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案例探究 [案例1]下面是2000年高考(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位考生作文的作文的故事梗概,分析一下,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自拟题《选妃》。主要情节:“我”(皇帝)高高坐在金銮殿上,众大臣献上许多花季美女,胖瘦高低不一,但个个花枝招展,楚楚动人。“我”眼花缭乱,不知哪个为美。于是各位大臣争相陈述自己所献女子的美所在,各有各的理,的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各个女子有各个女子的美。于是最终“我”把她们都收下了。 [评点与探究]此文的确符合题意,能够很好地表达“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立意,选材确实也“独具匠心”,故事也编得有板有眼,感情也许真的很“真挚”。但是这个故事不要说缺乏时代的气息,更缺乏现实生活的气息,最主要的是格调太俗气,太低下庸俗,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思想不够健康。作文应该有高的格调,反映积极向上的思想,反映时代的主旋律,像这样的作文是不会有多少分的。以往高考中不符合“思想健康”要求的作文当然得分不会高,按照考试中心一位负责同志的说法,今后不符合“思想健康”基本要求的作文应视为不合格的作文,这种作文给分极低甚至可一分不给。
一路梨花 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 这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一个除了两脚泥巴,除了做生意总亏本,除了训斥我的虚荣而只有一种品质的他。 父亲这时候正在做什么呢?是在梨花树下闭目养神吗?梨树…… 家里庭院的梨树,高不过数尺,叶疏花迟,可这丝毫不影响父亲对它的喜爱。所以这梨树依然能顽强的(地)长着。前几年父亲承包了果园,春天那会儿,满山遍野的梨树、果树都开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梨树最多,父亲整天泡在园子里费尽心思。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谁想到快到手的钱又叫财神给夺回去了:虫子在梨皮里直钻到梨核,整个梨表面讨人喜欢,可实际上……有人劝父亲,不是同那客户签了合同了吗?你用纸袋一包,然后……父亲的脸沉下去了。 那些日子家里正难捱:我在城里上学家里要花钱,哥的婚事也快要办了。这一切使父亲茫然不知所措。我看得见父亲额头上那牢刻着的惨淡,眉毛似乎塌了下来,压得眼窝都深陷进去。父亲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整日在台阶前坐着,望着满山的梨树发呆。母亲怕他钻不出牛角尖,背着父亲把梨转手了不少。可纸里怎包得住火。于是,有一天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声音从断断续续到高高低低,继而咒骂,哭诉,沉默。没几天,父亲把一个人领进屋里,把几千块钱摊到桌子上说,兄弟,这钱你拿走,算是赔偿,卖不了的,我拉回来…… 我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在生意场上从来没有痛痛快快的(地)赚过大钱。他埋怨自己文化低;邻里说他讲信用讲得过了头。在农家的饭桌上,父亲与我面对时,我只有低头扒饭的份。他看不起我说话不算数诸如和人约好时间却总迟到等等。我不愿承认,但我在改。所以,我更喜欢观看他的背影,没有拘束且让人由无有想到无限去,把这诚信在无际的时间空间中舒展来回。 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都说落尽梨花春又了。可因了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 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评点与探究]这是一篇文采飞扬,饱含挚情的考场作文。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极力渲染父亲的优秀品格:诚与信。文章正是通过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叙述描写中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敬爱深情,打动了读者,使之产生了共鸣。笔端有情,方能文如泉涌。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真情出自然,文贵情真。 这篇优秀作文有很多值得借鉴和肯定的地方,尤其是“感情真挚”这一点。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感情体现具体而不空泛。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倾注在具体叙述和描写的字里行间,父亲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可他的行动却对“诚信”做了最好的诠释,也给儿子上了最有意义的人生一课。2、感情表达真实而不虚假。选材真实,作者记写的是自己家里真实发生的事,父亲承包了果园,辛辛苦苦地劳作即将换来收获的喜悦,可“老天总是捉弄老实人”,可恶的“虫灾”使老实巴交的父亲以及艰难度日的全家人陷入了人生最严峻的考验。3、感情自然而不做作。自然而不做作,较多地体现在为人正直而又讲信用的父亲对我及家人的影响,作者并没有用空洞的议论来盛赞父亲,但在朴素的言语中,读者能品读出父亲对“我”的影响——“我不愿承认,但我在改。所以,我更喜欢观看他的背影,没有拘束且让人由无有想到无限去,把这诚信在无际的时间空间中舒展来回。”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200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在作文的“基础等级”中新增加的一条要求,这个要求的增加,既体现了原来的高考作文在这方面的缺憾,更说明了新的高考作文试题对考生的要求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感情真挚——作文新的得分点,所谓“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可以说“感情真挚”是衡量考生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 “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是:第一,符合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求诚”二字。