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登】章晓静《异病同治柴苓汤》

 真正不二 2018-05-29

《经方》杂志

  第20180529期

异病同治柴苓汤~


作者/章晓静(“精品”经方班学员) 天津北辰龙怡门诊部


《经方》插播:2018上海夏季经方班报名结束~


病案
 1

吴某,女,65岁,头晕伴恶心,呕吐一天来诊。

体貌:身材偏瘦,肤色暗黄,疲劳痛苦貌。考虑体质为柴胡体。

现病史:昨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不想吃东西,精神较差,不能睁眼,视物旋转,强迫体位,不能喝水,水入即吐,口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发病后以为犯颈椎病了,在我们门诊部按摩科按摩一次,不见好转来我处就诊!

形貌

舌诊

处方: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三剂。

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生姜6片,大枣10枚,桂枝15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白术15克,泽泻20克。水煎服。

二诊:头晕减轻大半,不再旋转,食欲好转,喝水不吐,恶心口苦消失。效不更方,续开三剂。

舌诊

三天后来告诉我,诸症消失,恢复如常!

病案 2

吕某,女,56岁,胃脘隐痛,反酸多年来诊。

体貌:瘦高,面色偏黄有斑点。

现病史:自诉胃炎病史多年,心下经常胀满,隐隐作痛,饥饿时和吃的多时均加重,反酸明显,口干,口苦,口渴,不想多喝水,喝多后胃内有水声,失眠,入睡困难,夜里小便次数多,但量少,食欲差,偶有心慌,头晕,肩胛部发沉,舌质暗红,苔薄少、水滑,舌边有齿痕。脉弦滑。

形貌

舌诊

腹诊:心下按压胀满,两胁部轻微压痛,胃脘部振水音。

处方: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清半夏15克,生姜5片,大枣8枚,桂枝15克,茯苓20克,猪苓10克,白术15克,泽泻20克。7剂水煎服。

二诊:心下胀满明显减轻,振水音消失,食欲好转,反酸及口苦口干减轻,肤色稍白。小便增多次数减少,上方不变,续开7剂。

舌诊

之后一直守方服用,一个月之后,肤色变白,诸症均好转很多,食欲好,饮水正常,胃内无振水音。病人自诉药的味道可口,服用后感觉舒服。只是偶尔还是有轻微的反酸,期间加过海螵蛸10克,效果不佳,干脆去掉,还是守方服用,前两天看她来按摩,问她怎么样?她说挺好,反酸几乎没有了!到现在为止已服用三个来月了。

按语

柴苓汤即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我用此方的依据就是同时出现小柴胡汤方证和五苓散方证或者是柴胡体质的人出现了胃停水的情况,即可使用。病案一的病人突发的眩晕证中,虽然没有明显的胸胁苦满,但眩晕,恶心,呕吐,不想吃东西,口苦,脉弦细是小柴胡汤证,眩晕,视物旋转,不能喝水,水入则吐属于五苓散的水逆证,所以两方相合,很快痊愈。此病案因症状明显,很快就开方了,没有做腹诊。

病案2的胸胁苦满比较明显,加上口干,口苦,食欲差,精神差,小柴胡汤证就比较完备了,水逆没有第一个病案明显,但胃有明显的振水音,虽然口渴,但不想多喝水,偶有心慌头晕,夜里小便次数多量少,说明小便不利,再加上腹诊,两方方证具备,于是合方。见效较快,因是慢性病多年,所以需要守方服用一段时间!

与之相符的条文有: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只要方证相应,每一张方都会让我们惊喜!一点心得,请各位老师指正!感谢“精品经方”班讲师团的各位老师!

“《经方》精品”2018苏州春季类方班与类病班招生通知~

【经方便民】《各地经方门诊信息》2018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