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方集』活血方集

 zd山笑 2018-05-29

止痛香寥子酒

  [配方]  寥子(水红花子)20克,及香1.5克,阿魏、急性子、大黄各15克,甘遂9克,巴豆10粒,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前6味捣碎,同白酒一起纳入猪膀优内,扎口,7日后即可外用。

  [功用]  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主治]  癌瘤疼痛剧烈之时。

  [用法] 外用。外敷痛处,痛止停药。 [附记] 引自《癌瘤中医防治研究》。

万金药酒

  [配方]  当归、白术、白苓苓各90克,白芍印克,生黄芪120克,川芎、甘草各45克,生地黄崩桃仁、小红枣、龙眼肉、枸杞子、潞党参各150克,黄精。五加皮各210克,远志30克,紫草60克。白酒10千克,白糖、蜂蜜各1500克。

  [制法]  将前18味,用水煎两次,共取浓汁1000毫升,加入白酒。白糖和蜂蜜,拌匀,即成,贮瓶备用。

  [功用]  益气健脾、温肾柔肝、活血通络。

  [主治]  气血虚弱、肾阳不足所致的虚弱病症,如气短乏力、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腰膝酸软无力等症。平素气血不足,偏于虚寒者,如无明显症状;也可饮用。

  [用法]  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2~3次。或不拘时,适量饮用。

  [附记]  引自《元会医镜》。

人参天麻药酒

  [配方]  天麻、川牛膝各210克,黄芪175克,穿山龙700克,红花28克,人参40克,50度白酒10千毫升,蔗糖850克。

  [制法]  将前6味酌予碎断,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40天后,取出浸液,去渣压榨,合并滤液,加蔗糖,搅拌溶解,密封,静置15天以上,滤过,分装,备用。

  [功用]  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主治]  气血不足、关节痛、腰腿痛、四肢麻木等。

  [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孕妇忌服。

八味黄芪酒

  [配方]  黄芪、五味子各60克,草解、防风、川芎、川牛膝各45克,独活、山萸肉各3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  将前8味共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益气活血、益肾助阳、祛风除湿。

  [主治]  阳气虚弱、手足逆冷,腰膝疼痛。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20毫升,日服1-2次。

补气活血乌蛇黄芪酒

  [配方]  乌蛇肉90克,炙黄芪、当归各60克,桂枝30克,白芍25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  将前5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蒸煮1小时,取出待冷。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药渣添酒再浸,味薄即止。

  [功用]  补气活血、驱风通络。

  [主治]  半身不遂、肌肉消瘦、肢体麻木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3次。

乌蛇黄芪酒

  [配方]  乌蛇肉90克,炙黄芪、当归各60克,桂枝30克,白芍25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  将前5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蒸煮1小时,取出待冷。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药渣添酒再浸,味薄即止。

  [功用]  补气活血、驱风通络。

  [主治]  半身不遂、肌肉消瘦、肢体麻木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3次。

椒附酒方

  [配方]  蜀椒、附子、干地黄、当归、牛膝细辛、薏苡仁、酸枣仁、麻黄、杜仲、革解、五加皮、晚蚕沙、羌活各3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  将前14味,并生用,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滋阴活血、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主治]  妇人半身不遂、肌肉偏枯,或言语微涩,或口服微呐、举动艰辛。

  [用法]  口服。不拘时,每次温服10毫升,常觉醺醒为妙,或病势急。其药即将酒煎沸,趁热投之,候冷,即旋饮之。

万病无忧酒

  [配方]  当归、川芎、白芷、荆齐穗、地骨皮、牛膝、大茴香、木瓜、马药,煅自然铜、木香、乳香、没药、炙甘草各15克,白芍、破故纸、威灵仙、钩藤、石捕藤各30克,防风22.5克,羌活、雄黑豆(炒香)各60克,炒杜仲45克,紫荆皮45克,白酒一大坛(约25千克)。

