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家庭的“过度关注”之殇: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没人会支持他

 老詹74 2018-05-29

中国的家庭教育,正在发生一个很分裂的现象。

一方面,很多家长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家外出去打工。同时,因为大城市的教育资源还不完善,不愿意接受外地的孩子。于是,很多家庭被迫父母与孩子分离,造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留守儿童”现象。

据相对权威和客观的数据,有6000万的儿童是留守的状态,也就是说,每平均5个中国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另一方面,在城市中,尤其是大城市中,很多家庭(主要是妈妈)会为了孩子的教育,辞职做全职妈妈。同时,并没有全职妈妈的家庭,也有很多的家长,把相当多的时间、精力、金钱,都用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家庭,究竟有多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统计具体的数字。

但是,根据我们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的各种活动和交流中,我们判断,城市家庭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属于过度关注孩子的状况。也就是说,3000万的孩子,处于被过度关注的状况。

有人说了,你看,有些孩子是无法和父母在一起,多么可怜;至于城市中那些被过度关注的孩子,可以算得上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此言差矣。这就是教育中一个非常独特现象,就是“不陪伴”“缺乏爱”“缺少资源”,的确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结果。但是,”看得太紧”“过度关注”“给得太多”,同样对孩子也会造成伤害。

今天,我们就聊聊被过度关注的孩子,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

第一殇:控制不住自己

在很多的场合,我都会看到一些这样的孩子: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一眼看过去,就非常养眼;穿得很得体,在什么样的场合,就穿着什么样的服饰,而且,很干净、很漂亮,你绝对看不到衣服上有污渍;他们都挺健康,看得出来营养不错,皮肤焕发着光泽,眼睛闪烁着灵气;他们都很有创意,有属于自己的特长,且不落俗套……总之,有一种你一见就很喜欢,很想带回自己家里养的感觉。

这一点儿都不夸张,谁看到这样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的。

但是,相处的时间长一些之后,你会发现,只要是他们的家长稍微距离离开一会儿,或者,当孩子参加一个家长不参与的活动等时候——这样的孩子中的有一些,就会发生一些和之前印象不太一样的事情(当然了,我说的无论是孩子,还是行为,都是有一些,并不是全部,大家不要误解了)。

什么样的行为呢?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比如,有的孩子,会冲着你突然跑过来,一下子撞在你身上,就算你是一个成年男性,猛一下也很难承受那样大的冲力;有的孩子,在做活动的时候,眼睛会一直东张西望,没有办法跟着大家的节奏;有的孩子,会控制不住地走来走去,好不容易坐下来了,腿脚和手也会不停地动来动去;有的孩子,会和你说话的时候,突然尖叫,来表达他的不同意见……

神奇的是,当他们回到父母的身边的时候,就基本上看不大这些现象了。而且,如果你向他们的父母去描述刚才发生的情况的时候,他们会很惊奇地说,“我们家的孩子挺好的呀,参加别的活动表现的可棒了,肯定是这个活动组织得不行。”

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些父母说的太主观了,是在维护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之后,我发现他们说的是实话,因为当他们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孩子都表现得非常好,甚至比其他的孩子还要好。

于是,我自己观察,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就是这些家长会非常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的任何要超出边界的行为,都会被家长制止(由于他们之间长期所形成的默契,有时只要一个眼神就足够了)。所以,这些孩子都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同时,当他们要表现的时候,又会获得家长的明示或者暗示的指导。这样的话,他们的表现,往往会比一般的孩子更好——他们是一个孩子+半个家长的合力——自然会表现得很优秀了。

在小丸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男孩儿,动作非常之大,大到每天都有一个老师专门跟着他。否则,他会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到很多的小朋友。

有一次幼儿园里举行家庭活动,他的父母都来了。客观地说,他们一家表演的节目,质量非常高,他们准备得也很充分,道具服装也很用心。

但是,当孩子离开父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抢凳子”的游戏的时候。这个男孩儿每次都是动作很大,把别的孩子推倒,甚至把别的孩子从凳子上硬拽起来的方式,玩游戏的。

