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哥慢游记之补丁

 强哥的书屋 2018-05-29
    做吴哥慢行记合集的时候,从硬盘中翻到了2010年去吴哥时的照片,然后发现其中有不少可以补充这一次的欠缺,于是,就有了这篇修补的记忆。2010年带着老婆、女儿一起去,还请了一个专职华语导游,讲解了很多,可惜能回忆起来的仅仅是一些片段,拼拼凑凑吧。

女王宫
    女王宫供奉的主神是湿婆,寺外的道路上有两排数量甚多且高大的林伽Linga/Lingam,大声的宣示生殖性爱崇拜。不知道为什么要起女王宫这个名字,恶趣味么?2016年底再去吴哥的时候,女王宫这里仿若自由市场,人潮汹涌,想要这种几乎无人干扰画面的效果会很困难。
    林伽,印度教崇拜的男性生殖器像,代表湿婆神。"湿婆"原意"吉祥",林伽意为"标志",因此,湿婆的林伽代表"吉祥的宇宙大神的标志"。林伽也意味着,宇宙崩解之时所有的创造之物在此消亡殆尽。林伽呈柱状,以约尼(YONI)为底座,约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的妻子,含义: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
    印度教的生殖崇拜很强大,很普遍,在印度、尼泊尔等印度教盛行的地方,关于生殖崇拜的故事、雕塑数不胜数,表现形式绝大多数都很直接,记得当年去尼泊尔的时候,同行的女孩子们看到那些雕刻的时候表示羞羞。在吴哥,女士们则对林伽很“亲近”,或许她们都清楚林伽是什么,抱着林伽拍照是在寄托某种期望吧! 
 
    在尼泊尔和印度,常见的则是这种在运动的小人。 (加德满都街头随拍)
    圣剑寺中的约尼座以及林伽的残留部分。
  
    黑天(毗湿奴的化身)幼年时是牧童,他告诉人们不要向因陀罗献祭,只要献祭于他自己就可以了。骑着三头象(不是三只大象,是有三个脑袋的大象)的因陀罗大怒,降下豪雨,要毁灭森林。黑天兄弟请来火神阿耆尼(Agni)共同对抗因陀罗,密密麻麻的箭雨把水都托住了。这一组雕塑出现在主神殿建筑的一处门楣之上,属吴哥雕塑之精品之一。

    下面是2010年拍的蒂娃妲(Devata)天女和武士照片,2016年底因为光线和人流的原因,这一面背光很厉害,照片效果很烂,这一下补好歹算是补上了。导游一般都会向向客人介绍这里的天女和武士浮雕如何漂亮、如何有名,用东方的蒙娜丽莎来比喻这里的天女石刻,我承认确实很漂亮,但女王宫最有看头的还是那满墙、满柱的浮雕,造型、线条、色彩都美奂绝伦,难怪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
 

    不同角度近看主神殿建筑群,当年在寺中游览的就10来个人,想从什么角度拍就从什么角度拍,只可惜当时没有珍惜大好机会啊。 以后有机会再去的话,我想住在女王宫附近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东梅奔寺和比粒寺
    这两座寺庙是外圈景点中最热闹的地方,游人甚多,东梅奔寺多年来变化不大,两次游玩在这里停留的时间都不长,10年的时候在第一层台基分别向左右拍了一张照片,感觉就是残破和荒凉的代名词。 
 
     
     比粒寺给我记忆比较深的除了建筑本身外,还有就是寺内随处可见的这种野花,老婆、女儿曾经在第二层围廊边的野花边留下了好多漂亮的照片,就是这里。 
    16年再去时,遍寻之下就发现了仅剩的一株了。  
 
   圣剑寺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座寺院,因为面积较大,所以游人显得不是很拥挤,找出了几张2010年的照片。再去时没有看到寺中卖花的老婆婆,当年,我女儿还接受过这位慈祥老婆婆的祝福和馈赠。 
   
    
 
 
 
 
  
  
 
 
 
 
   巴戎寺因为吴哥的微笑而成为小圈各点中最有名的胜景之一,此前上传的小圈游记中,因为拼图的原因,照片都变得很小,这一次重新整理了两次游玩留下的照片,主要就是巨大的四面佛和各处精美的浮雕。实话实说,这三十多座四面佛长得都差不多,在上面转两圈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没法全部拍下来,再有就是光线和石材本身颜色的问题,拍出来都是黑黢黢的一大团。 
  
 
 
  
 
  
  
 
  

 
  
  
 
 
 
 
   
   
 
   巴戎寺第一层围廊的石刻壁画非常精美,第二层略差,内容与吴哥寺主要描写印度教神话故事和战争不同,这里的壁画有相当部分是有关日常生活,如渔猎、游戏、市场、家庭等等,还有就是国王出巡、战争。 
 
 
  
 
 
 
   

 
 
 
 
  
 
  
 
 
 
    在吴哥寺的游记中已经有好多内容了,只补几张照片。
     第二层围廊和水池。
 
 
     空无一人的第三层平台。
     空旷的草地和通向围墙的小路。
 
 
   2010年还在塔逊寺稍作停留,这一次直接略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