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PD1疗法无效的原因竟是因为没有它!

 微笑如酒 2018-05-28

据统计,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引发我国居民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在农村,有23%的居民死于恶性肿瘤,在城市,这一比例已经高达27%,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肿瘤的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快速发展,各种免疫治疗药物陆续上市,在临床中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克服肿瘤带来希望。其中,以抗PD-1的肿瘤免疫治疗最为火热。

虽然PD-1免疫治疗在部分肿瘤患者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无效,究其原因,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态调控抗PD-1免疫治疗效果,相关的两篇文章发表在今年1月份的science杂志上。


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处理后,导致机体肠道上皮发生破损,随后,肠道微生物释放,诱导机体代谢状况发生改变,炎性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分泌,最终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应答,消除肿瘤。

在研究中,作者发现,当使用组合抗生素ATB清除肠道微生物后,PD-1抗体对RET黑色素瘤以及MCA205肉瘤失去治疗效果,这表明PD-1抗体依赖的抗肿瘤免疫依赖于肠道微生态的维持。


随后,为了探究究竟哪种肠道微生物菌群介导抗肿瘤免疫,作者对肿瘤患者的粪便进行16sRNA测序,从测序结果中可以看出:PD-1抗体治疗有效果的肿瘤患者粪便中Akkermansiamuciniphila这种肠道菌群明显增加,而在没有治疗效果的患者粪便中,检测不到该菌群,这表明Akkermansiamuciniphila菌群维持PD-1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为了确定这一结果,作者在体外培养了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群,随后,将这种菌群转输到小鼠体内,作者发现,转输该菌群后,再使用PD-1进行治疗,小鼠的生存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这项研究有应用价值吗?作者在小鼠体内初步探究了它的应用前景。作者将对PD-1治疗敏感的肿瘤患者粪便转输到小鼠体内,发现转输患者粪便后,小鼠对PD-1治疗也变得敏感。

这表明可以通过粪便移植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从而提高其对PD-1治疗的敏感性。

肠道微生态对抗肿瘤免疫调控方面的研究思路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主要思路如下:

  1. 抗生素清除肠道微生物

  2. 抗肿瘤药物治疗,确定是否依赖于肠道微生物

  3. 粪便16sRNA测序确定肠道菌群

  4. 回补肠道菌群,验证药物疗效

  5. 粪便移植,恢复抗肿瘤免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