然后,我们看到了非常惊奇的一幕,就是男孩的妈妈,反而拉着自己的孩子一口一个“小心肝儿”地安慰了起来。这让所有人都哭笑不得。后来,我们也渐渐地观察到,这位妈妈对孩子,就是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给予关注的。在她的眼中,儿子就是听话和乖巧的,是怎么都不会欺负别人的人——虽然,这和事实恰恰是相反的。

我就想,这个反差,真的是很有意思。

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所以,孩子可以在这个范围之内,随意地做任何的事情,不受约束。这样的成长环境,就会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个性。他们就会比其他的孩子显得更优秀。

但是,当孩子的身体和情感,开始逐渐发育之后,家长的关注,就不能够做到“随时随地、7天24小时、360度全方位无死角”了。那么,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和其他小朋友去参加活动,他们就会在没有界限没有提醒的状况下,屡屡出现越界的情况。

在饮食上被过度关注的孩子,会出现吃饭不知道饥饱的情况,也会出现挑食甚至拒绝吃饭的情况;在行为上被过度关注、缺乏同伴成长的孩子,会在一个游戏中非常不友好,会很容易伤害到他人;在心理上被过度关注的孩子,在单独和其他人的相处中,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保护的越多,孩子被掩盖的越多;家长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的优秀依靠家长的就越多;总之,家长关注的越多,孩子自我学习的越少。

中国家庭的“过度关注”之殇: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没人会支持他

第二殇:以别人为标准

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被过度关注的孩子,会很容易找到“评价者”。

当一个孩子被过度关注的时候,他的任何行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即时的反馈。

我很喜欢去游乐场,在那里,你会看到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是如何表现的。

有一个孩子要攀爬绳子编织的网,我就听到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嗯,对的,就是踏出左脚,抬起一点点,好棒,然后踩上,成功了!然后,再抬起右脚,是的,就是这样,也抬起和刚开一样的高度,对的,不能高也不能低,很好,也踩上,太棒了!”

我抬起头,看到一位妈妈一手扶着孩子的后背,一遍在指导、鼓励孩子的每一个动作。

忽然,这位妈妈要接一个电话。于是,我就看到一个很搞笑的场景,就是孩子一直在那里等妈妈打完电话。整个过程中,那个孩子一动也不动,就眼巴巴地等着。而他的身边,比他的年龄小的多的男孩、女孩,都在自由地爬上爬下。他也不着急,就那么静静地等着妈妈。

被过度关注的孩子,会很敏感地以“关注者”为核心,以“关注者”的标准为标准,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为获得“关注者”的认可为目的。

他会在任何地场景中,去寻找“关注者”,家里的父母,学校里的老师。如果在很多场合,没有明确的关注者,他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在课堂上拼命举手的孩子,在和同学小组活动的时候一点儿也不积极;很多孩子表现好一定要被人看到,付出一定要有人表扬,否则,他们可以瞬间丧失动力,拒绝去做;很多孩子如果成绩不好了会哭,那不是对自己的不满,而是害怕父母的失望。当然,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动力,也同样来源于此。

中国家庭的“过度关注”之殇: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没人会支持他

第三殇:以自我为中心

被过度关注的孩子,在“关注者”在场的时候,以关注者为中心;在没有关注者的时候,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被过度关注,所以,他们的很多愿望,也都会得到满足。长期以往,他们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就是我想要得到的,就应该被满足。

在大学的时候,我们隔壁宿舍里,有一位同学,非常的跋扈。基本上,什么都要以他的意志为全宿舍的意志。

比如,他想早睡了,就要马上关灯,谁也不许说话;他要想看小说了,就要亮着灯,什么时候看完了才许熄灯。

刚到宿舍的前几天,大家彼此都不熟悉,都想看看这个同学到底是什么毛病。就听他言谈之中,自己在家里那可是说一不二,什么愿望都可以得到满足,从来没有人违背他。而且,他的父亲很有势力,连当地的其他人也都要让着他。并且,还炫耀他来学校的时候,是坐什么车来的,拿出了家里给他带来的东西进行显摆。