  [制法)  将前24味共捣碎和匀,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10天后即可饮用。

  [功用]  祛风活血、养神理气、补虚损、除百病。

  [主治]  能除百病、理风湿、乌播操、清心明目、利腰肾腿膝补精髓、疗跌打损伤筋骨、和五脏、平六腑、快脾胃、进饮食、补虚怯、养气血。

  [用法]  口服。每取沮酒适量饮之,或晨昏午后随量饮之,饮至一半,再添加白酒为妙。

  [附记]  引自《秦世保元》。须坚持服用,以效为度。

活血止血类食物

  活血止血类食物活血、止血类食物,都属于理血类食物。理血类食物又分两种:一种可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宜于治疗血瘀证,称为活血类食物,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忌食。另一种有止血作用,宜于吐血,便血证,叫做止血类食物。

  茄子  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止血。宜于便血,便秘。虚寒泄泻、孕妇忌食。

  柿子  味甘涩、性寒,归心、肺、大肠经。作用:润肺止咳,凉血止血,涩肠止泻。宜于热证吐血,便血,反胃,呃逆。虚寒证、湿证忌食。

  藕  味甘、性寒,归心、脾、胃经。作用,生用凉血散瘀,清热生津,熟用健脾开胃,养血生肌,止泻。生用宜于瘀血胃腹疼痛,吐血,便血,寒证忌食。熟用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泄泻。

  空心菜(蕹菜)  味甘、性寒,归肠、胃经。作用;凉血止血,滑肠通便,清热利湿。宜于血热吐血,便血,湿热胃痛,肠胃燥热便秘。虚寒证、泄泻者忌食。

  黑木耳  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作用:凉血止血。宜于血热吐血、便血,大便干燥。虚寒证、脾虚泄泻者忌食。

  慈姑(白地粟)  味苦甘、性微寒,归心、肝、肺经。作用:行血通淋,滑胎利窍,化痰止咳。宜于瘀血胃痛,腹痛。孕妇、出血者忌食。

  桃子  味甘酸、性温。作用:活血消积,补气生津。宜于瘀血胃腹痛,津亏便秘。虚寒证忌食。

  醋  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作用:活血祛瘀,止血,安蛔、解毒。宜于瘀血胃腹疼痛,食欲不振,吐血、便血。外感者忌食,不宜与茯苓同食。

银杏养生茶、丹参茶、清馨茶

  银杏养生茶 由银杏叶茶、绞股篮, 灵芝、绿茶、银杏黄铜总甙、绞股蓝皂甙、茶多酚等提取物合成加工袋泡茶,经国家卫生部批准,调节血脂(降低甘油三脂)的保健功效,长期使用,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液疾病。

  丹参茶 由银杏叶、丹参配制成袋泡茶。具有活血化淤、止痛除烦、软化心脑血管。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清馨茶 由银杏叶、丹参片、桂圆、枸杞、莲子芯、菊花、冰糖、龙井茶组合而成,具有降火健脑安神、爽口生津强身健体的功效。

蛋清羹

  [原料]鸡蛋2个,白糖40克。

  [做法]将鸡蛋去黄取清与白糖搅匀,沸水冲服。

  [用法]每早空腹饮用,连服15日。

  [作用]清热解毒。主治鼻衄。

  [评注]鸡蛋清甘寒、能清热解毒,白糖甘凉、能清热润肺消炎。两种原料配伍能清热凉血。此羹还宜于老年人冬季饮用。

黄芪鸡汁粥

  原料]母鸡1只(重约1000~1500克) 、黄芪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母鸡去毛及内脏、剖洗干净,浓煎为鸡汁;取黄芪15克水煎2次取汁,加适量鸡汤及梗米100克共煮成粥。

