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方集』补血方集

 zd山笑 2018-05-29

     江苏 翟德山 据《医学教育网》文 整理编辑 

      2013-7-20

四物汤,补血第一方

  健康的女人才能散发由内至外的美丽。但妇科疾病的痛苦、月经周期的不适和面色发黄总是困扰着许多女性,因此补血、调经、养颜变成了女性的三大事。而我国传统医药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发出不少针对女性健康的经典方剂,本期我们特邀了中医妇科专家,为女性朋友解析众多妇科良药。

补血养血经典方

  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的经典方剂,也是妇科最常用的药物。中医学界的人对此完全可以用耳熟能详、如雷贯耳来形容。更神奇的是这四味药经过加加减减,衍化成一系列“子方”、“孙方”,据不完全统计,四物汤的系列方达800多个,真可谓是“子孙满堂”,是名副其实的方剂中的“祖师爷”。

  四物汤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东汉名医张仲景又进行了改进,变成了《金匮要略》中的名胶艾四物汤——后来被尊为补血调经之主方,专门用来治疗妇科血症,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

只有四味药物

  四物汤究竟为何物呢?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陈国林教授,研究临床中医妇科学近40年,她说,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4味中药组成,其中又以当归、熟地为主药。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与当归配伍后,可使当归的主要成分阿魏酸含量增加,使当归补血活血疗效增强,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

四物汤何以能成为妇科补血调经的经典方呢?陈国林教授对此解释说,中医认为,四物汤主要调理肝血,而女性血虚,应该注重调肝,因为肝和血密切相关: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就像一个人体“血库”一样,当人体因为疾病或者生理活动,需血量增加时,这时肝脏就把贮藏的血液排出来,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等于“血库”枯竭了一样,根本不能满足人体的各项功能,比如,不能滋养眼睛,则两目昏花、干涩、夜盲;不能充盈血海,则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若是肝失疏泄,就像“血库”漏水一样,则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病变,如衄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

灵活运用,作用更广

  陈教授说,四物汤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随着4味药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汤可以发挥广泛的功能。如重用熟地、当归,轻用川芎,则是一个补血良方;当归、川芎轻用或不用时,可以帮助孕妇保胎;重用当归、川芎,轻用白芍则能治疗月经量少、血淤型闭经等等。

  此外,四物汤衍生出的无数“子方”、“孙方”在治疗妇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没。较著名的有桃红四物汤,该方剂是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四物汤加艾叶、阿胶、甘草后取名为阿艾四物汤,用来治疗月经过多,是安胎养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后,名“八珍汤”,能气血双补;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肉桂,则成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补汤。

  陈教授特别强调,尽管四物汤是补血的基础方,又是调经的基础方,但最好请中医师把握剂量和比例。

补血之妙品——南瓜

  南瓜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原产于亚洲南部现已在我国各地都有栽种。嫩瓜可作蔬菜,味甘适口,是夏秋季节的瓜菜之一;老瓜可作饲料或杂粮,故不少地方又称之为“饭瓜”;南瓜属葫芦科南瓜属,我国南瓜分布最广,嫩果、老果兼食。

  南瓜,因产地不同而叫法各异,又名番瓜、麦瓜、倭瓜、金瓜、金冬瓜等。南瓜的适应性很强,南北各地都普遍栽培,为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南瓜的营养成分较全,营养价值也较高。嫩南瓜中维生素C及葡萄糖含量比老南瓜丰富。老南瓜则钙、铁、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这些对防治哮喘病均较有利。中医学认为:南瓜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消痰止咳的功能,可治气虚乏力、肋间神经痛、疟疾、痢疾等症。还可驱蛔虫、治烫伤。其种子——南瓜子还能食用或榨油。南瓜和南瓜子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功能。可用于气虚乏力、肋间神经痛、疟疾、痢疾、解鸦片毒、驱蛔虫、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症。《本草纲目》说它能“补中益气”。《医林记要》记载它能“益心敛肺”。

  南瓜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所以老南瓜吃起来又香又甜;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南瓜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胡萝卜素2.4mg%维生素B10.05mg%,维生素B20.06mg%,维生素C5mg%;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铁和磷。这些物质对维护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最近还发现南瓜中还有一种“钴”的成分,食用后有补血作用。南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及矿物质,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可溶性纤维、叶黄素和磷、钾、钙、镁、锌、硅等微量元素。近代营养学和医学表明,多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脏病变,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清代名医陈修园说:“南瓜为补血之妙品”。

  常吃南瓜,可使大便通畅,肌肤丰美,尤其对女性,有美容作用,清代名臣张之洞曾建议慈禧太后多食南瓜。南瓜还可以预防中风,因南瓜里含有大量的亚麻仁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甘油酸,均为良质油脂。治疗高血压,可炒南瓜子吃,每日用量以20—30克为宜。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近两年,随着国内外专家对蔬菜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南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长期食用还具有保健和防病治病的功能。据资料显示,南瓜自身含有的特殊营养成份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血管动脉硬化,具有防癌、美容和减肥作用,在国际上已被视为特效保健蔬菜。

  每100g鲜果实含水分91.9g~97.8g(老熟瓜低、嫩瓜高),碳水化合物1.3~5.7g(嫩瓜)、15.5g(老瓜。老熟瓜如此高的糖类及淀粉含量,使其可供能量居瓜类蔬菜之首。因此,可代粮用),胡萝卜素0.57~2.4mg(老熟瓜比嫩瓜高1倍),蛋白质0.9g(嫩瓜),0.7g(老熟瓜),含钾181mg,磷40mg(钾、磷含量老熟瓜均比嫩瓜高2倍)。膳食纤维老熟瓜略高于嫩瓜。

补血——菠菜粥

  波蔽菜(即菠菜)100克,粳米50克。将波菜洗净细切,与米同煮为粥。功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适用于血虚萎黄,衅血,便血,消渇,大便涩滯诸症。

补血养颜牛展汤

  用料

  牛展500克,杞子50克,淮山50克,龙眼肉30克,水8碗,姜2片,盐1/2茶匙。

  作法

  ①龙眼肉浸洗干净。

  ②牛展洗净切厚片。

  ③将所有材料洗净后,放入煲中煮滚,改用文火煲5/2小时,落盐即成。

  说明

  妇女坐月子期间,身体虚弱,致精神不振,心悸不安,难以安睡,要调理身体,可用淮山、把子、龙眼肉煲牛展汤作食疗,饮用能补气血、养颜强体,最适合产妇食用。

  龙眼肉又名圆肉,有固本培元、安神补血功用。龙眼核有止血功能。

  牛展有补虚、补脾、益气强身作用。

  患伤风感冒者不宜饮用此汤。

补血药粥数则

  贫血患者体弱乏力,食欲不佳及消化机能不良者,可以食用下列药粥,简述如下:

  红枣粥:将米洗净后加入干净的红枣数枚,加水适当,煮熟至稠,即可食用。

  大枣羊骨粥:羊前腿骨1-2根(捣破),大枣20枚,糯米50-100克,以小火煮成稀饭,食盐调味,分次食用,适用于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班症。

  阿胶粥:糯米洗净入锅煮熟,加入阿胶适量,待溶化后,加红糖少许即可食用。

  菠菜粥:带根新鲜菠菜150克,洗净后切之,与粳米100克放入砂锅加水800毫升,煮至稠状,即可食用,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龙眼肉莲子粥:龙眼肉5克,莲子肉10克,大米100克,同煮粥食。

