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达夫: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

 为什么73 2018-05-29


罗国芬 肖相如频道 今天

导读:今天一起学习一下著名中医眼科学家陈达夫先生,是如何从六经的角度来看待内眼结构的!望对临床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西医两种学派,各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都有一定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应当互相取长补短,求得一些共同的认识,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陈达夫教授一生的宿愿。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历代中医眼科专著,虽然对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来认识,但是由于缺乏科学仪器的辅助,对内眼复杂的结构及其生理病理尚欠深入探讨。


现代医学的虹膜、睫状体、悬韧带、房水、房角、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组织,按中医理论应属何经、何脏、何腑?前人没有明确论述。


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既要符合现代医学眼内结构的生理解剖,又要符合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二者结合之后,用以指导临床实践,还要能解释各种生理病理现象。


陈达夫教授经过反复临床实践,于1959年写成“西医学眼球内部组织与内经脏象的结合”一文,继于1962年又写成了“中西串通眼球内容观察论”,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建立了内眼结构与六经相属的学说。


他认为:


虹膜,属于足厥阴肝经;睫状体,属于足厥阴肝经;睫状体小带,属于足厥阴肝经;前房角,属于足厥阴肝经;视网膜,属于足厥阴肝经;


房水,属于足少阳胆经;


玻璃体,属于手太阴肺经;


脉络膜,属于手少阴心经;


黄斑区,属于足太阴脾经;


眼内一切色素,属于足少阴肾经。



现按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眼内各部结构解剖生理特点,分述于下。



1

西医学的脉络膜,

应属于中医学的手少阴心经



因葡萄膜是全眼球最富于血管的组织,而脉络膜为葡萄膜最富于血管部分。


据《素问·五脏生成论》说:“心之合脉也”、“诸脉者,皆属于目”、“诸血者,皆属于心”。


其意是说,人身的脉(血管)都是同心相连的,所有一切脉中血液,都要由心主宰。所有五脏六腑的血脉,都可以上行至目,而总属于手少阴心经。


由此推论,眼中的一切血脉都要由心主宰,而脉络膜是血管组织,故应属于手少阴心经。


在临床上,凡是一切脉络膜的病变,总应从手少阴心经着手治疗。


脉络膜与视网膜由于解剖生理上的特殊关系,它们的病变常相互影响,视网膜归足厥阴肝经,所以,临床上在治心的同时,又要兼顾着肝经。



2

西医学的视神经和视网膜、虹膜、睫状体以及晶状体悬韧带,

均属于中医学的足厥阴肝经



视网膜又称为眼神经性膜,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从机能来说,视网膜可分为视部和暗部两部分,通常所说的视网膜,是指的视部。


它的主要结构,是由接受光刺激的神经上皮细胞,传达光冲动到脑中枢的神经节细胞,和居于两者之间的负责联络作用的双极细胞所组成。它是视神经的感应系统。


而视神经又是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纤维汇集而成。二者的关系相当密切,故可将视网膜看作视神经的一部分。


视神经、视网膜在视觉的形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视觉则是眼的唯一功能。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目和则能辨五色矣。”


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即视神经),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眼,转化为精明视物的精纯物质,眼睛才能产生明视万物的作用。


此精又藏于肝,故当肝之精气通于目时,才能有分辨五色的功能。由此而知,肝与视觉功能的形成关系非常密切。


从而可以推论,视神经、视网膜应属于足厥阴肝经。


人体神经状类经筋,《灵枢·经筋第十三》指出十二经皆有筋,且其中所述某些筋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疾病:


如足少阴之筋,......颈椎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伤左角,右足不用。足阳明之筋,.....其病......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以,故僻等等。


