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悟平凡的世界,仰望不凡的路遥

 宝马拉柴 2018-05-29

导语

《平凡的世界》我重读过三遍。浩浩荡荡的百万篇幅,每次在某种心境下捧起后,就很难放下。它总有一种魅力,让你一气呵成,让你沉浸其中,让你随之起伏,让你重获力量。作者路遥以近乎隐退似的生活方式,在近十年的漫长时间里沉重而艰辛的创作经历,也让我每读其文,总是为之震撼,为之感动。

体悟平凡的世界

故事从平凡中铺开。作者路遥用现实主义的写法,展开了以孙少平为代表的孙家兄弟姐妹的生活史、奋斗史,随之编出一张人物与人物、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纵横交织的大网,故事的背景从黄土高原的双水村、原西县、黄原地区再到黑金的土地大牙湾煤矿逐渐铺开。

书评描述它是“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从宏观角度审视小说,这种概括非常精准。然而小说带给我最大的体悟,则是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代表的平凡青年,用一种昂扬的姿态,在艰难岁月中尽力而为、不断奋斗的感动与力量

担当、责任,甚至牺牲:在平凡的世界尽力而为。

****************************

孙少安是孙家的老二,长子。前有一个嫁给“逛鬼”丈夫的苦命姐姐,后有两个艰难求学的弟弟妹妹。每当读及他的故事情节时,总有太多不忍。迫于家庭的贫困,体谅父母的艰辛,孙少安仅读完小学就选择了放弃学业。学业的终结,竟是以他参加全县升初中的考试名列前三的录取通知书为标志。这是13岁少年倔强的证明

姐夫王满银因贩卖老鼠药被抓,全家陷入苦恼、慌乱、屈辱之中,当他们看到外出归来的少安时,“一个个泪流满面,就好像久盼的大救星突然从天而降”。23岁的青年成为全家的靠山。

面对青梅竹马的好姑娘润叶的一再暗示和表白,他自知家庭的重负无法给她符合当时条件的彩礼,农民与教师两个不对等的身份也会让心爱的人受苦,他只得在痛苦中选择放弃。所有的委屈都在白杨树下的泪水中流淌……

时间推移,平凡的农村青年孙少安,一步一步支撑着家庭艰难前行。强大的担当与责任感,让他一次次扛起了生活的重压。如此让人不忍的人物,在小说的尾声,作者仍然让他的悲壮达到顶峰,在他出资建设的双水村小学落成庆典之时,迎来的却是他在共同的劳动和苦难中相濡以沫的妻子肺癌的结局。

少安的命运让人不忍,让人怜惜,让人感叹:不是每一个人生的道路都一帆风顺,当道路崎岖艰险时,你仍然要选择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只为那一份责任和担当

向上、奋斗,甚至抗争:让平凡的人生绽放光芒。

****************************

孙少平是整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在开篇时就以食堂的“甲、乙、丙菜”生动刻画出了这个少年自尊、敏感、忧郁的个性,这种个性的形成当然与其贫困的生活和低微的出生密不可分。

这样一位少年,尽管物质生活极其匮乏,却一直抓住一切机会蓄积精神世界的能量。从高中时代,到回村教书的三年,甚至到后来进城成为一名最底层的“揽工”工人,他总不甘心放弃对自己内在世界的追求。

当他结束了双水村的教师生涯后,按照常理以及家里当时的境遇,他完全可以与哥哥孙少安一起开始勤奋劳作、发家致富的农民生活。然而,这位青年却难以“安分守己”,对远方更大世界的向往,让他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城市里,走向一个对他而言更大的、全新的、充满挑战的天地

孙少平,从双水村走向原西县,从双水村走向黄原地区,从双水村走向更远的煤矿城市铜城,这是一条异常艰难的奋斗之路。他在冷酷的现实中,不愿妥协,不愿被环境所征服,不断向上、不断奋斗,甚至是以一种疯狂的激情与之抗争,以追求一种新生。

难以忘记一个场景,已经在村里成为“冒尖户”的哥哥和同窗好友田晓霞一同到少平“揽工”的工地上找他时,“孙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癜,伤痕累累!”

哥哥少安哽咽了,田晓霞震惊了,当我读及此处时,也难以平静,有多少人能以如此坚强的毅力来承受这般艰辛的苦难?又有多少青年能以如此巨大的勇气去挑战完全未知的明天?

