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殿花为什么这么美——青黛加工炮制方法与原理探讨

 一个人的盛开 2018-05-29

从仙游学习回来已经三天了,可在青黛实践基地实地学习加工炮制的那动画般的场面还一直荡漾在我心中,杨义雄老师手上举起的美丽的殿花久久在我眼前晃动。根据课程安排,林文喜等老师带我们进行了实地演习,从马蓝浸泡、把渣捞起,到收获殿花的过程演示了一遍,让我们对青黛粗加工过程有了比较直观的感性认知。

现对青黛的加工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浸泡水解、粗靛制备、精深加工进行阐述:

1.1.浸泡水解:

(1)将靛叶浸泡到水池中2-3天,上面加盖竹篱;

(2)至叶腐烂、茎脱皮,捞出靛,反复用清水清洗靛,去渣,此时浸泡液呈翠绿色。

1.2.粗靛制备:

(1)用泡过靛叶的水和石灰水(石灰与马蓝茎叶之比8%至10%,还要结合经验判断加减),过滤倒入池中,池中液体马上出现灰渣状漂浮物,把石灰水搅匀,液体立呈混浊状。

(2)用木杖快速交替上下打动液体,时间大约20分钟,古人称其“一食顷止”,液面呈土黄色,继续打动液体,水花始冒蓝色泡沫,颜色逐渐变深-更深-泛黑-泡沫变大-形如花的大泡沫,捞起,凉干,此为粗靛中的精华。

(3)制取粗靛,浸泡液静置四至五个小时,弃去上清液,沉淀物即为粗靛。

1.3.精深加工:将粗靛与水按1:10的比例进行水飞5-7次后,液面泡沫为“小沫”。沉淀物晒干或烘干、研细,即为仙游建青黛。收益率每亩马蓝产量约4000kg,可加工仙游建青黛280kg以上。

 

青黛加工炮制原理的讨论

1.在浸泡水解中的炮制原理探讨

(1)将靛叶浸泡到水池中2-3天,上面加盖竹篱

古法:《齐民要术》中叙述“蓝倒立于坑中,下水,以木石填压,令没……”。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青黛的有效成分靛蓝、靛玉红并不完全是直接存在于植物体内,是在发酵过程中的发酵菌属兼性厌氧菌,该菌生长过程中只需微氧条件,马蓝茎叶水解发生转化生成吲哚醇。

靛叶浸泡到水池中上面加盖竹篱,以防靛叶悬浮露出水面,说明古今炮制方法是一致的。马蓝浸泡水解的过程是一个发酵的过程,应该减少茎叶与氧气的接触。

(2) 捞出靛,反复用清水清洗靛

渣中还有很多有效成分,用清水反复冲洗减少损耗。

2.在粗靛制备中的炮制原理探讨

(1)加石灰的作用,一方面是中和发酵所生成的酸,把吲哚醇转化成吲哚酮,石灰的加入量是该工艺中的关键问题,我们在现场看到,石灰与马蓝茎叶比例要掌握,但还要结合老药工经验加以判断加减,否则影响产量

(2)用木杖快速交替上下打动液体,其炮制原理是通入空气氧化缩合成靛蓝。

古入对此环节有“急抨之”、“一食顿止”、“捞泡沫晒干成镜”等描述。

现场操作显示:老师傅用木杖向水中使劲插去时,使其产生强大的定向气压将空气挤压入溶液中,把木杖使劲抽回时会产生一股吸力,把池底的溶液吸上池面,此时池内溶液四处翻滚并产生大量的泡沫,这个漂亮的动态画面告诉我们,在搅动溶液的同时往池底注入更多氧气,产生泡沫,具体操作是速度要快,力度要足,方向一致,加快把空气带入发酵液中进行氧化,促进吲哚酮氧化缩合成靛蓝。

(3)石灰另一方面作用将浸泡液中的CO贮存起来,反应生成CO₃²﹣,同时,石灰与水作用生成Ca(OH)2,然后与浸泡液中的CO₃²﹣发生反应,生成CaCO沉淀,它能吸附悬浮状的靛蓝,作为靛蓝顺利沉降的载体,使之从水中分离,以制取粗靛。

3.精细加工中的炮制原理探讨

此次学习,我们没有看到精细加工环节。只听说已转换成机械化生产。现结合学习谈谈个人看法。

除去石灰为目的:在青黛的加工过程中加入了石灰搅拌,青黛中会含有石灰,石灰的药性与青黛相反,并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因此,精细加工时根据青黛不溶于水、质轻的特性,除去残留的石灰。正由于青黛不溶于水、质轻,所以青黛是一个特殊的中药饮片。

传统水飞炮制方法:传统采用水飞的炮制方法是通过在粗靛中反复加水搅拌,使粗靛溶液产生泡沫,通过泡沫携带青黛上浮、与密度较大而下沉的土、砂等杂质分离,实现精制。但传统精制过程泡沫密度较大、泡沫形成的高度较低,不利于泡沫之间的质量交换,因此精制的效果不理想,成品中杂质依然较多,在水飞的残渣中还有较多的粗靛无法彻底分离出来。

目前有的地方采用电动搅拌代替手工操作,但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有的采用泡沫浮选技术,靛粒子易被泡沫吸附,非靛粒子(CaCO3则不被吸附。在试验中获得浮选参数,设计出适合的分离设备,工艺稳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有待考证。

4. 青黛加工炮制既特殊又复杂

青黛加工炮制方法有:新鲜草药的收割,净化,浸泡,发酵,打殿,阴干,晒干,水飞等,其中有化学反应,有物理反应,有合成反应,有分离反应,有酸反应,有碱反应,有静置沉淀,有搅拌上浮,除了需要得天独厚的大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在整个加工炮制过程中还要掌握好温度、PH值、压强等因素,来完成马蓝茎叶中吲哚醇向靛蓝、靛玉红的转化过程。整个加工炮制过程具有传统工艺的特殊性,又具炮制原理的复杂性。

仙游的青黛,能够被冠上“建青黛”实在不容易,很让人振奋的是在宋代马志在《开宝本草》“中曰:“青黛从波斯国来,…”,而在《仙游县志》中记载建青黛因质优“自宋代起就已出口埃及、波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建青黛”美名,它有古籍记载的史实,有得仙游书峰乡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古代药农世世代代经验传承,有现代政府的重视和科研人员的劳动的结晶。近年来,青黛及其制剂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展,除传统应用外,在治疗脏腑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上呼吸道疾病方面均有显著疗效,我有预感,象青黛这么天然独特的产品,如果把青黛炮制好了,质量提高了,以后也许可用于一些罕见病及流行病的预防和治疗,因此,青黛加工炮制具有深度研究的空间值得我们去探究。

  

结束语:今天把青黛加工炮制粗粗的整理了一下,但由于第一次接触到青黛这个品种,并且没有全程参与,包括对产品半成品与成品实物接触比较少,整理起来比较抽象,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发现有些化学式可能由于排版经验不足的原因,出现不规范,等等,希望能得到同仁老师们真诚批评与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