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永,是楷书通往行草的一条大道……

 事奴 2018-05-28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华!


打通楷书与行草书,是书法人学习中的大问题。「书艺咀华」曾多次发文探讨过,比如《学唐楷,要学初唐,方为正道》《学书法,从初唐入手是一条好途径》等文章。里面有些观点是实践所得,有些是借鉴了黄惇等当代书家的理论,无论如何,都是我们认可与支持的,希望对书友有所助益。


之前,基于打通楷书与行草书的考虑,我们在谈楷书取法问题时,把目标锁定在初唐,今天索性更明确一点,那就是:取法智永禅师,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道路。


智永,原名王法极,会稽人,为王羲之七世孙,山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了30年。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高足。


左智永、右柳公权,可见用笔差异很大


智永千文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用笔真、行相通,与中唐以后的颜柳楷书相比,在点、钩、转折、挑踢处和笔画的两端均无华饰成份和明显顿挫,用笔干净利落,笔路翻转清晰明了,行笔节奏可直接行草。因此,在熟悉《千字文》中的楷书后,再进入《兰亭序》、《圣教序》等王羲之一脉的行书学习,则往往事半功倍,有助于书法爱好者由楷书向行书学习的过渡,也是正确的由楷至行的入门途径。


黄惇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王羲之的继承者中,智永是极为出色的一位,他的书法作品精彩绝伦,弘博丽雅,足以成为后世书家的楷模。今天的学书者中对智永存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以为他的《千字文》纯系继承二王衣钵,而少创造、少个性。但不知道在中国书法史上,许多著名的大书法家都是从《智永千字文》入手的。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走的是平正一路,所以是学习正、草笔法很好的入门练习范本,它完整、准确地保留了二王系统的传统技法,可以很好地满足初学者的需要。通过智永千文墨迹,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王一脉的用笔方法,这比碑版上的二王小楷更值得学习。它用笔一拓直下,点画之间笔意流贯呼应;结构谨严,体势妍美,法度精熟,气息高雅。


张黑女墓志


智永楷书《千字文》,在结字上略呈横势,具有锺繇、王羲之一脉相承的魏晋风格特征,学习它可旁窥南朝楷书如《刘岱墓志》,及受南部楷书浸染的北朝墓志中的优秀作品如《张黑女墓志》等,还可知悉南朝楷书与隋唐楷书的相互关系。想在楷书上继续努力的作者,也可看到初唐欧、虞、褚、陆等著名楷书大师的笔法、结字的由来。因此,智永《千字文》中的真书作为楷书的基本训练,作为向行书过渡的基础都有着积极意义。



在临写智永《千字文》时,首先应选择弹性好而较小的狼毫、兼毫或羊毫笔,但不宜长锋,选纸上最好是半生熟、吸水适中,不要选择生宣,并进行原大临写,只有这样,才能在用笔上体察入微,掌握原作的精神实质,而避免在展大临习中失却笔意连贯的特征。


实践证明楷书的基本训练,有助于初学者的,不仅仅是搭好间架,而是在训练的一开始,便注意到传统笔法的重要性,并有助于他们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较为迅速地掌握晋楷的笔法内涵,并能在下一步进行其他楷书及行书学习时,不至于迷途、混乱,失去方向。


 阅读更多👇

🔥智永的真草《兰亭序》

🔥智永楷书《千字文》墨迹拓本

🔥智永《行书集字春联》

🔥智永楷书集字《心经》


书友可点这里打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