的不尊重,也是对“结果”的不尊重,根本没想清楚产品的价值点在哪儿。

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产品要提升画质,有一个30-70理论:你提升的这个画质,要么让30%的人感受到70%的提升,要么让70%的人感受到30%的提升。也就是说这个产品设计或是让少部分人明显感受到变化,或是让多数人感受到你确实有些变化了。如果用户都没有感知到这种变化,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第二,做事要尊重逻辑,其实也就是过程,对过程的论证要严肃,要有系统性。目前大部分做产品的人,对于论证是否足够严肃是不太敢于面对的。

第三,产品要能与用户沟通。互联网时代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和用户一直处于沟通状态,不像过去的产品卖出去就不再沟通了,现在是卖完产品以后才有机会开始与用户发生关系,用户不断使用、不断体会,生产者要能知悉这些感受。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对用户使用的场景有基本的认知,要让用户在最自然、舒适的状态下使用,不能让用户猜着用、蒙着用。

冯鑫强调,这些都是他过去做产品的方法论,但这些理论现在都不是最重要的了。那么,他现在的“最重要”又是什么?

顺势而为:从竞争思维到建设思维

2005年到2013年,冯鑫一直在创业。在很多人眼里,他是成功的。但是2013年,刚刚成立3年的小米公司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初创公司。这让他觉得,自己做的事儿似乎有哪些地方不对。

他去跟雷军深聊了一次,就一个话题:“我哪做错了?为什么远远不如你?”

雷军抛下一句话:“你选错市场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选错了市场,你比别人再厉害、再勤奋、再聪明,都没有用,注定是在做一件赢不了的事。

雷军的风口理论,其实被外界大量误读,风口的理论核心不是跟风,而是顺势而为。只有你选的方向是在“大势”上,才有机会做成。

可是在浮躁的创业心态下,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大势所趋”?

在向雷军请教之前,暴风团队正在做一款可以看电影的产品,是冯鑫亲自带着暴风最好的团队在做,已经打磨了很长时间,很快就要正式上线了。但是与雷军见面之后,冯鑫回到公司就叫停了这个项目:“当时那个产品是桌面产品。在2013年移动互联网已经彻底来了,如果还去做一个桌面产品方向就不对,再怎么做都不会成功。”

在想明白之后,冯鑫对战略做出了调整:暴风魔镜VR、暴风TV、暴风体育、暴风金融,每一个业务都在“大势”上。“我以前没明白这个大势之前,可能要用十年干这些事。想明白之后,顺势而为,一年可以做到过去十年的效率。”

顺势而为,同时也干掉了冯鑫的“竞争思维”,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再是竞争,而是五年后、十年后会发生什么,然后只管向着那个方向进军、打造,不用考虑旁边的对手。

顺势而为:从竞争思维到建设思维

去年年底,暴风集团的战略调整为“ALL for TV”,电视成为整个集团最为重要的产品。因为“中国老百姓买的下一台电视一定是互联网电视,而用户买互联网电视大部分会首选互联网品牌。”

中国市场每年销售大约5000万台电视,这个不会有大变化,中国有2亿多家庭,未来五年左右大部分家庭都会升级到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电视使用起来是有粘性的,第一波换机时占到了份额,就可以享受第二波换机的红利。

所以,互联网电视是大势,而在第一波顺利入局非常关键。“逻辑上讲,你进去后就不会败,这个市场不是一两家可以吃下的,至少能活七八家,我们一进入就是市场第三(注:当时前面的是乐视和小米)。”

这一次,可以说是冯鑫的战略思维升级,也可以说是产品思维升级。对产品的选择,更加清晰,目的性更强:站在未来的角度往回看,决定做什么产品。

顺势而为,基本上可以保证公司不败。而产品如何能赢?还是要“顺心”。

从顺势到顺心的升级

雷军创办小米,一路走来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看懂他。在宣布IPO之前的那几天,雷军将小米要做的事总结为8个字:价格厚道,感动人心。

雷军做小米这样一个科技产品,受到的启发却是来自于餐饮行业的海底捞。海底捞的服务总是在你需要的地方等着你,你会因为超出预期而被打动、被震撼。感动人心,是靠超出预期来完成的。

舆论总是说风口、趋势,势在哪?冯鑫发现,势在人心。比如,价格厚道就是小米打动人的地方,真材实料就是同仁堂在用户心中的烙印,超出预期是人们去海底捞排队的原因……而今天大火的抖音,让年轻人欲罢不能、痒到不行、停不下来,也是心理的一种连接和释放。

我们会发现,今天很多人都在讲“人心”了。时代在变,这让冯鑫的认知也再次升级,从顺势而为到顺应人心,因为“势”就在人心当中。

他想通了这一层逻辑,做产品的思路也变得更清晰、更简单、更粗暴。以前的方法论都不再重要,现在做产品前,只要想着两件事: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为自己服务就是为用户服务。