养血补虚——当归羊肉羹

  [原料] 当归15克,黄芪25克,羊肉500克,葱、生姜、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作工艺] 羊肉洗净,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与葱、姜、盐、料酒一起放入铝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煨炖,直至羊肉熟烂即成。食用时加味精。

  [服法] 吃肉,喝汤。早晚各食1次。

  [功效] 养血补虚。

  [应用] 血虚及病后、产后体弱,脘腹冷痛,血虚宫冷崩漏及各种贫血。

  [注意事项] 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牙痛者不能食用 渡用铜器,忌食南瓜。

补气养血吃党参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现在山西省长治市及平顺县一带就是那时的上党郡。

  相传在隋文帝时,上党郡的一户人家,每夜都听到宅后有人呼叫,但又始终不见其人。后来在离家一里多的地方,发现一棵植物的枝叶不同寻常。于是向下挖掘,深达五尺,得见根部,形如人体,似有四肢。自从挖出之后,那户人家就再也没有听到呼叫声了。此事传扬开去,人们认为这是得“地之精灵”的“神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述的这个古老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但却反映了上党郡盛产类似人参的药材党参这一事实。直到今天,这一地区仍然是党参的集中产区。驱车前往,就能看到在那一块块阳坡地上,党参棵挨棵,片连片,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上党郡后来又改称潞州,所以这里所产的党参又称潞党参。在全国各地所产党参中,除山西五台山一带野生的野台党之外,仍以潞党参的品质最优。

  过去,为了鉴别潞党参的真伪,让两人同时走路,行前一人口含潞党参,一人不含,然后急走三五里,倘若不含者大口喘气,而含参者却气息自如,这便是真正的潞党参了。因为其他各地所产党参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从这里也可看出,党参的主要功能是补气。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语音低沉、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肺气虚弱者。侧重于脾胃气虚的人,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也宜使用党参。常用党参与白术、茯苓、炙甘草配伍,这就是补气健脾的著名方剂四君子汤。肺气与脾气都虚的,又宜用党参与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生姜、大枣配伍,这就是有名的补中益气汤。

  党参补气又兼能养血,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气血两虚,气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人,也宜服用党参。

  药理实验证明,党参能使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加,所以贫血病人食用党参很有益处。因化疗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服用党参也有促使白细胞回升的效果。

  近年还发现,党参与黄芪、白术配合可使慢性肾炎病人的尿蛋白减少。 单独使用党参补养,可制成党参干或党参膏,更便于食用。制作党参干,取250克党参,洗净泥沙,切去芦头,放在容器内,每天蒸2次,连蒸3天,就成为又软又糯的党参干。吃起来味甜而带香气,每天早晚嚼15- 30克。为了防止变质,吃剩的仍需每天再蒸一次。

  制作党参膏,则应将洗净的党参先放在砂锅或铝锅内,加冷水浸泡一小时左右,然后用小火煎煮。每次煮半小时,连煮四次,把四次的药汁加热浓缩,待药汁稠厚时,再放入与党参等量的蜂蜜,乘热搅匀成膏。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一汤匙。

  党参既能补气,又能养血,还可生津,而且药性平和,所以是最常使用的调补良药。《本草从新》说得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安。”

瑶池金母青果药方

葡萄:可治十种病

  (1)上午十一点吃下十粒,可治头痛、头重、头晕、眼部疲劳欲睡、偏头痛、流鼻水。

  (2)下午四点吃下二十粒,可清血、补血、补气、消除疲劳。

人参茯苓酒

  [配方]  人参、生地黄、白茯苓、白术、白芍、当归、红曲面番30克,川芎15克,桂圆肉120克,高粱酒220毫升,冰糖250克。

  [制法]  将前9味共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  密封,浸泡4-7日后,过滤去渣,取药液,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

  [功用]  气血双补、健脾养胃。

  [主治]  气血亏损、脾胃虚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口服2-3次,或适量徐徐饮之,不拘时。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

益气养血长春酒

  [配方]  炙黄芪、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芍、姜半夏、熟地、官桂、桔红、制南星、白芍、姜厚朴、砂仁、草果仁、青皮、槟挪、苍术、丁香、木香、沉香、白豆想、曹香、木瓜、五味子、石制、杜仲、薏苡仁、枇杷叶、炒神曲、炙桑白皮、炒麦芽、炙甘草各9克,白酒200千毫升。

  [制法]  将前33味如常法炮制加工后,各按净量称准,混匀,等分为20包。每用1包,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10千克,密封,浸泡3—10天(技季节气温酌定)左右,即可服用。

  [功用]  益气养血、理气化痰、健脾和胃。

  [主治]  气血不足、痰湿内盛、饮食不消所致的气短乏力、面色少华、食欲不振、胸闷痰多、呕逆、膻胀等症。

  [用法]  口服。每日清晨服用10毫升。

  [附记]  引自《寿世保元》。无明显症状、家体气血怯弱、湿盛而偏寒的人可常服此酒。阴虚而有燥热表现者忌服。

气血双补八珍酒

  [配方]  全当归90克,南穹30克,白芍60克,生地黄120克,人参30克,炒白术90克,白茯苓60克,炙甘草45克,五加皮240克,小肥红枣、核桃内各120克,糯米酒20千克。

  [制法]  将前11味切薄片,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糯米酒,密封,隔水加效约1小时后,取出,埋入土中5日以出火毒,取出静置21天后,过滤去渣,即可服用。

  [功用]  气血双补、健脾利湿。

  [主治]  食少乏力、易于疲劳、面色少华、头眩气短、月经量少、色淡、腰膝酸软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温服10-20毫升,日服3次。

  [附记]  引自《万病回春》。如见热象,如口干、心烦、口舌生疮、舌赤者,不宜饮用此药酒。

益气血龙眼酒

  [配方]  龙眼肉200克,白酒600毫升。

  [制法]  将上药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益气血、补心血、安神倍智。

  [主治]  思虑过廑、劳伤心脾引起的惊悸、失眠、健忘、食少、体倦以及虚劳衰弱的气血不足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记]  引自《民间百病良方》。

人参百多酒

  [配方]  红参1克,熟地黄9克,王竹、何首乌各15克,红花、炙甘草各3克,麦冬6克,上好白酒及蔗糖适量。

  [制法]  上药用上好白酒1072毫升作为溶剂,置坛内密封,浸渍2天以上,再以每10升,按每分钟1—3毫升的速度渗流。然后修满液与压榨液得到的药液合并,加入蔗糖100克,搅拌溶解后,静置滤过,贮瓶备用。

  [功用]  补养气血、乌须黑发、宁神生津。

  [主治]  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心悸不宁、失眠梦差。气短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者。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附记]  引自《浙江省药品标准》。高血压患者及孕妇镇饮此药酒。感冒时暂停取饮。

归圆杞菊酒

  [配方]  当归身(酒洗)30克,龙眼肉g40克,枸杞子120克,甘菊花60克。白酒浆3500毫升,好烧酒1500毫升。

  [制法]  将前4味共制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浆和烧酒,密封,浸泡月余后即可饮用。

  [功用]  补心肾、和气血、益精髓、壮筋骨、发五脏、旺精神、润肌肤、悦颜色。

  [主治]  阴血不足、养生健身。

  [用法]  口服。不拘时,随意饮之。

  [附记]  引自《摄生秘剖》。

养血万寿药酒

  [配方]  红枣100克,石菖蒲、川郁金、五加皮、陈皮、状神、牛膝、麦冬各30克,全当归60克,红花15克,烧酒12千克。

  [制法]  将前10味共制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烧酒,密封,隔水加热半小时,取出放凉,理人士中数日以出火毒。取出开封即可取用。