可是,没几天,他就消停了。一是没人搭理他,二是他打听到同宿舍一位同学的父亲是某市长,另一位的父亲是将军,而他的父亲,其实只是一个小镇的镇长。

这个笑话,让我们笑了很久。

在从事家庭教育的这些年里,我也发现,过度关注的家长,会过度满足孩子的愿望,从而导致孩子自我膨胀。

这和家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有很多条件好的家庭,并不会“以孩子为中心”;而有很多条件一般的家庭,为了让孩子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往往会“倾全家之力博孩子之欢心”。

所以,因为过度关注而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更多是跟家长的思维模式有关,而不是和家庭条件好坏直接相关。

而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很难交到真正的知心朋友,没有人会支持他。

在我们刚刚进行的幸福教师成长计划的课堂上,来自法国的哲学大师奥斯卡,会经常在课堂做一个测试。就是让一位很自以为是不在乎别人反应的老师,预测一下他刚才讲述的内容大家是否听明白了。于是,巨大的差距就出现了:这位老师以为绝大多数都听懂了,但现场的调查却发现只有寥寥几位听懂了。

再说回大学的那位同学。大家刚开始观察了他几天,幸亏他马上明白了形势,即时收敛了——否则,大家准会收拾他的。

第四殇:自己寸步难行

被过度关注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来的都是假象。

他们的聪明,他们的知识,他们的创造力,他们的意志力,都是在一个过度被关注的环境中产生的。而实际上,当他们来到真实的世界中的时候,往往不堪一击。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过度关注的家长,对孩子的很多细节都了如指掌的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处处是优点的家长,会不肯承认自己的孩子在没有自己关注的时候会表现得不好。

而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了那个环境,本来拥有的能力,也会被大打折扣。

现在的孩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填满了,从起床开始,到学校里上课,放学去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回家还有各种作业,睡前还要听线上课程……他们,才是这个社会上最忙的人。

这些孩子,根本没有随便看书的时间——会有专门的书单给他们看;没有乱涂乱画的时间——家长马上会给他们找美术的老师;没有自己玩轮滑的时间——报个专业的训练班吧……当然,也没有给小伙伴讲故事,更不用说自己发呆的这些看起来根本没有用的时间了!

也就是说,孩子的任何爱好,一旦有了一个苗头,家长就恨不得马上幻想能够考到级,拿到奖,去国外演出,考大学加分。

当然了,专业训练之下,孩子的成绩,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特长成绩,会很快提高。于是呢,家长也觉得,自己对孩子的关注,是值得的。

但是,这毕竟剥夺了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也剥夺了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

问题往往不会出现在家长过度关注的过程中,但是,当孩子不得不离开你的时候,比如上大学了,很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我们看到为什么一个能够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还需要家长专门在学校附近住下来陪读——这就是家长过度关注的后果之一。

更多的家长,则是觉得自己以前看的紧,现在孩子考上大学了,自己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可以让孩子自由飞翔了。于是,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殊不知,问题才刚刚开始——被过度关注的孩子,已经忘却了不被关注的时候该如何生活了。一旦周围的环境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心理往往会瞬间崩塌。

运气好的,自己经过痛苦的煎熬,获得重生。运气不够好的,造成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伴随终生。

最后,作为父母,我很想说几句心里话:

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东西呢,是为了满足自己付出的心理,还是真正让孩子离开我们之后拥有自我幸福的能力呢?

很多时候,我们很自私,自私到只为了让自己显得高尚,其实做了对孩子并不好的事情。

这个世界,并非是靠谁付出得多,来评价谁的爱就多的,而是要让被爱者能够感受得到,接受得到,能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历程和质感的,才是“有价值的付出”。

我们关注孩子,是因为我们爱他,关心他。但是,我们如果不认真地去思考,只是在这条道路上继续狂奔,就会变成伤害孩子的人。

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中国家庭的“过度关注”之殇: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没人会支持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