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

 江山携手 2018-05-27
高考《考试说明》中“作文考试内容及要求”没有变。文体仍然是“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章”,要求仍然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在基础等级的第(2)点中,仍然是“符合文体要求: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但要注意选定文体的文体规范”。
《高考阅卷评分细则》又提出“评分须坚持以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可见,对文体的要求一直是很重视的。

如何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呢?
第一点是认清文体、熟悉文体。这正如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先认识这个人一样,但文体是错综交织的,很难界定清楚,也就不能怪同学们不能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了。教学实践、阅卷实践告诉我们,适合考场作文的常用文体有如下几种:
一、        记叙类
1、        一般记叙文,就是写一个人、一件事,以叙事为主,事情相对完整;
2、       故事也叫小小说,写一件事,以刻画人物为主,事情相对完整;
3、        叙事、抒情散文,写两个以上的人或两件以上的事,有线索贯穿;
二、        议论类
4、        议论文常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议论文分解分论点式结构,并立式、层进式、正反式;
6、        议论性散文,即用形象性的论证方法论证观点;或侧重议论的散文;
    当然还有其它文体,我们这里说的只是常用的。即使是常用文体,还是有的同学分不清,因此写出的文章当然就文体特征不鲜明。
    第二是了解文体的特征: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而第一点和第二点又是交织在一起的,就像藤缠树一样分不开,也就必须交织在一起讲。下面先以《心有所期》为例来谈,该题是所有高三学生都做过的,比较熟悉。我以同一素材来写三种文体,以便大家认清熟悉。
范文一:
心有所期(议论文)
古人对心的研究,可谓透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哀莫大于心死。然而我要说,心有所期则能起死回生,只要心中有期待,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心中有期待,强弱攻守成败,就会发生变化。春秋吴越之战就是一个范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在会稽山,残兵三千,水尽粮绝,只好无条件投降。国中的一切归吴所有,越国君臣的妻女还要去做吴国君臣妻女的奴婢。更为苛刻的是勾践要到吴做三年人质并担任吴王的马前卒。这一切勾践都答应下来,为的是心中那个复国的期待。回国后,他立志雪耻,晚上睡在柴草堆上,屋里吊一只苦胆,每天睡觉前,起床后,吃饭时,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目的是让自己不要忘记亡国之耻。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一举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后人有联赞曰: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什么能让他忍耐这奇耻大辱呢?一代君王,万人之上,甘为人家的马前卒;妻子女儿金枝玉叶,却做别人卖身奴。这都是因为心中有期待,有期待则能忍耐,能忍耐就会想办法,想办法就会有变化,就能置于死地而后生,就能战胜敌人,复兴国家。
只要心中有期待,就会正确处理生与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司马迁是一个典型。他20岁后漫游各地,考察遗文逸事,搜集史料,为著《史记》作准备。二十八岁父亲司马谈去世,他继任大史令,并秉承父亲遗志撰写《史记》。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秉公直言,触怒了汉武帝。为了免除一死以完成《史记》的写作,司马迁强忍屈辱,接受了世间最残酷的腐刑。但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光照人寰的《史记》问世了。我们在痛恨汉武帝的同时,更要为太史公的期求精神击节赞叹。有期求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有人说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我要说,难道只有轰轰烈烈的死才是人生的极致?不,完成使命的人生才是最大的辉煌。一灯能灭千年暗,一智能除万年愚。伟大人物从一出生就被赋予某种使命,他们在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之路上始终怀着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在没有完成使命之前,无论前路如何,他们总是要珍惜生命的,因为生命是完成使命的载体。司马迁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宣告着一种别样的人生。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人生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心有所期,一切就有可能。

什么叫议论文?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一种文体。议论就是讲道理,议论文就是讲道理的文章,而且必须是一篇讲一个道理的文章。这个道理就是平常所说的论点。论点必须在开篇提出,这才叫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不告诉人家我在讲什么道理,还算什么议论文呢?当然也可以在篇中、篇末提出,但考场作文不提倡。

