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才子泰山刻两字,国人不懂日本人看懵了,郭沫若后来加了四笔

 郭鹏志 2018-05-2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少传承数千年的东西,每一样都博大精深,比如华夏文字就是如此,它被无数的文人墨客发挥天才想象力,演绎出了很多精彩的故事。

五岳之一的泰山,自古被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受到了历朝历代帝王的推崇,历史上共有6位皇帝在此举行了封禅大典,其它在此祭祀的皇帝更多,因此引得文人雅士趋之若鹜,在这里留下了数不清的诗文石刻。

泰山的万仙楼北侧,有一处摩崖石刻,上有“虫二”两字,从落款看出,它是由清朝光绪年间的刘庭桂所刻。

刘庭桂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所以得了个“刘十二”的外号。他曾经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与好友登泰山,偶然想到西湖的一处景物,灵机一动刻下了这两字。

自此之后,很多游览泰山的人都会看到这两个字,却不懂它的意思,于是众说纷纭,产生了不同的猜测。

这件事直到60年后才有了一个公认的定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几位日本学者到泰山游玩,沿途的景致让他们流连忘返,等到看见“虫二”两字,兴趣大增,纷纷询问身边陪同的中国学者是何意思,结果在场所有人都被问住了。

下山之后,没有得到答案的日本学者特意翻阅了许多资料,结果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只能悻悻而去。

1961年,大学者郭沫若登临泰山,学识渊博的他自然知道泰山有这一处刻字,来到了此处观摩,身边人问起这两字究竟含义,郭沫若思索了一下,用手在两个字上面各加了两笔,一共是四笔,旁边的人看了后却恍然大悟。

郭沫若加的几笔,使得“虫二”变成了“风月”,因此“虫二”就是风月无边的意思。郭沫若笑称这只不过是玩的文字游戏罢了。

原来,刘庭桂当年游泰山,想到了乾隆皇帝曾经在西湖湖心亭题写了“虫二”两字,是为了赞美西湖的美景的,刘庭桂本来想直接刻“风月无边”这四字的,为了避讳,也只刻了“虫二”两字。

乾隆平时吟诗作对最喜欢用典故,“虫二”的出处有很多,比较知名的是在一本名叫《坚瓠集》的书中,上面有一则故事:唐伯虎题妓湘英家扁云:“风月无边”,见者皆赞美。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虫二也。'湘英问其义,枝山曰:“风月无边,非虫二乎?“这就是”虫二“的其中一种由来。这样看来,郭沫若也就是正好知道这个故事,所以才给出了解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