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晓松:预知半年才有价值,预知五年没用丨企投会

 谍影重重杰森波 2018-05-28


青松基金刘晓松是腾讯第一位外部投资人,1999年他投资腾讯50万元占股20%,至今还未全部退出。不仅如此,刘晓松还投资了映客、多米音乐、懒人听书、哒哒英语和掌门一对一等多家现象级互联网公司。

 

5月,刘晓松导师来到企投会,为二期会员带来了《产品与企业战略》,分享了他做早期投资的三点核心投资策略。以下为现场部分干货笔记,特别放送。

 


口述/刘晓松(企投会导师、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


我投资了将近19年的时间,在这么多年和这么多项目中,经过了好几次经济周期,所以对待投资很敬畏,也能理解和看到所研究行业的未来十年会怎么样。

 

1999年我投资了腾讯,后来又陆续投了很多项目,但基本都是个人投资。A8音乐(综合数字音乐公司)上市以后,我们成立了投资部,才算比较系统地去看一些行业。


当时的体会是,投资总的说来还是比较看机位、看机遇、看遇见,有时候你遇到了可能就投了。



我自己做基金是在2012年,是什么让我觉得一定要做一只基金呢?答案是移动互联网。

 

2012年之前,我投资的项目比较杂,有时候吃顿饭、喝杯酒就决定投了。但是到2012年,我非常强烈地感受到有一个系统性机会。

 

上一次大的系统性机会是1999年左右的互联网,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这种机会就变得没有太多了。后来也还有一些机会,但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小圈子里面发生。

 

2012年的时候,传统产业不知道该怎么办,互联网公司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很害怕,很多人认为有一个巨大的机会在自己的脚下,但是看不见背后是什么。

 

那个时候有一个民营的大会组织——长城会,举办了一场移动互联网大会,原来预测有1000人,结果去了4000人,当时非常忙乱。


长城会的组织者跟我说:“按照这个势头,我预计将来能干到1万人的规模。”我就跟他讲:“你现在就是最好的规模。现在再谈移动互联网的大会已经没有人去了,经过几年时间,大家基本上都明白移动互联网是什么。

 

我们在面对一个机会,同时又看不清楚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先跳下去,自己去做,所以当时我们启动了一些项目。


一启动我就发现这个事干不完,太多太多的生长点了,因为移动互联网会进入到行业的各个方面,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我决定一定要做基金,而且要系统地做基金。



专注:有所为,有所不为



青松基金成立的时候就叫作移动互联网早期基金,我们很严格地要求自己,只投移动互联网的项目。正因为专注,我们对行业研究得很深,基金成绩变得很好。

 

今天可以看到很多投资人,他会讲一些成功的项目,但实际上大部分投资人不会说背后失败的项目,投资这件事情没有100%成功。

 

经常有大老板跟我说:“以后你碰见好的项目就让我跟投一点。”这个逻辑很正常,但是这个逻辑成立不成立呢?

 

其实,投资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哪个项目真正行,只知道我的一只基金平均投30个项目,大概有2.5个项目会到100倍。

 

一般来说我们投资的每个项目,都要求有潜力能把基金全部挣回来。我们希望25%的项目能够做到,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但是看实际的统计数字,30个项目只有2.5个项目能够挣回100倍以上。

 

那么我投资项目的时候,没有那么大把握一定能做到,其实谁都不可能,因为每个企业在生长的过程当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一直到它真正实现100倍的时候,你都不敢肯定说它能做到。

 

所以你说要跟投好项目,我只能告诉你,我投资的30个项目你都得跟投,才有可能投到这2.5个项目。所以这些大老板的话讲得特别合情合理,但做起来特别不合情合理。

 

我们做任何事情还要想好不做什么。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纽约……所有的美国城市,都有一张名片,也只有一张名片。

 

深圳有四张名片,但真正做得好的也就两张:高科技和物流。二十年前深圳选择只做四大产业,其他全都离开深圳,这件事情本身很了不起。

 

当一个城市说我就做一件事情,那这个城市就有机会。我们做基金也一样,只要一个指标,就是综合回报率。

 

没有一只基金是什么事情都想拿到,又要很大又要回报很高,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所有的专注都是有代价的,你不能眼红别人赚大钱,要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不在你的领地发生的所有事情,你祝福人家,在你的领地里面,如果没投对、没投到、不知道,你除了扇你兄弟的耳光之外,必须扇自己的耳光。



立足培养自己的人才



在这个取舍下,我们希望跑长跑,所以要培养人才。

 

人才跑得比基金快的时候,会离开基金,这其实制止不了。你要考虑的事情是,部分人甚至是很优秀的投资经理培养好了以后离开你,你还能持续取得好成绩,这很难。

 

因为是人的事情,所以要树立价值观、培养团队、组织建设等,我们几乎是用企业管理的方式来管基金。

 

现在要留住90后、95后,“夸”和“骂”最管用。90后说什么东西没用,就得经常夸他,而且要骂,骂要及时地骂,骂晚了他就忘了,骂错了那就更完蛋了,他说你是大傻帽

 

我们现在的团队很年轻,是正儿八经、非常认真地去把90后、95后请过来说这个项目我看不懂,你给我讲讲,为什么喜欢玩这些东西?

