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恶猪王520 2018-05-29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多民族国家,可遗留下来的建筑却凤毛麟角。而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省沽源县却保存着一座全国罕见的元代古建筑,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神乎其神的辽代圣宗之母萧太后的“梳妆楼”,梳妆楼是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门票30元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史料记载,梳妆楼一带在辽代为王室避暑行猎之地。当地相传,萧太后有一次在此发现头发乱了,便命臣下建一小楼,供其梳妆,故称梳妆楼,地方史志上也有类似记载,至今尚存的这一遗迹上留有“梳妆楼”匾额。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考古人员从1999年开始对梳妆楼进行了勘探发掘,在楼内中央发现一座古墓,从墓中出土了具有元代蒙古族服饰特色的丝织品,从出土石碑上的文字推断,墓主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考古人员认为,梳妆楼实际是用于祭祀的墓上建筑物——享堂,“梳妆”可能是“树葬”谐音。梳妆楼距离沽源县城大概7KM左右,临沽源县旅游迎宾大道桥东大街,交通便利(东南方向即为安排同事母女住下的塞外庄园,YL预定,优惠许多)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门票30元,进入景区,首先看到一处巨大的汉白玉照壁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相关简介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天气阴沉,从下图可以看出梳妆楼周边环境的荒凉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梳妆楼通高15米,基平面为正方形,边长9.3米,顶部为圆拱形,四面砖砌墙体,表卧砌白灰砖,未灌灰浆,墙厚70厘米。四面均辟门。全楼建筑全部用砖,未用一点木料。顶上原有琉璃瓦镶嵌,金碧辉煌,十分壮观。1982年修整时,在楼基附近地下掘出黄绿琉璃瓦,应是顶部饰物。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梳妆楼内是一座古墓,在地下2米左右,为长体竖穴砖石墓,墓内并列三具棺木(下图由南向北拍),棺底全用青砖砌成,上铺一层枕木,棺与棺之间均用砖墙相隔,并有木条相衬,然后用铁条箍紧,上覆大青石。三名死者为一男二女,男即为元世祖忽必烈的二女儿的丈夫阔里吉思,二女即阔里吉思的两个妻子,身份均是公主。考古发掘所见,死者服饰华丽、考究,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质孙服和织金绵,并具有等级很高的龙纹鎏金银带装饰,还发现朱梵文咒语及其图案。同时还出土宝剑、古钱币、铜印等若干珍贵文物。据文物专家介绍,元代蒙古人的墓葬在全国少见,而具有这种墓上建筑的墓葬形制,并以树为棺在河北独一无二,在全国也属罕见。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中间棺木极其独特,从整体看像半截松木横卧其中。仔细端详,才知是在三分之一处已竖立锯开,内挖与人体相当的凹槽,死者便置其中,独木棺是也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东西两个棺木与现代棺木类似,但西边棺木出土后仍崭新如初,棺底有两层,上层有七个与北斗星类似的七个圆,史称“七星棺”(注:此为原物,另两个棺木为仿建)。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下图为七星棺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中间的独木棺(仿)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西侧的松木棺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据介绍,早先元墓内有壁画,现早完全脱离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一处拱形券门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2001年,又对“梳妆楼”附近进行发掘,共发现了17处墓穴,从出土的文物及其规模判断,这些人均为主墓的同辈和长辈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原地面建筑遗址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这些元墓排列成一个不规则的形状,类似北斗七星,可见此处墓葬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梳妆楼元墓各面观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国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