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镇探索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让“小事不出片区、大事不出社区”!

 政博 2018-05-29


遇到矛盾纠纷

你会怎么办?

打官司?上访?

No、No、No!

这些都不是最佳的处理方法


那碰到矛盾纠纷咋办呢?

当然是——调解


近年来,柘荣县双城镇不断探索调解新模式,通过“源头自治、分流对接、以点带面”三项举措,形成调解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一起来看看☟



源头自治

汇聚民间力量一线化解


双城镇于2013年探索成立全县首个民间调解协会,协会以民间自治组织形式设立,将民间调解的组织化与草根性较好融合,把单一的民间力量通过协会形式组织到一起,强化了就地化解纠纷和预防矛盾升级的作。


按照“小事不出片区、大事不出社区”的理念,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合理的纠纷流转调处制度,使调解员既能依据长期生产生活中所生成的习俗忌讳、乡规民约、家风祖训等开展调解,又能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运用“土话”“软话”等群众语言,把理说透、把情道明,让群众容易接受、愿意接受。



分流对接

优化网格资源联动调处


双城镇依托现有的网格化管理,将调解委员会、民间调解中心、“和事佬”工作室等各类调解队伍综合纳入网格服务资源,搭建大调解平台,开展联动调处,通过分流递进调处,提升化解效率。该镇利用“和事佬”离得近、叫得应的亲民优势,深入了解居民放松之间嫌隙,从历史渊源、人情处世等多方面找出纠纷的根源,将矛盾化解于无形,发挥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为提升调解实效,双城镇在各社区(村)成立法律诊所,在城关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室,对于相对复杂、特殊的矛盾纠纷进行民间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联动。实行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不断探索民间调解新模式,有效改变了群众上门寻求帮助后才介入纠纷调解的“被动式”调处方式,使民间调解成为行政、司法、人民调解的有益补充,形成化解工作合力。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以点带面

形成全民共营和谐局面


双城镇上城社区辖区内现有楼盘小区20多处,由于建成时间较长,住户人群复杂,物业单位未跟进等因素,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为此,该镇延伸网格化服务触角到楼盘小区,于2016年4月建立了全县首个平安小区工作站,按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原则,充分发掘基层民主建设优势,引导居民运用法治思维维护权益、表达诉求。



凭借“地域相近,人缘相亲”的邻里优势,该镇实现了居民在家门口参与平安创建的工作目标。


通过“一杯清茶诉烦恼,一张笑脸止纠纷”破解了遗留多年的乱停车、违法搭建、侵占公共区域等物业纠纷难题,有效落实了环境卫生整治、老年活动室建设等事项。



文章来源:福建法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