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实验方案

 宫占坤 2018-05-29

一、本次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的需要。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要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自主性不强。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2)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的培养的实践方法的实践研究。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导致学生生活方式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地进行。(3)学校引导的失当,学校和教师承载了社会、家长太多的升学压力,在追求社会效益社会影响的心态驱使下,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方式的指导,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以“墨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激发全体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学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而生活方式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有了广泛的兴趣,对生活有了兴趣,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

三、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新课标》中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生活技能。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积极的生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作用更加明显。尤其是全国的各级各类读书活动方兴未艾,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语言的介入使阅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课外空间,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正向“快速高效”的方面发展。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阅读途径,学会在课外“无师自通”,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课题组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推广亲近母语读书会,重点建设班级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共读会、教师读书会,特别关注农村小学读书会的建设。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关于儿童阅读的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建设书香社会。本课题着重从我校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校小学生发展的阅读模式,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研究目标

1.学生养成会读书的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等。

 2.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好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围绕“建设墨香校园”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使全校师生热爱阅读、喜欢思考,形成浓厚的学校文化特色,努力达到“读书,让学校精神起来”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整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目、家长必读书目。

 2.本校学生生活方式的分析研究。

3.学生生活方式培养的途径。

4.学生生活方式的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