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一方拼刺刀而另一方也要他们对拼刺刀,难道是没有子弹吗?

 高山之巅图书馆 2018-05-28

春秋时候的“礼仪之战”,不仅不能偷袭,对方逃跑到了50步,还不能再去追击。二战是灭国之战,阴谋诈术很多。在中国战场上,拼刺刀的情况也有很多,多数情况下,是中国一方没有子弹了,被迫冲锋与日军进行的白刃贴身战。

日本是二战中各个主要工业国力实力最弱的一个,他的同盟国德国,不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在煤、铁等主要经济指标上都远远超过日本,更不用说日本的武器质量低劣,92式重机枪经常卡壳。即使日本如此不济,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难以想象,中国军队面对在日本军队这样的二流军队时,常常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从清朝末年一直到抗战,战争在中国的土地基本上就没有停下来过,一直在打仗。清王朝赔出去十几亿两银子,搜刮甚烈,穷中华国力建起来的一点工业基础,在清朝灭亡后的30年间,也被摧残光了。直到武汉抗战时,士兵手中拿着的武器还是清朝时期仿造克虏伯兵工厂“汉阳造”。至于飞机、坦克、舰船等需要国家工业实力和财力才能置办的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则是想都不敢想。即使是普通的枪支弹药也做不到应有尽有,打仗都得算着打,阵地打5发,冲锋3发,打完了子弹,就只有拼刺刀一条路了——不然怎么打?

这是当时中国国力贫弱的现实——一颗子弹,在工业落后的中国要价值5枚鸡蛋。训练一个机枪手,训练弹都要5000发。中国士兵打仗,是在用命来换钢铁。

因此,在抗战时,正面战场上,中国和日本军方都是按照8:1的比例来测算中日军队的战斗力的。因此经常一个联队3000人的日本军队,都敢正面与中国军队一个军16000人正面硬刚。这种情况下,如果能逼迫日本人与中国军队拼刺刀,实际上还是相当有利的,起码不会有士兵还没有见到日本人,就被炸弹给炸死。

(石牌保卫战)

二战最大的白刃战,就发生在中国的三峡石牌。那个午后,整整三个小时,阵地上没有一声枪响,不是在睡午觉,而是双方几万把刺刀在明亮的阳光下闪耀着白光。最终,中国士兵白刃战牺牲了15000人,守住了石牌要塞,堵住了日本陆军西进的通道。

日本陆军在战争相持阶段决胜法宝就是端起刺刀来拼杀,被武士道精神和精良的训练武装的日本士兵,热衷于拼刺刀。他们认为比起热武器的远距离射杀,拼刺刀体现出来的是震慑力和顽强的意志力。

日本士兵也不傻,如果能用火炮解决的战斗,他们也不会无端去拼刺刀,更多时候日本士兵是被中国士兵不要命的打法给逼迫成白刃战的。日本士兵装备的三八式步枪,子弹孔径小,穿透力强,在近战时容易射伤同伴。而且,这种步枪装填速度很慢,弹容量只有5发,一旦打完了,重新装弹,步兵一个冲锋就来到了跟前。这个时候,日本士兵就只能被逼着拼刺刀了。到了战争后期,日本士兵在狂热的武士道精神下,发起的玉碎冲锋,端着刺刀主动拼刺是另外一种情况。

可是即使是拼刺刀,中国农家的孩子普遍营养不良,很多十六七岁的士兵,还没有枪身高,因此一对一的拼刺刀也往往拼不过日本士兵。

所以,8:1的战损比例,经常出现在各个战场上的战报里。我们经常提到的“天炉战法”中,薛岳以14万国军士兵,对阵5万因轻装前进没有了坦克和重炮支援的日本,最终也没有完成全歼的战役目标,只是在自己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后,重创日军。

到了抗战后期,国军士兵开始装备了美援武器,拼刺刀的情形就少见了。

(被击毙的日本士兵)


日本人的战术发展路径受制于资源小国的现实情况,所以他们讲究精确射击,讲究用最少的钢铁来完成战斗。日本人认为冲锋枪都是浪费资源的武器,一直不愿意装备部队。至于他们的坦克,据说重机枪都可以击穿的薄皮坦克,是用铆钉联结的,也就是欺负中国人手中没有重武器。节约的意识进入了日本人的骨髓,以至于日本士兵在1935年的诺门罕战役中,被德军的军事观察员评价为还处在一战中的愚蠢的战术里。

与日本士兵对垒的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士兵,在远距离互相射击,耗光了日本士兵的弹药储备后,日本士兵也会发动决死冲锋,希望拼刺刀。然而工业体系健全的欧美国家,回应的是铺天盖地的钢铁和火药。


工业实力的薄弱,让中国在二战时候承受了大量的伤亡。人民战争虽然让侵略者最终惨败,但是人民也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的代价。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如今的中国,工业体系健全,战争潜力比起二战时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中国如今在国际政治中长袖善舞最大的底气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