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梅书法专栏】初学书法者不可不知的核心问题

 无能无用者 2018-05-29

小编说:

“书法”这个题目很大,古人发明出文字是为了记录,这是出于实用的目的。但是从我们现在发掘出的一些古代残纸中,能够看到古代人为了让自己的字写得好看,也要不断练习。

前梁·楼兰残纸文书

让字变得美观大方是很多人的需求,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同学们来说,写好字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卷面分”,书法还被正式纳入中高考的考核范围,这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书法知识储备的要求更高了。

大家对书法的关注度这么高,可是话说回来,到底什么是“书法艺术”?它的核心是什么?它的艺术性到底表现在哪里?

接下来让金梅老师给我们好好说一说。

“书法艺术”,一看到这几个字,作为中国人都会有一种亲切感。没错,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东方艺术的代表,是中国的骄傲。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说中国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 。从书法作品无穷变幻的线条中,能够感受到不竭的生命活力。

 

如果把“书法艺术”比喻成一颗洋葱,一层层剥开了,我们会发现,在最外层“书法艺术”的外衣下,还包裹着“书写方法”,最里面的核心则是书写的对象——“汉字”。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最古老的文字:汉字、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玛雅文字。至今仍在使用的只有汉字了,可见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汉字的象形性为汉字升华为书法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内在条件,汉字特殊的造型也是书法创造的基础。

 

要想把汉字书写提升到艺术层面,还要把汉字写美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法则书写出来。

 

这个方法、法则就是“书法”的“法”,即按照正确的方法写出美观的汉字,这也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与一般书写的最大区别所在。

 

我们经常说“唐人尚法”,指的就是唐代书法崇尚书写法则。也就是说书法的规范在唐朝时基本建立完备,书法的发展就是伴随着唐以前人们“寻法”,唐及以后人们的“守法”“创法”而进行的。

 

书法的“法”包括笔法、字法、章法,也就是常说的用笔、结字、篇章布局。书法是在把字写正确的前提下,寻找汉字笔画线条、字形结构和整体气韵之美。

 

“美”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首要追求。

 

艺术是人们抒发感情、表达意念的一个工具。书法艺术同样具有这样的功用。书法之“法”只是书法的外在表现,而书法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这些外在表现是为主观服务的,通过作品中线条的多变、布局的生动,表现书写者与众不同的感受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变化,使字富有灵性。

 

而观者可以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捕捉到作者的情感,引发共鸣,享受艺术欣赏的乐趣。这正是书法艺术对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馈赠。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写过一篇著名的行草作品《祭侄文稿》,通过凝重劲疾的用笔,飞扬驰骋的布局,把痛失爱侄的悲怆,以及胸中淤积已久的国仇家恨一笔写尽。虽时光跨越千年,今人驻足作品前,仍能感受到满纸血泪。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在生活日益富足,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朋友重新拿起毛笔。但是大家学习书法的目的却是多元化的。

 

第一,把字写得美观,这是大家学习书法的共同愿望和最直接的成果。这种成果对于大家参加考试、展示自己的才艺都是最直接的帮助。

 

第二,毛笔书写可以培养静气,有益身心。

 

第三,书法法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更可以提高大家的文化修养,达到陶冶情操、变化气质的目的。

 

随着书法技法水平的提升,我们能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对自身的滋养,并获得一种抒发感情、表现自我思想及个性的好方式。

 

也许你还没有过用毛笔书写的体验,也许你还不曾体味到书法的妙处,不妨尝试着走出第一步,以书法为媒介,拿起毛笔,在墨香中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也许能遇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书法爱好者佳作展示

作者:河北吴桥中学语文教师刘刚

金梅老师快评

感谢关注《语文周报》官微ywzbgf

责编:蓝风  

涉及其他版权问题,

敬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19264816@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