  [用法]早晚温热服食。

  [作用]益气血,填精髓,补气升阳,固表止汗。适用于久病体虚、气血双虚的贫血、乏力、自汗者。

  [评注]黄芪鸡肉配伍能健脾胃,益气血,是补虚止汗的良方。感冒发热,外邪未尽者忌服。

荔枝干大枣汤

  [原料]荔枝干10枚、大枣10枚。

  [做法]取荔枝干去壳与大枣,加水两碗浸泡15分钟,煮沸后改文火20分钟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喝汤吃肉去核。

  [作用]补气血。适用于失血性贫血。

  [评注]荔枝甘酸性温、能生津止咳、补血止血,佐大枣补血养血生津,坚持两周即可改善。

鸡冠花鸡蛋汤

  [原料]鸡冠花40克,鸡蛋1只,白糖适量。

  [做法]将鸡冠花加水两碗,煎至一碗,去渣,将鸡蛋去壳搅匀烧开,加入白糖适量即可。

  [用法]每天1次,连服7天。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吐血、便血、溺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评注]鸡冠花性甘凉。《玉揪药解》云:“清风退热、止衄敛营,治吐血、血崩、血淋诸失血证”。配伍鸡蛋,健脾养血。

党参生鱼

  [原料] 党参20克,胡萝卜50克,料酒、酱油、姜、葱各10克,盐5克,味精、白糖各3克,素油50克,鲜汤200克,香菜30克。

  [做法] 1.将党参润透,切成3厘米长的段;胡萝卜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姜切片,葱切段;香菜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

  2.将生鱼宰杀后,去鳞、腮、肠杂,洗净后沥干水分,放入六成热油中炸一下,捞起,沥油后备用。

  3.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下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再下入生鱼、料酒、党参、胡萝卜、盐、味精、白糖、酱油、鲜汤烧熟,然后放入盘中,加入香菜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补中益气,生津利水,补血。

  [主治] 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水肿等症。

  [按语] 本品药性平和,不燥不腻,善补脾肺之气而养血生津,为脾肺气虚、血少、津伤常用之品。在一般的补益剂中常用党参代替人参。

红枣黑木耳汤

  [原料]黑木耳20克、红枣20枚、冰糖适量。

  [做法]将黑木耳用温水泡发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红枣和冰糖,再将碗放置蒸锅中蒸1小时左右。

  [用法]吃木耳、红枣,喝汤。每日2次。

  [作用]清热补血。适用于贫血。

  [评注]黑木耳味甘气平,有滋阴、益胃、活血、润燥的功能,富含生成血细胞的物质,既可补血又可止血。佐大枣更增补血养血之功效。

猪蹄汤

  原料]猪蹄2个,茜草2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茜草用纱布包裹,猪蹄洗净剁成小块,与大枣共入锅中,加水煎煮,待猪蹄熟烂,除去茜草即可。

  [用法]吃肉食枣饮汤,早晚餐佐食。

  [作用]滋阴养血,凉血止血。用于鼻衄、便血等。

  [评注]猪蹄甘咸平、能滋阴益气血、通血脉。其中含有大量胶质,是血小板生成的物质,有止血功效。茜草苦寒,能凉血止血、活血行瘀,大枣甘平、能滋阴补脾胃、益气血。将猪蹄与上药同煨,不仅止血效佳,而且酥烂味醇,可口宜人,乐于食用,堪称食疗佳品。

笋烧海参

  [原料] 水发海参200克,鲜笋或水发竹笋100克,瘦猪肉汤500毫升。

  [制作] 将水发海参切成长条,鲜笋切成片。将肉汤烧开,加入海参、竹笋,小火片刻,加入盐、糖、酱油、黄酒、淋入淀粉汁勾芡,汤汁明透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滋阴养血、养颜、润肤。

  [按语] 海参滋阴养血,猪肉滋阴润燥,竹笋清除内热,功能养颜、润肤,儿童经常佐餐食用本品,可使面部肌肤细腻、光润。

羊骨粥

  原料]羊骨1000克左右、 粳米100克、细盐、生姜葱白各适量。

  [做法]先将羊骨打碎,加水煎汤,然后取汤代水同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细盐、生姜、葱白,稍煮二三沸即可。

