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关注丨首部《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发布

 zslzxq 2018-05-27




专家呼吁增加警示语等限制含糖饮料消费增长


儿童含糖饮料消费量高速增长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与世界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共同发布《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报告提出,根据我国《饮料通则》的标准,并没有把含糖饮料单独列为一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含糖饮料是指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单糖或双糖,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根据这个规定,目前我国市场上超过一半的饮料属于含糖饮料。

据2010年调查,我国6—17岁儿童饮用饮料量比2002年明显增加,其中12—17岁儿童饮料人均每天消费量最高,为203毫升。由于我国儿童饮料消费的调查有限,《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的主编、北京大学医学部马冠生科研团队曾在2008年在上海、广州、济南、哈尔滨、北京、西安和南宁7城市对9194名6—17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儿童的人均日饮用饮料量为715毫升。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人均日饮用饮料量分别为481毫升、1151毫升和1229毫升。


过度摄入含糖饮料不利于健康

在该报告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强调,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龋齿和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的风险。
  王陇德介绍说,一听含糖饮料如可乐的热量约为140千卡,而一碗二两的米饭的热量约为110千卡,但是喝一听含糖饮料很难提供米饭的饱腹感,不会影响进食的食欲。因此,儿童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往往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之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代表介绍说,在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年发布的《终止终止儿童肥胖》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综合措施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健康食物的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该报告提出,含糖饮料的消费与肥胖风险的增加之间的联系是不争的事实。饮用含糖饮料会直接导致能量摄入增加,加上较差的饱腹感、刺激食欲等原因,也会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
  马冠生教授告诉记者,《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我国0—7岁儿童超重率已达到6.25%,肥胖率达到3.19%;7—18岁城市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7.1%和11.1%,城市女生的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6%和5.8%。各年龄段的儿童超重肥胖的增长趋势明显。而每天增加饮用一份(1标准杯、听、瓶)含糖饮料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就会增加1.6倍。



部分国家出台法规限制含糖饮料

从国际政策看,一些西方国家已经通过建立法规加以干预。2015年,美国多个州建立法案,在含糖饮料上添加警示标识“饮用添加糖的饮料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和龋齿”。警示标识发布后,家长对有警示标识的饮料选择明显少于没有警示标识的产品。
  墨西哥、法国、美国等国家出台了对含糖饮料征税的法规。
  世界儿童基金会驻中国代表介绍了对含糖饮料征税在墨西哥实施后的效果案例。在墨西哥,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2.5%,超过了WHO提出的10%的上限。含糖饮料提供的添加糖占饮食提供添加糖总量的70%。2014年,墨西哥实施了对含糖饮料每公升征税1比索的法案,相应的含糖饮料的价格上涨了11%。实施税收后一年,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减少了12%,对低收入家庭消费量的减少更为明显,减少了17%,普通饮用水的消费量增加了4%。实施税收后第二年,含糖饮料的人均消费量下降了7.3%,普通饮用水的消费量上升了5.2%。


专家呼吁制订干预策略

马冠生教授表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均衡的营养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基础。这一时期也是儿童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对健康带来危害。
  专家提出了针对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控制的3项建议:
  1.创造支持性氛围 学校要加强宣传,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支持和鼓励孩子减少含糖饮料消费。
  2.建立消费监测机制 建立含糖饮料消费监测和评价系统,了解不同人群含糖饮料的消费行为,根据监测的数据评估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3. 制定干预策略 如限制含糖饮料广告、促销,在含糖饮料上添加警示标识,对含糖饮料征税等。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