范文二:
心有所期(散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然而当岁月的硝烟散尽,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望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我心潮起伏;回首历史的青山夕阳,我情有独钟的是心有所期的伟大人物,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心有所期,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你将卧薪尝胆写上了竹简,让历史的长河多了一朵智慧的浪花;是你让后人有一位学习的楷模,身处逆境要心有所期。心有所期,就能以苦为乐,以苦为乐就能复兴国家。读着你的故事,眼前仿佛出现你居住的马厩:柴草搭就的床铺,高低不平;屋梁垂下的苦胆,苦味浓郁。你涮马、喂马、牵马,甘为夫差马前卒。心有所期,一个信念在支持着你。三年的人质生活结束了,你用韬晦赢得了信任。回国后,你为什么还要睡柴薪尝苦胆呢?心有所期的信念在鼓舞着你,你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吊有伤、贺有喜、奖励耕织,不是妻子织的布衣不穿,不是自己种的稻米不吃。经过多年的准备,你的期望实现了。
人们也记住了你,心有所期的星空多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心有所期,著成信史照人寰。如果硬要把中外历史的著名人物排名的话,您应该是第一的。这不仅因为《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史书体例的先河;也不因为《史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是因为您在遭受奇耻大辱的逆境中,心有所期,不甘沉沦的伟大精神。
读《报任安书》,您的音容哭貌,宛在眼前:苍白的脸,伛偻的腰,沙哑的喉,只有竹节般常握竹管的手还苍劲有力。你五十二万字的《史记》是五十二万颗血和泪滴,《十二本纪》分明是十二把施以腐刑的利刃,《三十世家》是助纣为虐的帮凶,《七十列传》是无聊的看客。当你遭难的时候,有谁生出怜爱之心,有谁伸出救援之手,有谁给予精神慰藉。你看透了人间冷暖,世事沧桑,五十二万颗血滴泪珠,汇成汹涌澎湃的长河巨浪,拍打着历史的堤岸,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五十二万字幻化成满天星斗的天空,将睿智的光辉洒向大地。
您说:“每念斯耻,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而沾衣也。”人世间的奇耻大辱,还有比这更耻辱的吗。我不能想像您当时是怎样度过的。这时我感到一切赞颂您的语言都已苍白。什么春秋五霸,什么战国七雄,什么易水悲歌,什么完璧归赵,他们期望的是什么?统统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在您的面前只不过是一抔黄土。而您心有所期,期望的是给华夏民族,给炎黄子孙留下一部信史,一面镜子,一种鉴戒,一种文体。
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首先要记住的就是司马迁。
心有所期的星空中,那一颗最明亮的就是您。

什么叫散文?散文就是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的文体。叙事的文字要简略,抒情的文字几乎与叙事对等。情由事发,抒的是真情而不是矫情。就这两篇而言,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是:议论文通过勾践和司马迁的事例来讲“只要心中有期待,一切皆有可能”的道理;散文则通过这两则素材来抒发对历史上“因心有所期”而建立不朽功业的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因而它们开头一是提出观点,一是给出线索。

范文三:
心有所期(记叙文)
长夜无眠,司马迁陷入极度的矛盾之中,他在追问自己是死还是活。夜色正浓,四野无声。高墙外呼呼的风声衬托出牢狱的寂静,死一般的寂静。牢房内,一豆青灯,惨淡的光照在他失血过多而苍白的脸上。刑不上大夫,为什么给我如此酷刑?心有所期,期望国家强盛,忠臣报国又有何罪?脑海里浮现出汉武帝因暴怒而扭曲的脸:“竟敢为李陵辩护,污蔑国舅,处以腐刑。”
君主啊,你为什么贤愚不分,忠奸不辨?一个史官应该秉笔直言,我要说,我要说。
我和李陵虽同朝为官,但我们平时并没有什么交往。在我看来,李陵算得上是个品德才能出众的人。他孝敬双亲,与朋友交往讲信用,为人谦逊,不喜抛头露面。一旦国家有事,便奋不顾身为国出征。两狼山,他出生入死,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勇敢地深入匈奴腹地,救出主帅。后来也是因叛徒出卖兵败被围,不得已才投匈奴。我推测他的用意,大概是想在匈奴干一番事业,立一大功以免损兵折将之罪。这也是他心有所期啊!
可那些安居后方,保全自己和妻子儿女性命的宠臣却夸大他的罪过,大加指责,乱进谗言。他们期望的是什么呢?作为太史令,我期望的是书写信史。
人们的死,各有不同。最好的一种是自己死不辱没先人;其次是自己死不致受到侮辱;在受辱而死的情况中,最下等的是受腐刑而死,这是一种受辱到极点的死。想到这里,司马迁肝肠寸断,失声痛哭。“苍天啊!我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士可杀不可辱,司马迁去意已决。
远处传来闷雷声,接着又是一声炸雷,风雨大作。风吹灭了灯,也让司马迁头脑稍微清醒。一道电光照亮了牢房,也照亮了司马迁的心房。我不能这样死去,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还有很多事未做。
父亲的话在耳边响起:“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担任史官……我是汉的太史令,我死以后,你要继承我的事业。”司马迁想到父亲司马谈的死更感责任重大。原来汉武帝元丰元年,东巡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而当时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未能从行。作为史官未能记下这段真实的历史,司马谈深感遗憾,竟然抑郁而死。想到这里,司马迁坚定了不死的决心。祖先写史的血液在周身沸腾,父亲临终的嘱咐言犹在耳,自己游历全国,接触社会、体察民情、考证史迹的资料岂能作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期望还未实现。不为某个皇帝,要为整个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留下一部《史记》。让他们知道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知道祖先曾经的辉煌和文明;知道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和失败英雄的无奈;知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无耻;知道我的才华和创纪传体记史的先河;知道我在屈辱和绝望中心有所期的心灵历程。
又一道闪电照亮了黑暗的牢房,司马迁坚定地从床上坐起,站直,像一尊雕塑。他,在等待黎明。
秉笔直言,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心有所期,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