  [用法]温热空腹食用。10~15天为一疗程。宜于秋冬季食用。

  [功效]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

  [评注] 粳米,是粳稻的种仁,又称大米。其味甘淡,其性平和,每日食用,百吃不厌,是天下第一补益之物。

  [宜忌]感冒发热期间宜停服。

糖饯红枣

  [原料]干红枣50克、红砂糖50克、花生米100克。

  [做法]花生米略煮一下放冷,取皮,与泡发的红枣同放煮花生米的水中,再加冷水适量,用小火煮半小时左右,加入红砂糖,待糖溶化后,收汁即可。

  [用法]日三次服完。

  [作用]补气生血。适用于产后营养不良性及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小症。

  [评注]红枣、花生富含铁、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既可生血又可止血。本方只限用红砂塘,还可以用梗米煮粥。

常用的能活血理气中药

  活血理气药活血药。是指以通畅血脉,促进血行,调整脏腑功能,以及治疗瘀血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定痛等作用。

  理气药,是指以疏畅气机,解郁降气调整赃腑功能,以及治疗气滞、气逆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大多气香性温,善于行散或泄降,但易于耗气伤阴,故气虚及阴亏者不宜食用。

  ①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内含大量三七皂甙,约12种以上皂甙的混合物,有些与人参中的皂甙类似,试验证明:三七粉或浸液能缩短动物的血凝时间,对内脏如肝、脾等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各种出血性病症的咯血、血尿、眼出血,使用三七治疗均能获得明显疗效,此外,三七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压,减少肌耗氧量,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能力,因而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微苦,功能散瘀止血,适用于跌仆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三七熟品尚有补血和血之功,用于失血和贫血。

  用量:常作为粉末用温开水送服或随汤药冲服;每次0.5-3克(止血)或3-6克(治外伤、筋骨折伤等),1日2次。

  ②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含挥发油、生物碱、酚性物质、内酯类、有机酸等;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抗血拴形成,并对已形成的凝聚块有解聚作用;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还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镇痛、镇静和降压作用,有抗维生素E缺无的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风湿身痛、关节痛,瘀血所致的各种病症,如冠心病脉管炎、高血压。

  用量:1.5-9克;但阴虚火旺症不宜用。

  ③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含菲醌类成分:丹参酮,异丹参酮,隐丹参酮等;能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能扩张冠状动脉,曾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能减缓心率;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有抗凝血作用,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一切急慢性病,只要有瘀血或血流不畅征象者都可运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活瘀血,生新血,凉血,安神,适用于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崩带下、症癜、结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痛等症。

  用量:一般9-30克,但月经过多及咳血、尿血者,慎用。

  ④红花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含二氢黄酮类成分:红花甙,红花醌甙以及新红花甙,另外,还含红花油,木聚糖类等。红花制剂有增加冠状动脉及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有降低血压,抗凝血及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有使心脏迅速恢复正常跳动且不易发生纤颤的伏点,并有显著的抗缺氧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的节律性明显增加。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适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腹部肿块、跌扑损伤等症。

  用量:一般2—9克;但无瘀血者及孕妇忌用。

  ⑤益母草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含益母草碱植物甾醇以及多量氯化钾等;益母草有明显的兴奋肠管及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有降低血压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慢心率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临床上证明,益母草煎剂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归不全,月经过多等均有显著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辛,苦,功能调经活血,祛瘀生新,利尿消肿,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恶露不尽、急性肾炎水肿。

  用量一般为6克—9克。

  ⑥香附

  香附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内含挥发油,酚性物质,葡萄糖,果糖,淀粉等,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并能缓和其肌张度;水煎剂有降低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有镇痛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辛、甘,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适用于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胁脘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肝郁积食等症。

  用量:6—12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