  [功用]  养血宁心、健脾化湿、益肾柔肝。

  [主治]  心血不足、湿浊内阻、精神不振、神志不宁;或肝肾不足、筋骨乏力等。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40毫升或适量服,日服2次。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

地胡酒

  [配方]  大熟地250克、胡麻仁1130克。苡米仁3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  将胡麻仁蒸熟捣烂,苡米仁捣碎,熟地切碎,共入布袋,置容器中,密封,放在阴凉处,浸泡15天后,开封,去掉药袋,沥干,再用细纱布过滤一遍,贮瓶备用。

  [功用]  养阴血、补肝肾、通血脉、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  精血亏损、肝肾不足之腰膝软弱、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3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  引自《食医心鉴》。本药酒药性平和,是老年人的佳品,常服有利于健康。

养血归圆仙酒

  [配方]  当归、桂圆各50克,白酒300毫升。

  [制法]  将前2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养血活血。

  [主治]  血虚清注。

  [用法]  口服。不拘时,徐徐饮之。

  [附记]  引自《费氏食养三种》。

圆白补血酒

  [配方]  桂圆肉、制首乌、鸡血藤各250克,米酒1500毫升。

  [制法]  将前3味捣碎或切片,置容器中,加入水酒,密封,浸泡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在浸泡过程中,每天振摇l-2次,以促使有效成分的浸山。

  [功用]  养血补心、益肝肾。

  [主治]  血虚气弱所致的面色无华、头眩心悸、失眠、四肢乏力、须发早白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1-2次。

  [附记]  引自《药用果品》。

益血鹿血酒

  [配方]  鹿茸内骨髓;鹿颈静脉内鲜血;宰鹿时取血可风干成紫棕色片状的固体均可,白酒适量。

  [制法]  将鹿茸内骨髓,浸入白酒中,制成20%的药酒;将鹿颈静脉血,合入白酒,制成30%的药酒;固体的血片研细,兑酒即成。

  [功用]  益血、养心神。

  [主治]  多种血液病,对慢性苯中毒造成的血液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及老年人精叮血虚,心悸不安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服3次。

  [附记]  引自《证类本草》。凡有虚热,实效者不宜取此酒;高血压,肝炎、肾炎等患者禁用。

鸡子阿胶酒

  [配方]  鸡子黄4枚,阿胶40克,青盐适量,米酒500毫升。

  [制法]  将鸡蛋打破,按用量去清取黄,备用。将米酒倒入坛中,置文火上煮沸,下入阿胶,化尽后再下入鸡蛋黄(先搅化),青盐拌匀。再煮数沸即离火,待冷后,取人净器中,静置备用。

  [功用]  补血止血。

  [主治]  体虚乏力、血虚萎黄、虚劳咳嗽、吐血、便血、崩漏、子宫出血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适量温饮。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  引自《永乐大典》。本方用于一般病后体虚的辅助治疗,颇有疗效。

养血归芪酒

  [配方]  当归、黄芪、鸡血藤各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前3味切成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益气、养血、活血。

  [主治]  血虚诸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3次。

  [附记]  笔者家传秘方。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味。

益气养血龟胶仙酒

  [配方]  龟板胶、金樱子、党参、女贞子、拘杞子、当归、熟地黄、白酒。

  [制法]  制成药酒,分150、250毫升2种瓶装,备用。

  [功用]  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主治]  头晕耳鸣、面色挑白、疲乏健忘、腰膝酸软、舌淡红苔少、脉虚弱。

  [用法]  口服。每次饭后服20~30毫升,日服2次。

  [附记]  引自《湖南省药品标准》。脾虚便溏者忌服。

熟地枸杞酒

  [配方]  大熟地60克,枸杞子30克,檀香1克,白酒750毫升。

  [制法]  将前3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摇21次,浸泡14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养精血、补肝肾。

  [主治]  病后体虚、精血不足、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阳疾、须发早白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凡脾虚气滞、痰多便请者忌服。

参归春容酒

  [配方]  生晒参、糖参、全当归各50克,桂圆肉200克,玉竹80克,红砂糖1600克,52度白酒22400毫升。

  [制法]  将前5味和匀,置容器中,加入白酒4800毫升,密封,浸泡2周以上,过滤去渣,与压榨液合并,加入砂糖人加水适量,加热溶解),然后加入剩余的白酒,拌匀,静置14天以上,滤过,分装,备用。

  [功用]  补气养血、滋阴润燥、养心益脾。

  [主治]  气阴两虚、心脾不足之虚报贫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眩晕、耳鸣、食少纳差者。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2次。

  [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此药酒以补益为主,不滞不腻,颇适用于气阴两虚、心脾不足引起的病症患者饮用。

九仙酒

  [配方]  枸杞子24克,当归身、川芍、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白茯苓各30克,大枣10枚、生姜60克,炙甘草3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  将前11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天后即可。冬季制备时,可采用热浸法,即密封后,隔水加热30分钟,取出,静置数日后,即可取用。均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大补气血、保健强身。

  [主治]  凡气血不足引起的诸虚损证、体质素屑气怯血弱、而无明显症状者,亦可用之。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3次,或适量饮之。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本药酒药性子和,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为治病与保健之良方。

延寿九仙酒

  [配方]  人参、炒白术、茯苓、炒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酒炒)、生姜各60克,枸杞子250克,大枣(去核)30枚,白酒17500毫升。

  [制法]  将前11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热至鱼眼沸,置阴凉干燥处,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补气血、益肝肾、疗虚损、返老还童,其功不能尽述。

  [主治]  诸虚百损。

  [用法]  口服。不拘时候,适量饮用,勿醉。

当归治疗冻疮方

  组成: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1.5克,通草3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800毫升同煎,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续煎30分钟,药汁一次服完,每剂煎服2次,每日1剂。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冻疮,属血滞寒凝,面颊部暗紫红斑,灼痛瘙痒

地骨皮粥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冬10克、面粉适量。

  [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砂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

  [用法]随意饮用或佐食。

  [作用]清肺凉血、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多饮、身体消瘦者。

  [评注]地骨皮(枸杞的根皮)能清虚热、凉血,药理实验有解热、降血糖、降压等作用;桑白皮能清热平喘、利水消肿,麦冬滋阴,相伍增效。

补血抗衰黑大豆

  黑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尼克酸、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黑豆的蛋白质含量尤为丰富,高于肉类、鸡蛋和牛奶,素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誉。

  中医认为,色黑者入肾,黑大豆甘温、无毒,入肾、脾、心经,有补肾强身、除湿利水、抗老延年的作用。《延年秘录》载:“服食黑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精髓,加气力,虚补能食。”

  在民间,黑豆作食疗的验方甚多,现举数例供参考:

  产后百病:黑豆1.5公斤,炒热至有烟出,入酒瓶中,经一日以上。每服半小杯,日2—3次,令微出汗,身润即愈。产后常服既防风气,又消结血。

  早生白发:用醋将黑豆煮烂,取汁,每次10克左右,加热水洗发,有乌发的作用。每晚食炒熟黑豆20粒、黑芝麻一匙,有乌发作用。

  脱发:水煮黑豆,每次服50克,每日2次。连用1个月无好转者,可改用盐煮黑豆(每500克黑豆加盐5克),服法如前。

  阴虚盗汗:黑豆、大枣各50克,圆肉(龙眼肉)15克,加水3碗煎至1碗,分早晚2次服用。

花生米皮煮红枣可补血

  用料:花生米、红枣

  制作方法:花生米50克,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将皮剥下来,将干红枣30克冼净用温水浸泡发开,然后将花生米皮(用布包)与红枣放锅中加不煎开小火炖半小时,去掉花生米皮小包,加入少量红糖,待糖溶化后,汤与枣均可使用。