《灵枢·经脉第十》说:“肝者,筋之合也。”据此神经应属肝。


虹膜位于风轮的里层,中医称为黄仁,古代中医将它划归肝经,而睫状体和睫状体小带都在风轮的范围内,紧接虹膜组织,所以,也把它划在肝经。



3

西医学视网膜的黄斑区,

应属于中医学的脾脏精华



黄斑区在普通眼底镜下观察,呈褐红色,而在无赤光眼底镜下观察,或离体眼球上,则呈淡黄色,故名黄斑。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在色为黄。”后世中医的脾主黄色,即来源于此。


由此推论,黄斑应属于脾,故当其黄斑区病变时,必须注意脾经。


而黄斑是视网膜高度发展的区域,是椎体细胞(神经组织类经筋)密集区域,担负着敏锐的中心视力,由于这一特殊结构和功能,在临床上治脾的同时,又要兼顾着视网膜所属的肝经。



4

眼中一切色素,

应属中医学的足少阴肾经



眼内色素可以遮光,使外来光线只能从瞳孔区进入眼内,经过一系列的屈折作用,在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象。


在中医学方面又如何来认识它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则知黑者乃天干,壬癸之所化,实肾经之本色也。


《素问·五脏生成论》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观察眼底色素,在眼底镜下,为橘红色,而经解剖之后,脱离了生气,便显露出它的本色来。


所以,色素方面的病变,总应看到肾经。


如系脉络膜方面的色素病变,就要从心肾上辨证;如系视网膜,虹膜睫状体的色素病变,就要从肝肾上施治;如果是黄斑区的色素病变,就要从脾肾施治。



5

西医学的玻璃体,

应属于中医学的手太阴肺经



西医眼科学中的玻璃体,在眼内是一种重要的屈光间质,它既能辅助人眼的视觉功能,它又能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使之与色素层紧贴,还能协同睫状体小带稳定晶状体的位置。


故它是眼内的重要内容物之一,对维持眼球壁的张力起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此,玻璃体的变化,与眼的视觉功能和很多方面的病变都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在中医学里又怎样来认识玻璃体呢?


根据《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则知人的眼睛是五脏六腑的精气所化生,但玻璃体属何脏何腑的精气所构成,却没有论述。


《左传》载郑国子产是个博学家,他对人的看法,说是“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这是指男女媾精,精即成魄而为胚胎的意思。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肺藏魄。”张隐庵注释说:“魄乃阴精所生。”则知魄之为物,实系真精,并非空无所指之说。


人的眼睛,既是五脏六腑的精华,那么,眼球内面的精膏即是肺藏魄得来的真精,就可以把它认作玻璃体,玻璃体即应属于肺经。要是玻璃体发生变化则眼的视觉也会发生幻变。


所以,《灵枢·大惑论》说:“精散则视歧,视歧则见两物也。”



6

西医学的眼中房水,

应属中医学的足少阳胆经



西医学的房水,是由睫状体所产生,它含有营养物质和氧气,可供给眼内组织以必要的营养,它具备特殊的循环,故能疏导其新陈代谢产物;


同时房水和眼球内血液对于眼球壁具有一定的压力,对于维持正常眼内压,保持眼球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中医学又是怎样认识它的呢?


《灵枢·天年第五十四》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养生》书中说:“肝开窍于目,胆司其明。”可见胆之于目关系不小。


所以,傅人宇在《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中也认为:眼内神膏,系胆中渗润精汁,升发于上,涵养瞳神之物。


但是,此种胆精为何一定要认作房水?这是因为,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而房水是在风轮内面,即西医学的前后房中。


所以,眼中房水应属足少阳胆经,称为神水更为确切。


或有人问,脏腑之说虽有根据,然而脏腑之上又何必要加上六经名称,岂不是画蛇添足吗?


陈达夫教授认为:目者,五脏六腑之精华所结,而经络者,实五脏六腑之道路,没有经络交通,则五脏六腑之精华又从何而到达眼上?


所以,要在脏腑串通之上加以六经名称,系为表明中医治疗眼病不能离开六经,若干病证都应从六经中去辨识。



注:本文选摘自《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3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