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山拾珍如是赏——说“不惑”(摘自《王三堂日记》)

 惟虫能天 2018-05-28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安闲恬静,虚融淡泊)


(此文系作者1999年所作)

小时候听人讲孔子言说的“四十而不惑”的话,怎么也理解不了是什么意思。三十多岁时开始逐渐明白点了,现已四十有五,可真是悟出点道道了。


“四十而不惑”,什么叫不惑?


惑者,疑惑、迷惑是也,不知对与不对,容易受人受事蔽惑、迷乱之谓也。不惑,即比较清楚、明白,不受迷惑也。“不惑”,为什么要到“四十”?因为好人坏人都见过了,好话坏话都听过了,好事坏事都经过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甜酸苦辣,顺逆穷通也都经历过了。经沧海不为水惑了,历巫山不为云惑了。思想深刻了,脑瓜清醒了。这些,没有四十年的功夫是修行不到的。


“四十而不惑”,不惑什么了?


对人不惑了。大人物是人,小人物也是人。大人物是人不是神,他们既不是绝对正确,也不是一切伟大。小人物也不乏智者、德者、才者,也有伟大的方面,崇高的地方。坏人非一切均坏,好人也非永远都好。看女人没神秘感了,见男人没有嫉妒感了,见小孩产生羡慕感了,见老人更有敬重感了……


对事不惑了。大事不见得大,小事不见得小;坏事不见得坏,好事不见得好;顺利事不见得是福,困厄事不见得是祸。加加减减,高高低低,上上下下,来来去去,阴消阳长,此进彼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认准方向,老实做事,不怕慢,就怕偏……



对书不惑了。书不都是好的,书上说的不都是对的,不读书不好,读书读得太多也不见得好,再好的书也不见得人人都适用,读坏书也不一定一点好处都没有。写书的什么样的人都有,而并非都那么高尚;书怎么出来的都有,不见得走的都是正道。书说的再好、再对也是“灰色”的,而我之生命常青,书是为我所用的,我选择书、研究书、消化书,而不能做书的奴隶……


对自己不惑了。雄心少了,小心多了,浪漫主义少了,现实主义多了,锋芒钝了,性格缓了。上天给自己的天赋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机遇也是有限的。对自己估计不会太高了,也不会太低了,不过于自信甚或自大了,但也不易自卑而自暴自弃了。别人说自己好不会飘飘然了,说自己坏也不会自惭形秽了。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吃几碗干饭……


其实“不惑”的方面多了去了。比如,似乎对天地不惑了,似乎对鬼身不惑了,似乎对自然不惑了,似乎对灵魂不惑了……



“不惑”,只是相较而言,主要是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说“不惑”,也只是相对而言,并非不惑得那么透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不惑的程度还会发展,不惑的领域还会拓宽。到老、到死也不能说就彻底不惑了。


不惑不等于无所谓,不等于消极悲观。不惑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档次。不惑后更清醒、更深刻。不惑后活得更洒脱,工作得更稳健,更能避免失误,更容易建功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