  功效:对产后血虚、营养性贫血、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化疗后血常检查异常者有效,并有益气健康、补血之功效。

兼谈新钙剂乐力

  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成份之一,其含量仅次于碳、氢、氧、氮,居第五位。同时,钙又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矿物质,对于维持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如调节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参与凝血机制等)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正常人体每日钙摄入量应为1000-1500毫克,美国国家健康学会(NIH)推荐的生长期个体钙摄入量为1500毫克/日,成人为1000毫克/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绝经后妇女钙摄入量为1500毫克/日,我国卫生部推荐的成人钙摄入量为800毫克/日,但是,我国国民由于饮食结构中乳制品较少,实际上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在500毫克以下,老年人更低,据1992年全国营养状况调查,我国国民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以钙缺乏最为显著,仅为推荐摄入量的50%左右,以上海市为例,该市居民约有58.33%的人处于钙摄入量严重不足状态;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20.1%,女性为48.3%,其中60岁以上者,男性为24.9%,女性则高达75.7%.据专家估计,我国居民至少有9亿多人缺钙,而缺钙可引发包括骨质疏松症、佝偻病在内的五十多种疾病,仅就骨质疏松症而言,在我国该病的患者数已超过三千万。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公众健康的一种危机。已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人体进行补钙,提高国民身体素质,降低医疗费用开支,日益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医药界和广大民众的重视。

  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钙剂品种繁多,依其主要成份大致可分为无机酸钙和有机酸钙两类。前者主要有氯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等,后者主要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枸椽酸钙、L-苏糖酸钙、醋酸钙等,其它尚有以碱性很强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为主要成份的钙剂。这些钙剂中,无机酸钙类的绝对含钙量较高,有机酸钙类的体外水溶性较好,但这两类钙剂的消化吸收均有赖于胃酸的酸化,解离出Ca2+,而Ca2+进入小肠后,受小肠内的碱性环境影响,大量Ca2+与OH-结合成难溶性的Ca(OH)2(氢氧化钙)沉淀,以致实际上能被小肠吸收的Ca2+量很少,不仅如此难溶性的Ca(OH)2在小肠内层粘稠的胶状物可附着在肠壁上,进一步影响了Ca2+的吸收,并影响了其它营养素(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此外,Ca2+还能跟食物中的草酸根、植酸根、磷酸根等结合成难溶性的钙盐,也影响了Ca2+的吸收。

秋天吃藕润肺补血

  藕属睡莲科植物,它的品种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藕性温,含丰富的单宁酸,具有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功能。生食鲜藕或挤汁饮用,对咳血、尿血等患者能起辅助治疗作用。莲藕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对治疗便秘,促使有害物质排出,十分有益。

  鲜藕洗净切成丝,用纱布挤汁,煮沸稍凉温饮,是凉血补血、健脾开胃的佳饮;藕汁有润肺、镇静的功能,孩子考试时最好喝藕汁,早晚各100毫升;在藕汁中加点盐饮用,对眼睛充血有疗效;生藕10片水煎服,可治疗咳血;生藕500克连皮捣汁加白糖100克,搅匀成汁,随时开水冲服,治疗胃溃疡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藕可以生食或加调味品凉拌,其味鲜嫩清脆爽口。或切成丝与青椒丝、肉丝等炒熟,其味鲜美可口。亦可切成块状与猪小排骨煮汤食之,可谓美味佳肴。

食盐炒芝麻

  芝麻90~120克,食盐少许。二者共炒至发香为度,日为食完,连服数日。功能养血通乳。适用于妇女产后缺乳等症。

香酥参归鸡

  仔鸡I只130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姜块10克,熟地15克,精盐 7克,花椒10克,五香粉1克,绍酒50克,菜油1000克(耗100克),葱头15克。将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去净灰渣,烘干,制成粉末。仔鸡宰杀后取出内脏,宰去足爪,洗净。精盐、绍酒15克,与中药末调匀,抹在鸡身内外,放入蒸碗内,加笼蒸熟透,取出拣去姜、葱、花椒。炒锅置旺火上,下茶油烧至七成熟,将鸡入油锅炸成金黄色,至皮酥捞出。功能补血活血,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产后乳少等症。

虾子海参

  干海参150克、盐3克、干虾子150克、味精3克、肉汤500毫升、淀粉6克、葱、姜各 15克、猪油30克、料酒30克、酱油6克。将干海参放入锅内加清水,用小火烧开,锅离火位,待其软而发胀捞出,去内脏杂质、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用小火烧开将锅离火,待其发胀,直至海参发透 (此过程中忌沾油盐,以防止油对其溶化及盐对其收缩作用)。将发透的海参由肚内先划十字花刀,入开水锅内余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备用。将虾子洗净盛入碗内,加上适量的水和酒,上笼蒸10分钟取出。再将锅烧热,放入猪油,投入萎、葱,炉炒后捞出,烹入料酒,加入肉汤、盐、酱油、海参、虾子,煨透成浓汤汁,用淀粉勾芡,加味精,起锅。功能补阴养血,补肾润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适用于便秘、头晕、贫血、耳呜及防癌和癌症病人的辅助治疗。

枸杞滑溜里脊片

  猪里脊肉250克,枸杞子50克,水发木耳、水友笋片、豌豆各25克,蛋清1个,调料适量。枸杞子之一半用水煮提取法,取浓缩汁25毫升,另-半上屉蒸熟备用;将里脊肉抽去白筋,切片,用蛋清、水淀粉、盐抓匀浆好;烧热锅,放植物油,待温后,放入里脊片划开,划透,捞出控油;烧热锅,放入猪油,油热时,放入葱、蒜、姜煽炒,并放入精盐、米醋、料酒各少许,清汤1勺,枸杞子浓缩汁及蒸熟的枸杞子,将里脊片下铺,搅匀后勾小流水芡,加味精。功能滋阴补血,明目健身。适用于体虚乏力,神疲,血虚眩晕,心悸,肾虚阳萎,腰痛等症。现多用于贫血,性功能低下,神经衰弱,糖尿病等。

枸杞桂圆炖猫

  猫肉1250克,猪瘦肉150克,枸杞 15克,桂圆肉10克,甘蔗90克,鸡清汤1250克,将猫肉、猪肉剁成块,枸杞、桂圆肉温水洗净;甘蔗劈开,剁成4节;锅内放60克猪油烧热,放葱、姜,出味后烹入料酒,入清水、猫肉,沸后去血沫,待猫肉煮透收缩后捞出,温水洗净;猪肉开水煮透洗净;取汤钵,将猫肉、猪肉及全部配料一同放入,并入鸡汤、盐、酒、葱、姜、上笼蒸烂,去葱、姜、甘蔗、猪肉,加味精、胡椒面。佐餐随量服食。功能养血通络,滋阴补肾。适用于贫血,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及淋巴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