当认知再次升级,冯鑫遇到了自己最想做的产品:微投。于是,他用新的思维亲自来做这款产品的产品经理,起名为“小魔投”。

在做这个产品之前,其实是有两种路径可以选择:

第一,按照传统做产品的方式。找用户需求,用户痛点,然后一个一个解决掉。但是这样可以罗列出很多点子,每一个点子似乎都很重要,让你很兴奋,这就使得产品经理很容易就陷入迷宫,无从取舍。

第二,按照“势在人心”的思维去做。想像一个人在理想的状态下看电影是什么样的,把这个状态实现出来就好了。用户最理想的使用状态,就是他的心理诉求,也就是产品经理应该去做的方向。

在“小魔投”这个产品上,冯鑫之所以主动做产品经理,源自他自己就是那个最有需求的用户,想“好好地看一场电影”。

怎么才能好好地看一场电影?听听冯鑫怎么说。


显然,在小魔投这个产品上,冯鑫的产品经理和用户角色合体了。这个反常规的产品经理,用了反常规的产品思维,也造就了反常规的产品。

七大反常规:“小魔投”真的是一个小魔头

5月23日,这个让冯鑫在过去几个月累并兴奋着的产品,终于落地了。反常规的产品思维,造就了反常规的产品。“小魔投”真的是一个小魔头,带着七大反常规设计亮相。

比如,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没有遥控器的投影仪,一切操作都在APP中完成,颠覆了传统的操作模式;再比如,与以往的海量选择不同,这次首页只有12部电影,极简的设计使得用户在2步之内就可以完成操作;还有,机身直径仅为13厘米,是可以一手掌控的最佳尺寸,最让冯鑫得意的是这个“小家伙”可以塞进牛仔裤的屁兜里……

这七大反常规的设计,源自于冯鑫反常规的产品思维:

产品提供的不是功能,是心理的体验和连接,是连接在一起的感受。

为人民服务不如为自己服务。

做一个产品让自己喜欢就够了。

这七大反常规,颠覆了很多人以前对投影产品的认知。冯鑫相信,一旦用户静下心来享受这个产品的时候,会发现是舒服的、自然的。“我最想说的是,这样的产品,才是顺应人心的产品。”

冯鑫不仅亲自做“小魔投”的产品经理,还频频出镜,亲自为“小魔投”代言。虽然,“小魔投”不是暴风集团现阶段的战略性产品,但冯鑫认为这是与用户“交心”的开始。或许,这也是产品新世代的开始。

那么,最后的问题是,这一次的反常规产品思维能否打动我们?

【附七大反常规详解】

反常规1:13cm机身 220流明,够小又够大

小魔投由获得过红点设计金奖的暴风TV设计团队倾力打造,机身直径仅为13厘米,是可以一手掌控的最佳尺寸。圆润的机身,360克的重量方便携带,亮度高达220流明。不仅如此,小魔投还采用了三项只在高端投影设备上使用的HDR10技术、DLP影院级技术、6层镧系玻璃镜片,让小魔投看电影更有临场感。

反常规2:对天花板执着的支架和电池,完美投射天花板

小魔投特地为用户打造了一款“神奇支架”。采用了航空级铝镁合金和磁吸底座,可360度自由视角随意旋转,轻轻一放即可稳定投影。同时还设计了一款24000毫安时超大容量的电池,可轻松连续播放两部电影。不仅可携带乘机,还能变身为支架,侧身90°调节,完美投射天花板。

反常规3:增加42元成本打造旋转开机,“咔哒”一声将成小魔投不变的标志

在硬件行业以小数点后两位数核算成本的今天,小魔投团队却花费了5倍成本,采用Macbook同款航空级铝镁合金纯金属外壳,用42元的成本为每个小魔投产品设计了旋转开机。“咔哒”一声的旋转开机,将成为小魔投观影的专属标志,让每次观影都充满仪式感。

反常规4:神奇1994引擎,实现看片选片分离的崭新观影模式

小魔投推出了全新的“1994电影引擎”。基于极致片单、可互动、人与片单及行为协同过滤的魔性推荐四个设计思想,小魔投第一次实现了看片和选片分离的极致观影模式,基于小魔投APP,以最简单的滑动操作实现日常找片。

反常规5:第一个没有遥控器的投影仪

小魔投是第一款没有遥控器的随身影院。用户在平时找片时,通过小魔投APP完成。使用小魔投时,小魔投APP即可完成播放和控制的所有功能。摆脱遥控器,指点屏幕,随时随地享受影院级观影。

反常规6:首页只有12部电影, 两步看片极简体验

小魔投通过首页仅有12部影片的惊人设计,以极简的呈现方式缩短用户在观影前无效的选择时间。仅需两步操作,即可开启一段没有干扰的电影美好时光。

反常规7:第一个互联网放映厅,好电影值得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