 

举个例子,“阅后即焚软件是挑战Facebook的唯一一款社交软件,当时这款软件的投资人去看阅后即焚,就很不理解,好不容易了还把它了,资料不保存起来焚了干吗?就说不投了,回家。

 

阅后即焚的LOGO是一个黄色的小鬼,很醒目,他一回家看12岁的女儿在玩这个软件,他说:你怎么用这个东西啊?他女儿说:我跟你讲你也听不懂。他说:好吧,你们班有多少人用这个?她说:我们班全都用啊。这投资人赶紧开车回去,50万美金投进去。

 


万小时行研,稳准狠投资



进入任何一个行业必须进行一万个小时的行业研究,要不然就闭嘴。

 

只有通过深入地行业研究,摸清楚行业,你才知道哪儿有项目,这个项目在行业当中处于什么地位,谁在挤压它,空间在哪里,未来是什么,都有什么人才,当项目飘过来的时候,你才知道哪一个是水果,哪一个是炸弹

 

第一,做好行业研究你才可能快。一个项目过来,某个大咖说这是风口,通常他说了这一句不说第二句,只有你自己判断,而且是迅速判断,这个迅速到什么程度呢?

 

举个例子,我们投资了一个把狼人杀搬到网上去的项目,2017年春节的29号看项目,年三十我们就把钱汇到别人账上了,17个小时,就得快到这个程度,基本上晚一天就没机会了。

 

我们年三十投进去,这个项目初七的时候融了一轮,是我们投资价格的一倍。过三个月又融了一轮,是我们投资价格的20倍。

 

凭什么那么快就决定投资,而且当时就给钱了?就是基于行业研究。你得懂这个东西,知道它是好的,有什么情况,是机会不是雷。

 

第二通过行业研究,你才知道下一个机会在哪儿。你下一个要进入哪个领域合适,哪一个行业开始增长了,这也是只能通过行研才能得到。

 

我经常说预知半年才有价值,预知五年没有用今天告诉你VR是未来,这句话一点价值都没有,未来有什么用啊?但如果我说VR半年后会火,这就很重要了,得马上行动。

 

生鲜是未来对不对?但是在2002年你做生鲜肯定就死了,因为你撑不到今天。别人做简单的标准化产品电商,已经成巨无霸了,你就是砸10个亿熬到今天也没有用,卖书、卖衣服的肯定把你干掉了。

 

所以,不同的东西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发生。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前半步,找到市场失灵的项目和领域。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一个创始人衣衫褴褛”的时候,他融不到钱,或者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一跟投资人聊天,人家都说你是个大傻帽,这就对了,所有人都在夸你,就完蛋了。

 

第三,做行业研究就是在水下看项目,所以你可以领投。领投当然辛苦,但是真正收益比较好的一定是领投的人,因为你可以决定占多少股份。当你好牌在手的时候,应该多下点注,重仓好项目。



所以我们的核心投资策略,第一你得看行业、看趋势,选好赛道,千万别说我就投资医疗,医疗也有太多的赛道了;第二是注重人才培养;第三是一以贯之的理念——要专注。

 

投资的时候创业者最难懂,你要是看准了创业者,投资的成功率会大很多,因为有一半的项目会转方向。


你研究了半天他要做的事情,但是他真正走出来的时候差不多是另外一件事情,这肯定是因为创始人很牛,而不是当时的商业模式有多好。


所以你要懂得去鉴别创始人是不是这块料,是不是够格做这个细分领域的领袖,所以我们还是要看这个创业者有没有深度,跟项目匹不匹配。


“你为什么要创业?”这是我经常要问的问题,基本上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大概可以知道他的初心是什么,最后一点就是看他的人性,会不会聚人、组织人,懂不懂得分享。

 

* 本文根据刘晓松导师在企投会二期会员的课程《产品与企业战略》整理而成,内容仅为全部课程的 1/4。



 

刘晓松说:“在中国,活跃在投资界一半的人,是曾经干企业或者正在干企业的。在一级市场取得好成绩的投资人,大部分是干过企业的。”卫哲、江南春、沈南鹏……无不如此。



回到刘晓松导师的三大核心投资策略,专注、人才培养和一万小时行业研究,这不正是企业家的强项所在?相比于投资家,企投家更有可能在未来投资领域有所作为。

 

企投会理事长吴晓波认为:“在当今中国,最适合成为企投家的,是那些已经在实体产业中获得成功,并希望通过投资与时代同步前行的企业家。”企业家的角色定义正在发生变化,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是一门急需学习的新课程。

 

6月6日—9日,企投会三期会员第一模块“读懂新时代——经济新常态,创富新周期”暨开学典礼将在北京展开,企投会理事长吴晓波、企投会学术委员王世渝、企投会导师张宇燕等将与大家一起,立足现实,共同探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