枸杞芽煎鸡蛋

  鸡蛋Z个,鲜枸杞苗30克。将枸杞苗洗净切碎,加入打散之鸡蛋中,再入食盐少许调匀,以食油煎熟服食。功能养肝明日。适用于肝虚血少,眼目昏花干涩,或夜盲等症。

枸杞汁大排

  排骨1000克,枸杞子30克,调料适量。枸杞子按水煮提取法,提取浓缩汁30毫升;将大排洗净控水后,剁成6~7厘米宽的扇面块,用刀背将排骨的两面拍过,使肉松软,并在排骨下端用刀切一小口,以防油炸时排骨卷缩;将排骨放于搪瓷容器中,加料酒、酱油、葱段、姜末拌匀俺渍半小时,取出控去酱油汁;锅中油烧至七成热时,放排骨推散,翻 动,约炸2分钟,呈金黄色时,捞出沥油,装盘;另取锅上火,加入香油烧热,加白糖、番茄酱各适量,及枸杞浓缩汁、清汤少许,烧开后用湿淀粉勾流水芡,浇入装盘之排骨上。功能滋阴补血,明目健身。适用于体虚乏力,神疲;血虚眩晕,心悸;肾虚阳揍,腰痛; 及贫血,性功能低下,神经衰弱等。

枸杞牛肉方

  熟牛脚脯肉500克,枸杞子50克,鸡蛋1个,调料适量。一半枸杞子按水煮提取法,提取浓缩汁25毫升,另一半上屉蒸熟备用;将牛肉切块,放入鸡蛋、淀粉、面粉、水搅成之糊内浆匀;待锅中油五成热时,将肉下锅,逐块炸成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将葱、姜、蒜、花椒及枸杞子撒于碗底,肉码于其上,填清汤,加盐、料酒调好味,上屉武火蒸30分钟取出;将汁津至锅内,置头上,再加香油、醋少许及枸杞子浓缩汁,沸后加味精,浇于翻扣在盘内的肉上。功能滋阴补血,强筋壮骨。适用于老年体弱或病后体虚,虚损赢瘦,腰膝酸软,及消渴,水肿,眩晕,阳萎,遗精等症。

枸杞蒸蛋

  鸡蛋2个,枸杞15克,熟猪油40克,调料适量。鸡蛋破壳入碗中搅散,加精盐、味精、湿淀粉、冷清汤各适量,调散成蛋糊,枸杞沸水浸胀,蛋糊入笼,沸水武火蒸约10分钟,散上枸杞蒸5分钟;另将熟猪油加酱油同蒸化后,淋在蛋面上。功能补养阴血。适用于血虚头痛,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遇劳加重,或血虚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劳则加剧,肌热烦渴,面色不华等症。

炒葱籽烛羊肝

  羊肝,炒葱籽适量。羊肝洗净切片,与炒葱籽等炖熟。加盐少许,调味服食。功能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虚目昏目暗,视物模糊,夜盲等症.

云片银耳汤

  银耳15克、鸡蛋清50克、鸡脯肉100克、猪油75克、熟火腿100克、清汤1500克,碗豆尖叶30片、盐、味精、葱、姜水适量。鸡脯肉用刀背捶成泥去筋,装碗中加葱姜水搅匀过箩。向过箩后的鸡茸中加入盐、胡椒粉、料酒及味精搅上劲,加入猪油,蛋清搅成的泡糊和少许湿芡粉,搅匀。将洗净的菊花形小铁模里边涂些猪油,摆进四、五片银耳 (用水发好),用调羹将制好的鸡茸舀成球形,放在银耳中间,使银耳底部粘住鸡茸,再将豆尖叶和火腿小薄片放在鸡茸上点缀成花草图案。制成后放方盘上,上屉蒸四、五分钟,取出放小汤碗内。再将钢精锅置火上,加入清汤烧沸,用精盐和味素调好味,浇在汤碗内。功能补血养肾,滋阴润肺。适用于食欲减退,体弱无力。此品因造型美观可作高级宴席进补之用。

大米榛仁粥

  榛子仁SO克,枸杞子35克,粳米50一100克。将榛子仁捣碎,与枸杞子同煎取汁,后入米煮为粥。空腹食。功能养肝益肾,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视昏。

干蒸鹿胎

  鹿胎1具,淡菜100克,生姜、葱、盐各适量。鹿胎与胎盘洗净,放盆内,加淡菜、葱、姜、盐,隔水闷蒸,使蒸于锅盖之水汽倒注于鹿胎盆内,3 -.4小时后,蒸至鹿胎熟,汤汁满。晨起空腹服食。功能大补肾元,填精养血,扶益虚损。适用于诸虚百损之症。忌食萝卜。

三七蒸鸡

  三七20克,母鸡1只,料酒、姜、葱、味精,食盐各适量。将鸡退去毛桩、剁去爪、去内脏,洗净,剁成长方形的小块装入盆中;取10克三七磨粉备用,余下者上笼蒸软切成薄片;生姜洗净切成大片、葱切成节。把三七片放入鸡盆中,葱、姜摆在鸡上,注入适量清水,加入料酒、盐,上笼蒸约2小时取出,拣去葱、姜不用,凋入味精,把三七粉撒入盆中拌匀。功能补血。适用于贫血,面色萎黄;久病体弱等。

九月鸡片

  鸡脯肉600克,鲜菊花瓣1000克,鸡蛋3个,鸡汤150克,盐3克,白糖3克,黄酒20克,胡椒粉z克,麻油3克,葱、姜各20克,水生粉 50克,玉米粉20兑。鸡脯肉去皮、筋、切薄片,加蛋清、盐、黄酒、味精、胡椒粉、玉米粉调匀上浆;菊花瓣洗后用冷开水漂净;葱、姜切指甲片;另用小碗放鸡汤、白糖、胡椒粉、味精、盐、水生粉、麻油调成芡。锅内放1000克猪油,待烧至五成热时,投鸡片,划散盛起。留余油50克,入葱、姜稍煽下鸡片,烹黄酒,勾芡,翻炒几下将菊花瓣倒入,炒匀,佐餐服食。功能补养五脏,袪风明目,益血润容。适用于疮疽痈肿,风火眼赤、高血压头晕等症。

九月肉片

  九月鲜菊花瓣100克,猪瘦肉600克,鸡蛋3个,鸡汤150克,食盐3克,白砂糖3克,绍酒20克,胡椒粉2克,麻油3克,姜20克,葱20克,湿淀粉50克。猪肉去皮、筋,切成薄片;菊花瓣洗净;姜、葱切成指甲片。将肉计用蛋清、食盐、绍酒、味精、胡椒面、淀粉调匀浆好;把食盐、白沙糖、鸡汤、胡椒粉、味精、湿淀粉、少许麻油兑成汁。锅内放猪油1000克,待油烧至五成热时,投入肉片,划散后倒入漏勺沥油。锅再上火,放50克熟油,烧五成热时,入姜、葱稍煽,即倒肉汁,烹入绍酒炝锅,把兑好的汁搅匀倒入锅内,翻炒几下,倒入菊花瓣、翻妙均匀,随意服食。功能袪风明目,养血益寿。适用于虚风之头痛头昏,眼花干涩等症。本品可作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之膳食。身体虚弱或无病者常食,能健身益寿。中老年人尤为适宜。

民间补血方法1

  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时,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调以白糖进食。

  本方有大补阴血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形体羸瘦。

  本方出自《调疾饮食辨》、《本草纲目》等,原方用于“大补阴血”,“老人甚宜”,为滋补虚损常用方。若日久失于调摄,或久病失于调治,脏腑亏损,阴血亏虚,则见虚损,法宜大补阴血。方中以牛乳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大能补阴血,益虚损;以粳米为辅佐,补牌以助牛乳之力,合用而成大补阴血之方。本晶滋补之力较强,尤宜于虚损重症。

  本品滋润补益,对脾胃虚寒泄泻及痰湿水饮者不宜食用。

民间补血方法2

  鲜乌贼鱼肉250克,桃仁15,克,黄酒、酱油、白糖各适量。乌贼鱼肉冲洗干净,切条备用。桃仁洗净,去皮备用。乌贼鱼肉放入锅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烧沸后加黄酒、酱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烂即成。

