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佳民族民间音乐会15首歌曲高清视频完整版以及创作、编排、演唱的背后故事

 rongma 2018-05-29


民族民间音乐会高清视频完整版

民族民间歌曲专场音乐会(名家采访纪实)

雷佳:

“自己并不太认同许多人给她打上的“民族唱法”演员标签。她认为,无论唱法是什么,她希望把最美好的声音带给观众。何为最美好的声音?雷佳认为,适合作品的声音才是最好的。“作品需要我用什么唱法,我就用什么唱法;作品需要我使用什么技术,我就使用什么技术。”她认为,只有打破唱法的界限,寻找适合作品的声音,才能进入更广阔的艺术世界。”

“要从‘民族唱法’的世界中走出,进入‘中国唱法’的世界。”雷佳认为,要把感情和精力放到作品本身,而不是纠结于唱法问题,才会找到想要的韵味,呈现出艺术的个性,才能受到老百姓的喜爱。谈及对唱法的思考时,雷佳说,虽然声音和风格是多变的,甚至审美也是多元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声音好听,韵味纯正。)



抓住民歌其“神”把握时代感的“形”

音乐会选取的15首曲目均为极具地域代表性的民歌,来自于中国14个省份6个民族,涵盖9种方言。跨度如此之大,雷佳如何进行演绎,又如何让普通观众能“听得懂”?雷佳坦言,创作之前先要去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学习民族语言,来抓住这民歌其“神”,同时用更具时代感的“形”去诠释,比如在民族特色乐器中加入西洋弦乐,让观众感知其背后的源流和情感。从中华曲库中精心选出这15首来自大江南北的民歌不是为了呈现技巧,而是探索如何把握民歌真正的内涵和韵味。雷佳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的问题—这15首歌曲涵盖了全国各地各民族共9种方言,其中还包括藏语、蒙古语等难度较大的语言。雷佳谈到,从《蒲公英的天空》开始,她就坚持去当地采风,亲身感受风土人情。这次也不例外,这一批作品也是来自土地、扎根人民的。

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一首歌都尽量用当地方言或者是民族语言来演唱。“有些语言学起来本身就比较难,比如藏语和蒙古语;但最难的就是要在这一场音乐会里不断转变语言,特别是音程和语速,唱完就要迅速调整过来,要保证吐字清晰。”除了学语言外,雷佳还根据歌曲背景,选择不同的唱腔去润色歌曲。音乐会音乐总监、编曲之一的赵麟表示,雷佳做到了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人多声”,她的演绎跟随每一首作品在变化。

民间歌谣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史。除了精准表现传统民歌的神韵,如何让传统民歌焕新颜、更符合时代审美,让广大的观众更好理解传统民歌所承载的根与魂,赵麟认为这也是演唱会最大的难点—既不能破坏民歌的精髓,又要重新做结构,赋予每一首歌一个情境,树立作品全新的符合时代审美的风格。



时代感:在编曲、器乐编配、乐手排布

等方面下大功夫

雷佳的答案是,音乐会在编曲、器乐编配、乐手排布等方面下了大功夫,使传统民歌的“形”更具有时代感。这最直接的体现在了器乐编配上,既有小提琴、钢琴这样的西洋乐器,又有琵琶、古筝这样的民族乐器。

她以从乐手的位置排布为例,“第一排是西方弦乐五重奏,起到“打底色”的作用;后排则用特色民族乐器勾勒、点彩、甚至点睛,生动地表现民族特色。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有留白有重点。整个团队在编曲方面突破了很多原有的定制,很大胆、效果却很好。”赵麟表示,“大家既闻得到泥土的芬芳,也感受得到音乐更高品位,每一首作品都是米其林的出品标准。”

                   

新生代音乐家班底 作曲家也上阵演绎

谈到和创作团队共同“钻”这15首民歌的过程,雷佳笑言,“民歌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未被激活而已。”据了解,此次雷佳团队内不乏新生代艺术家的身影,编配赵麟、王喆、杨帆、杨一博、张帅、张巍等多是70后80后。

雷佳表示,这台音乐会的班底都是一群专业上有理想、喜爱民族音乐的新生代音乐家,他们都有非常专业的音乐训练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她还介绍了排练中的一则小趣事:《丢丢铜》是一首福建民歌,重新配器之后节奏非常快,对男声伴唱非常有难度,难唱齐整。伴唱就开玩笑说,写这么难,作曲家你自己先唱一遍。结果编配此曲的青年作曲家闭关苦练,愣是把伴唱们都唱服了。

没想到,这个小趣事直接带来了雷佳团队内工作模式的小创新:雷佳在改编之前会把每一首民歌唱给作曲家们听,并让他们挖掘这首民歌所在的地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乐器。每位作曲家改编之后,也都会把他们编配的民歌唱给雷佳、演奏家和伴唱老师们听。

“当编配者与歌者彼此理解传承和创新的来处,大家便可以摸索一种规律,并一起发现各种可能。雷佳坦言,“每一首曲子我们甚至可以想到几种不同的编配方式。”赵麟对此也表示认同,“我们所有的艺术家都在共同探索与时代相结合的全新的音乐思维重新来诠释民歌精髓,这是很富有创造力和非常有意义的事业。”


致力民歌传承活化

 深入“寻根”是基本 引入世界各地文化元素去演绎

雷佳一直致力于“新国风”—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活化、创新:改写、重新编配原生态民歌,并在演唱技法上赋予其新的内涵。2008年,她发表了个人专辑《中华56民族之歌》,引起广泛关注。

雷佳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其实当时在做这张专辑时,她陷入了困惑。原来,许多中国传统民歌都是没有乐谱、口口相传的,“之前都有谱子可以直接就着唱,现在却要自己找曲子,而且都是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怎么去保留它的原有韵味,怎么去把握它的特点,怎么去理解,雷佳感到很大压力。

但她发现,不能把民族歌曲看做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和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深入到当地去,和老乡们一起唱歌,自然的就可以被那种纯挚自然的唱腔所打动。”雷佳介绍,去年12月的西安音乐会开始之前,她曾前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再次聆听了秦腔、碗碗腔等民间戏曲演唱,向当地艺术家学习。

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如何将这些民歌融入时代元素,进行传承、创新?雷佳认为,“在创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民歌的语言、文化、历史背景做立体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创新,不能加入不属于它的东西,不能去破坏。”她以这次音乐会为例,深入当地、充分了解歌曲文化背景和内涵,再选取室内乐这种大众非常熟悉的艺术形式去沟通和交流。“民歌是非常有价值的,在还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年代,人民的心灵都写进了民歌民谣中,歌声里有爱情、有思乡、有家国情怀,所以民歌也是一部心灵史。而世界各国的作曲家也会从他们的民谣歌曲中提炼出来元素,用于交响化、艺术化的表达。”

继续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有新生活,新生活要有新文化,但是不能没有民族的“根”。”赵麟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是中国人特有的各地域各民族情感表达的方式。“在文化交融越丰富的地方,越要有自己的风格。风格来自于对文化之根的理解,我们首先要寻根。”作为音乐会音乐总监,他介绍,此次雷佳民族民间歌曲音乐会的创作思路,“我们愿意用听到的各种声音来做这次的作品,我们不排斥任何一种风格和音乐状态。世界各地文化元素我们都可以拿来用,我们可以用全世界的元素和技法去演绎一首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歌曲。”

               

主编:李振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