从孙少平这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身上,千万读者读到的正是这股劲儿,这股向上的、奋斗的、甚至是抗争似的精神劲头,为的只是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去活出自己的理想,绽放自己的光芒。这光芒,绝不是外在世界的光鲜,而是内心世界的自我。

仰望不凡的路遥

路遥在42岁因病去世。事实上,在《平凡的世界》创作至第二部时,他的身体就已经虚弱到难以为继了。“抄改稿子时,像个垂危病人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在写。几乎不是用笔在写作,而是完全靠一种精神力量在苟延残喘。”当第二部结束之时,幸得故乡榆林的一位中医调理,他的身体暂时有所好转,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劝其放下创作,专心养病。

他经过内心的挣扎后,选择了拼命继续创作,这是一次生命的冒险。但是,他感到,只要能让其冲过终点,哪怕永远倒下不再起来,自己也可以安然闭目了。这是伟大的劳动者路遥的真实心声,让无数劳动者唏嘘,仰望,敬佩。

光辉的成就由伟大的抱负引领。

****************************

从路遥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以及众多路遥好友纪念路遥的文章中,我走进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经历。不得不说,这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颠覆了我的想象和认知,更是激发了无尽的钦佩之情。

《平凡的世界》被誉为是茅盾文学奖上的璀璨明珠,被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列为最爱的书籍,激励过无数青年的奋斗精神,作者路遥的成就无疑是光辉的。然而,这光辉的成就是怎样产生的呢?天分固然重要,但对作者而言,他却不是靠灵光的闪现、天分的垂青而创造这一部鸿篇巨著的,引领他的是自己伟大的抱负

抵达顶峰后,立志继续攀登。在创作出小说《人生》后,路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在许多人看来,《人生》是路遥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在文坛,也绝不缺乏靠某部名作“打响”名气后,就坐享其成的人。

然而,路遥被内心伟大的抱负所引领,难以选择这种舒适区的生活,而是选择了自我挑战——要在40岁之前,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为什么说是一种挑战?

一方面,作者本人非常清楚,自己缺乏创作长篇的经历,曾经写过最长的作品不过13万字,而他决心创作的长篇需要达到百万字;另一方面,世俗的观念不可能不左右作者的选择,创作这样一部长篇,必然需要远离“文坛”,消失在读者中间,长久没有新作,也许很快会被读者遗忘。

在一次寻求内心答案的沙漠之行中,路遥坚定了这种抱负,要无所畏惧地去挑战全新的疆域,哪些付出青春和生命也再所不辞

成功的事业靠艰辛的劳动铸就。

****************************

抱负如何化为实际成果?当路遥确定了自己三部、六卷、一百万字的创作目标后。等待他的是漫长而艰辛的创作过程。当我们读到《平凡的世界》时,一切情节都是那么的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却难以想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逾越了多少艰难障碍。创作《平凡的事业》这一事业最终取得的成绩当然是令人瞩目的,然而成功的事业,是由无数不为人知的伟大的、平凡的、日复一日的艰辛劳动所铸就。

艰辛的劳动首先是系统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之一是大量阅读,为了完成这部长篇,路遥为自己列出了近百部的长篇小说以及1975-1985十年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五种报纸的全部合计本阅读计划。

准备工作之二是广泛深入的生活实践,路遥着装满资料的大箱子,走到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等所有作品可能涉及的场景,常常是“这一天在农村的饲养室,另一天在渡口的茅草棚”。当真正的创作开始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

艰辛的劳动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展开的。作者选择首先去煤矿区开始创作,以便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矿区办公室的“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小柜,一张沙发”构成了作者当时的创作空间。艰辛的劳动中,最大的障碍当然是创作本身。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回忆第一卷第一章的创作过程。“一页未完,就觉得满篇都是张牙舞爪。立刻撕掉重来。新换了一副哲学家的面孔。似乎令人震惊。但一页未完,却也感到可笑和蹩脚。眼看一天已经完结,除过纸篓撕下一堆废纸,仍然是一片空白。真想抱头痛哭一场。你是这样地无能,竟然连头都开不了,还准备定一部多卷体的长篇小说说呢!”……

后续的艰辛,除却创作本身,还有身体的虚弱,孑然一身的孤寂,贫乏的物质生活等等。当路遥终于最终完成作品时,几年来第一次认真地看镜子里的自己,憔悴、苍老的像个老人。

结束语

阅读《平凡的世界》,跟着作者路遥的随笔走进《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经历,对于我而言,仿佛一种精神洗礼。无论是剧中人物为了责任和担当的尽力而为,为了理想和自我的执着追求,还是作者路遥在创作中不断挑战自我的远大抱负,为了达到目标以近乎消耗生命的方式付出的艰辛劳动,都给我一种前行的力量与精神。让我更加坚定,即使再平凡的人,也要在平凡的世界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奋斗。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