  本方有养血调经功效。适用于血虚经闭。

  本方出自《陆川本草》,原方用于“妇人经闭”,为治疗血虚经闭的代表方,血虚冲任失养,血海空虚,则见经闭。方中以乌贼鱼肉为主,血肉有情之品,大能养血调经;以桃仁为辅佐,活血调经。两者合用,一养血以调经,一活血以调经,而以养血为主,故适用于血虚兼有血滞之经闭及血虚经闭。

  《唐瑶经验方》以本方去乌贼鱼,加莲藕煮食,则活血调经之力增强,原方用于“产后血闭”。

  本方孕妇忌食。

民间补血方法3

  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将药汁,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

  每日随量佐餐食用。适用于肝肾阴亏消渴、便秘、耳鸣、目暗、瘰疬、关节不利等症。    桑椹滋阴补血力强,辅以糯米补中益气,提高疗效。

民间补血方法4

  羊乳250克,羊脂60克。羊乳、羊脂放人锅中,煮作羹食。

  本方有补虚劳,益精血功效。适用于虚劳羸瘦。

  本方出自《食疗本草》,原方用于“补肾虚,亦主中风”,为补虚劳,益精血方。久病体虚,脏腑耗损,精血亏虚,则见虚劳羸瘦,法宜补虚劳,益精血。方中以羊乳为主,补虚劳,益精血;以羊脂为辅佐,补虚润燥以助羊乳滋补,合用而成补虚劳,益精血之方。本晶补虚滋润之力较强,对于虚劳羸瘦,肌肤枯憔者尤为适宜。

  本晶温润补虚,对于外感未清及痰火内盛者不宜食用。

民间补血方法5

  鲜牡蛎250克。将其洗净,用黄酒、食盐、葱姜腌泡半小时后,取出,人火上烤熟,即可。佐餐食用。

  牡蛎的保健作用古已载之。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一书就记载:牡蛎“气味甘温无毒。煮食,治虚损,调中……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日本古书也记载牡蛎“甘温,无毒,去脾胃内热,消汗,止渴,解酒,补阴养血,久食皮肤娇嫩。”牡蛎的美容作用源于它所含的蛋白质、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铜、碘、硒等营养物质,它们既能滋补强壮身体,又对皮肤起保健作用。

  尽管牡蛎营养丰富,但远离海边的人们是很难吃到牡蛎的。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中国和日本科学家联合研制成“牡蛎精”。“牡蛎精”是通过先进的工艺处理,提取牡蛎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它保留了牡蛎的营养,并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民间补血方法6

  猪皮500克,黄酒、大蒜、生姜、酱油、食盐皆适量。猪皮去毛,洗净,切成长条,放人锅内,加适量清水、葱、姜、黄酒,以小火煨炖肉皮将熟时加食盐、酱油、待肉皮熟烂,汁液粘稠时即可停火,倒人碗内,冷藏备用。佐餐用。

  猪皮味甘性寒,养阴清热,传统用于解除少阴肾经邪热所致的音哑症。近年来多用于润肤美容。

  猪皮的胶原组织经过熬炼,水解成明胶,它是和构成人体皮肤的胶原结构相似的一种动物蛋白,其分子量较低,易被人体吸收,这种胶质蛋白有增加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猪皮需要长期连续使用,才能产生较好的润肤作用。

  有关单位从猪皮中提取出水解蛋白,研制成系列护肤晶。皮肤试验表明,它们无任何刺激性和副作用,易被皮肤吸收,滋润皮肤,有明显的止痒作用;能修补和促进伤口愈合,减退色斑,使皮肤变得光滑、洁白、细腻而富有弹性,可使皱纹变浅。

民间补血方法7

  大猪蹄1个,松子仁、核桃仁各30克。猪蹄去净毛,人锅煮至半熟,去骨取皮,皮内装上核桃仁、松子仁及零星碎肉皮筋,卷好,外用线扎紧,再煮至烂熟时取出,待冷切片,装入盘中,佐餐食用。

  据古书记载,本方中三味原料皆有滑润肌肤的作用。猪蹄养阴血,  “滋胃液以滑皮肤”(《随息居饮食谱》);核桃仁补。肝肾,悦肌肤,“常服骨肉细腻光润”(《食疗本草》);松子仁润肺养液。“润皮肤,肥五脏” (《日华子本草》),三物合用共奏滋养润肤之功。

  本方的美容作用与原料的营养成分是分不开的。猪蹄中的胶原蛋白,是养颜保健之佳品;核桃仁、松子仁属于坚果类食物,含脂肪和蛋白质都比较丰富,脂肪含量高达40%以上,其中主要成分是必需脂肪酸,它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缺乏时可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在婴儿可能引起湿疹,在成人可能导致一系列皮肤病变。此外核桃仁、松子仁内的维生素E有延缓细胞衰老,减少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

  凡高血脂、肥胖症、大便溏泄者不宜用本品。

民间补血方法8

  藕适量,粳米二两,砂糖少许。将藕洗净,切成薄片,同粳米、砂糖同入砂锅内煮成稀粥。本方健脾、开胃、益血、止泻,适用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热病后口干烦渴。

民间补血方法9

  干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50克。枣洗净泡发,花生略煮后取花生衣,将枣与花生衣同放人煮花生的水中,加冷水适量,文火煮半小时,捞出花生衣,人红糖,溶化后收汁,作点心服用。

本方益气养血,适用于血虚证。

民间补血方法10

  净母鸡1只(约重1250克),桂圆肉、荔枝肉、乌枣、莲子肉、枸杞子各15克,冰糖30克,调料各适量。鸡腹部朝上放在大碗中,桂圆肉、荔枝肉、乌枣、莲子肉、枸杞子置于四周,再加上冰糖及精盐、料酒、葱、姜、清水各适量,上笼蒸2小时取出,调味,撒上胡椒粉。

本方补血养阴,益精明目,适用于病后、产后气血虚弱,面色苍白,形体羸瘦等症。

民间补血方法11

  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藕粉、糯米粉、白糖放人盆中,加开水,揉成面团,放在笼内蒸熟即成。

  本方有补虚益胃,养血止血功效。适用于虚弱食少,吐血,便血。

  本方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治疗虚弱失血方。体虚胃弱,血不循经,则见食少和失血。法宜补虚益胃,养血止血。方中以藕粉为主,补虚开胃,养血止血;以糯米粉、白糖为辅佐,糯米粉补益脾胃,白糖补虚润燥,合用而成补虚益胃,养血止血之方。本品糯米取粉,则粘滞之性大减,尤宜老年虚弱者食用。

  本品对痰热内蕴者不宜食用。

民间的补血方法二十一则

  补血方

  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它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使目能视、脚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虚,不能营养人体,则面色无华、视力减弱、模糊、眼球干涩、关节活动不灵、四肢麻木、皮肤干燥、发痒、神志异常、头痛眩晕、惊悸、失眠多梦等,因此,必须重视补血。

  补血法适用于血虚之人。不是血虚,不能用这种方法。所谓血虚,即血少不够用,常反映为全身性的血液亏损,或血液对人体某一部位的营养或滋润作用减弱。临床以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衍期甚至经闭等为主要症状。

  [方一]

  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时,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调以白糖进食。

  本方有大补阴血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形体羸瘦。

  本方出自《调疾饮食辨》、《本草纲目》等,原方用于“大补阴血”,“老人甚宜”,为滋补虚损常用方。若日久失于调摄,或久病失于调治,脏腑亏损,阴血亏虚,则见虚损,法宜大补阴血。方中以牛乳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大能补阴血,益虚损;以粳米为辅佐,补牌以助牛乳之力,合用而成大补阴血之方。本晶滋补之力较强,尤宜于虚损重症。

  本品滋润补益,对脾胃虚寒泄泻及痰湿水饮者不宜食用。

  [方二]

  鲜乌贼鱼肉250克,桃仁15,克,黄酒、酱油、白糖各适量。乌贼鱼肉冲洗干净,切条备用。桃仁洗净,去皮备用。乌贼鱼肉放入锅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烧沸后加黄酒、酱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烂即成。

  本方有养血调经功效。适用于血虚经闭。

  本方出自《陆川本草》,原方用于“妇人经闭”,为治疗血虚经闭的代表方,血虚冲任失养,血海空虚,则见经闭。方中以乌贼鱼肉为主,血肉有情之品,大能养血调经;以桃仁为辅佐,活血调经。两者合用,一养血以调经,一活血以调经,而以养血为主,故适用于血虚兼有血滞之经闭及血虚经闭。

  《唐瑶经验方》以本方去乌贼鱼,加莲藕煮食,则活血调经之力增强,原方用于“产后血闭”。

  本方孕妇忌食。

  [方三]

  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将药汁,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

  每日随量佐餐食用。适用于肝肾阴亏消渴、便秘、耳鸣、目暗、瘰疬、关节不利等症。    桑椹滋阴补血力强,辅以糯米补中益气,提高疗效。

  [方四]

  羊乳250克,羊脂60克。羊乳、羊脂放人锅中,煮作羹食。

  本方有补虚劳,益精血功效。适用于虚劳羸瘦。

  本方出自《食疗本草》,原方用于“补肾虚,亦主中风”,为补虚劳,益精血方。久病体虚,脏腑耗损,精血亏虚,则见虚劳羸瘦,法宜补虚劳,益精血。方中以羊乳为主,补虚劳,益精血;以羊脂为辅佐,补虚润燥以助羊乳滋补,合用而成补虚劳,益精血之方。本晶补虚滋润之力较强,对于虚劳羸瘦,肌肤枯憔者尤为适宜。

  本晶温润补虚,对于外感未清及痰火内盛者不宜食用。

  [方五]

  猪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盐、茴香、香油皆适量。将里脊肉洗净,剁成肉末,入食盐、花椒、茴香、香油调拌,待用;粳米煮粥,粥将成时放入上述原料,再煮至肉熟米烂;每日2次。

  猪里脊即猪脊背上的瘦肉,结缔组织较少,质地细嫩柔软,无腥臊异味,入馔效佳。含蛋白质20%左右,并富含B族维生素和铁等,脂肪约为8%。

  据中医古书记载,猪肉味甘咸性平,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本草备要》谓:“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津液,丰肌体,泽皮肤。”《随息居饮食谱》称:“补肾液,充胃汁,滋肝肾,润肌肤。”

  配方中猪里脊滋阴血,润肌肤;粳米健脾益气;花椒、茴香既可调味,又可温中补虚。全方滋养阴血,补中益气,常服可收肌肤滑润光泽之效。

  痰湿内蕴者不宜服用。

  [方六]

  鲜牡蛎250克。将其洗净,用黄酒、食盐、葱姜腌泡半小时后,取出,人火上烤熟,即可。佐餐食用。

  牡蛎的保健作用古已载之。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一书就记载:牡蛎“气味甘温无毒。煮食,治虚损,调中……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日本古书也记载牡蛎“甘温,无毒,去脾胃内热,消汗,止渴,解酒,补阴养血,久食皮肤娇嫩。”牡蛎的美容作用源于它所含的蛋白质、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铜、碘、硒等营养物质,它们既能滋补强壮身体,又对皮肤起保健作用。

  尽管牡蛎营养丰富,但远离海边的人们是很难吃到牡蛎的。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中国和日本科学家联合研制成“牡蛎精”。“牡蛎精”是通过先进的工艺处理,提取牡蛎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它保留了牡蛎的营养,并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方七]

  猪皮500克,黄酒、大蒜、生姜、酱油、食盐皆适量。猪皮去毛,洗净,切成长条,放人锅内,加适量清水、葱、姜、黄酒,以小火煨炖肉皮将熟时加食盐、酱油、待肉皮熟烂,汁液粘稠时即可停火,倒人碗内,冷藏备用。佐餐用。

  猪皮味甘性寒,养阴清热,传统用于解除少阴肾经邪热所致的音哑症。近年来多用于润肤美容。

  猪皮的胶原组织经过熬炼,水解成明胶,它是和构成人体皮肤的胶原结构相似的一种动物蛋白,其分子量较低,易被人体吸收,这种胶质蛋白有增加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猪皮需要长期连续使用,才能产生较好的润肤作用。

  有关单位从猪皮中提取出水解蛋白,研制成系列护肤晶。皮肤试验表明,它们无任何刺激性和副作用,易被皮肤吸收,滋润皮肤,有明显的止痒作用;能修补和促进伤口愈合,减退色斑,使皮肤变得光滑、洁白、细腻而富有弹性,可使皱纹变浅。

  [方八]

  大猪蹄1个,松子仁、核桃仁各30克。猪蹄去净毛,人锅煮至半熟,去骨取皮,皮内装上核桃仁、松子仁及零星碎肉皮筋,卷好,外用线扎紧,再煮至烂熟时取出,待冷切片,装入盘中,佐餐食用。

  据古书记载,本方中三味原料皆有滑润肌肤的作用。猪蹄养阴血,  “滋胃液以滑皮肤”(《随息居饮食谱》);核桃仁补。肝肾,悦肌肤,“常服骨肉细腻光润”(《食疗本草》);松子仁润肺养液。“润皮肤,肥五脏” (《日华子本草》),三物合用共奏滋养润肤之功。

  本方的美容作用与原料的营养成分是分不开的。猪蹄中的胶原蛋白,是养颜保健之佳品;核桃仁、松子仁属于坚果类食物,含脂肪和蛋白质都比较丰富,脂肪含量高达40%以上,其中主要成分是必需脂肪酸,它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缺乏时可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在婴儿可能引起湿疹,在成人可能导致一系列皮肤病变。此外核桃仁、松子仁内的维生素E有延缓细胞衰老,减少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

  凡高血脂、肥胖症、大便溏泄者不宜用本品。

  [方九]

  藕适量,粳米二两,砂糖少许。将藕洗净,切成薄片,同粳米、砂糖同入砂锅内煮成稀粥。本方健脾、开胃、益血、止泻,适用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热病后口干烦渴。

  [方十]

  干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50克。枣洗净泡发,花生略煮后取花生衣,将枣与花生衣同放人煮花生的水中,加冷水适量,文火煮半小时,捞出花生衣,人红糖,溶化后收汁,作点心服用。

  本方益气养血,适用于血虚证。

  [方十一]

  净母鸡1只(约重1250克),桂圆肉、荔枝肉、乌枣、莲子肉、枸杞子各15克,冰糖30克,调料各适量。鸡腹部朝上放在大碗中,桂圆肉、荔枝肉、乌枣、莲子肉、枸杞子置于四周,再加上冰糖及精盐、料酒、葱、姜、清水各适量,上笼蒸2小时取出,调味,撒上胡椒粉。

  本方补血养阴,益精明目,适用于病后、产后气血虚弱,面色苍白,形体羸瘦等症。

  [方十二]

  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藕粉、糯米粉、白糖放人盆中,加开水,揉成面团,放在笼内蒸熟即成。

  本方有补虚益胃,养血止血功效。适用于虚弱食少,吐血,便血。

  本方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治疗虚弱失血方。体虚胃弱,血不循经,则见食少和失血。法宜补虚益胃,养血止血。方中以藕粉为主,补虚开胃,养血止血;以糯米粉、白糖为辅佐,糯米粉补益脾胃,白糖补虚润燥,合用而成补虚益胃,养血止血之方。本品糯米取粉,则粘滞之性大减,尤宜老年虚弱者食用。

  本品对痰热内蕴者不宜食用。

  [方十三]

  母猪蹄2只,通草6克,黄酒、食盐、葱白、生姜各适量。猪蹄刮毛洗净备用。通草放人纱袋中备用。猪蹄放入锅中,加清水、通草、黄酒、葱白、生姜,小火炖至八成熟,取出猪蹄,剔去其骨。原汤过滤去渣,加入猪蹄、食盐,小火炖至熟烂即成。

  本方有养血通乳功效。适用于产后乳少。

  本方出自《梅师集验方》、《随息居饮食谱》等,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  “妇人无乳及乳痈,发背初起”,为治疗产后乳少代表方。产后血虚,乳汁生化不足,则见乳少。法宜养血通乳。方中以猪蹄为主,血肉有情之晶,大能养血补血以充乳汁;以通草为辅佐,通络下乳以助乳汁排泄。两者合用,一补一通,补中有通,配伍精当,共成养血通乳之方。此外,本方并有托疮功效,故还可用于乳痈和发背。

  [方十四]

  猪蹄1个,葱白2根,黄酒、食盐各适量。猪蹄去毛,刮洗干净。从趾缝处切成两片,放入锅中,加清水,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再加入葱白、黄酒、食盐,小火炖至熟烂即成。

  本品有养血托疮功效,适用于四肢疮疡肿痛,败疮不收。

  本方出自《肘后方》。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毒攻手足,疼痛欲断”,为养血托疮方。血虚不能托毒外出,则见疮疡肿痛或败疮不收,法宜养血托疮。方中以猪蹄为主,补血脉,托疮毒,长肌肉;以葱白为辅佐,通阳解毒以助托疮。合用而成养血托疮之方。本方养血托疮,对血虚毒陷之疮疡尤为适宜。本品养血,还可用于产后乳少。

  本方对热毒疮疡者不宜食用。

  [方十五]

  花生米200克,猪前蹄1个,黄酒、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猪蹄去毛,刮洗干净,切成两片,放入锅中,加花生米、清水、黄酒、葱白、生姜,旺火煮沸,改用小火炖至熟烂。再调以食盐略炖即成。

  本方有养血通乳功效。适用于产后乳少,以及一般血虚病证。

  本方出自《陆川本草》,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乳汁少”,为治疗血虚乳少常用方。血虚不足,乳汁生化无源,则见乳少。法宜养血通乳。方中以花生米为主,养血充乳;以猪蹄为辅佐,血肉有情之品,大能补血脉,通乳汁。两者合用,以增强养血通乳之力。本方养血补血,故还可用于一般血虚病证。

  此外,《千金方》单以猪蹄炖食,用于“乳无汁”。

  本方可用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

  本方补血滋腻,对痰湿重者不宜食用。

  [方十六]

  猪胰1具,淡菜150克,料酒、精盐、胡椒粉、姜片、肉汤适量。将猪胰洗净,放入沸水锅中氽一下,捞出切片,将淡菜(干品)浸泡,洗净,然后放锅内加适量水煮,开锅后捞出洗净,再放锅中加入猪胰、料酒、精盐、胡椒粉、姜片,肉汤烧煮至肉熟烂,盛人汤盆即成。

  猪胰性子味甘,能益肺补脾、润燥。治肺损、咳嗽、咯血、肺胀喘急、脾虚下痢、乳汁不通、消渴等症。淡菜性味咸温,能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日华子本草》说:“煮熟食之,能补五脏、益阳事。”《得配本草》记载它可治:  “产后瘠瘦,食之而肥。”用猪胰配淡菜可用于肝肾不足,肺脾两虚所致高血压、虚痨、阳痿、咳喘、糖尿病等症患者。

  [方十七]

  金华火腿2000克,猪肋条肉3000克,白酒1000克,清酱200克,白糖100克,茴香10克,花椒20粒。将火腿有皮的一面在明火上烧至微焦为度,用温火浸泡后,刮去油垢和焦痕。再人锅煮熟,连皮切成小方块,猪肋条肉切方块煮一下后,同金华火腿一起入砂锅,再煮肉汤煨,加入白酒、清酱、茴香、花椒、白糖,文火煮至肉烂为佳。

  肉味香美,俗名佛跳墙。

  火腿性温味咸,有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的作用。

  [方十八]

  连皮五花猪肉500克,大米70克,白薯、苋菜各200克。红糖60克,食盐15克,姜末、醪糟汁、四川豆豉各10克,甜面酱20克,花椒(壳)适量。先将肉刮洗干净,切成6cm长薄片,白薯去皮切滚刀块。大米、花粉人于锅,以微火炒香,炒至金黄色起锅,磨成粗粒粉面。觅菜洗净切3cm长的节,备用。把切好猪肉,放人磁盆中,加盐7克,姜末、醪糟汁、豆瓣酱适量,甜面酱10克,红糖(化为水)以上各味与肉拌匀,腌片刻,再将其放入米粉内拌匀,备用。苋莱和白薯分别加米粉、甜面酱及盐拌匀。后将合好的觅菜和白薯,分别放人大磁器内,各放一边,上面放拌好的米粉肉,锅内加水适量,将盛米粉肉的容器放笼屉内蒸软,即可出锅。色泽金黄发亮,味道咸、甜、辣、香俱全。

  益气生津,补中和血,健脾开胃,其中白薯还具有宽肠通便的作用。据《随息居饮食谱》载,薯尚能防止晕车晕船。

  [方十九]

  猪肘子1000克。红枣50克。好酱油20克,醋10克,葱、姜、蒜、啤酒、淀粉适量。将猪肘以常法处理,客枣洗净。将酱油、醋、葱、姜、蒜盛入碗内再入淀粉,啤酒搅拌均匀,备用。取一砂锅底上垫几块猪骨,加入清水1000克放入猪肘烧开,打去浮沫,再将红枣及搅好调汁倒人,以微火慢慢煨,煨至软烂,原汁成粘稠样即成。

  补脾益胃,滋阴养血,脾胃虚弱,阴虚血虚者尤宜。能辅治血小板减少,并能增强健康人之抵抗力。

  [方二十]

  猪血500克,姜5克,食油30克,料酒3克,味道少许,盐适量。将猪血切成大块,放入开锅水中氽一下,捞出滤干水分,切小块。姜洗净,切丝。锅内放油后,烧至七成热,下猪血及料酒、姜、盐、翻炒,起锅放味精。

  补气养血,适用于并辅治头眩晕,中满腹胀,嘈杂有虫,宫颈糜烂,淋沥等症。

  [方二十一]

  羊肉250克,生姜60克,当归15克,料酒1匙,清汤、葱白、精盐各适量。将羊肉切片,素油炒过,对入清汤约1000ml,加入当归、生姜、料酒、精盐炖至羊肉熟烂即成。食用时,弃药,吃肉喝汤。取其微发汗,食后避风2-4小时。

  温中补血止痛,适用于血虚气寒引起腹部冷痛,恶寒肢冷,大便稀溏,以及寒湿凝滞的痛经,行经腹痛,量少色暗者。

江苏 翟德山 据《医学教育网》文 整理编辑 

                                        2013-7-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