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第二,感情充沛,格调不低沉。第三,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限拔高的,也不是无病呻吟的。 “思想健康”,并不是指要把作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到很高的高度,也不应把它宽泛化或神圣化,好像一提思想上的要求,就必须把作品的主题步步深化,调子越拔越高,这实在是对“思想健康”要求的误解。“思想健康”要求考生作文应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坚决摒弃片面化、消极化、庸俗化的东西。健康思想感情就是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什么是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呢?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不是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思想与培养感情,从实际讲,这二者也是互相联涉,分割不开的”,“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文章的精神。在评阅考生作文思想感情是否健康的具体操作上,说的通俗一些,只要考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庸俗的、片面的,感情不是虚假的、苍白的、颓废的,就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近年来发现考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考生为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很明显看出是编的,一个阅卷组评阅的同一袋作文里,就发现有将近一半的考生写自己如何在父母双亡或自己伤残的境况下苦战奋斗,为了得高分而如此不择手段,令人惊讶。还有的考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这样的作文自然是不可能“感情真挚”的,只能是弄巧成拙,造成失分。 有些考生恰恰忽视了思想素质这个重中之重的考查点,在主旨的确立、内容的取向和情调的定位上表现了不良的倾向。如1998年高考作文,有的把坚韧或脆弱写成是与生俱来的,不必“追求”或“战胜”:有的写成诉苦式,用大部分篇幅诉说自己如何脆弱,仅在结尾表示自己有战胜脆弱的愿望;有的写追求坚韧或战胜脆弱只是为了一时之需和一己私利。再如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作起了白日梦,说记忆如果真的可以移植,我就不用学习了,可以如何如何享受等等。2000年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考生作文的主要意思是,过去人们认为袁世凯是个卖国贼,实际上袁世凯怎样怎样,下面就都是为袁世凯这个盖棺论定的卖国贼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当然思想感情不健康。再有的考生为了论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这样写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照我看,只要对自己有利就都有理。”这样的观点起码是庸俗的。 从写作的角度分析,造成某些考生作文没能达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注意观点或主旨的提炼和正确表达,造成主要观点错误;不注意从正确的角度认识事物,造成对事物的认识片面化;不注意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造成“跑调”。 2.“以摆代论”。不少考生作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以摆问题代替分析问题的现象。 如果摆问题不是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就变成了发牢骚,最后导致整个作文的思想倾向偏斜。 3.“再现式”反映生活。如果一味追求单纯客观地“再现生活”,会导致事与愿违,认识不到生活的本质甚至歪曲了生活的真相。例如最近不少学生盲目模仿别人,喜欢在作文里反映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甚至以自己为主人公写谈恋爱的感受,至于中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则一笔不说,这就没能表达出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和态度,只能视为作者是抱着欣赏或赞同的态度的。 4.文艺化倾向。最近中学生作文出现了一种文艺化倾向,动不动就写小说,而且这种小说的题材往往远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现了成人化倾向。我们并不反对高考作文以小说的面孔出现,但我们不赞成写那种脱离中学生视野、脱离中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积累的世俗小说。我们要牢记叶圣陶先生的话:“作文应该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从写作的角度看,我们并不要求必须写真人真事,有时考题上也明确规定“可以编述故事”,但是,虚构的内容必须符合生活的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有的考生作文远离自己的生活实际,所以写起来缺乏真情实感,甚至内容荒诞离奇。也有的考生作文有很明显的生搬硬套痕迹,是事先背好一篇文章,不管什么题目都一抄完事,这是造成文题不合的重要原因。 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来自字典辞源找来的字汇词汇。我们的思想好,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教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老舍先生的这些话就很好地阐明了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对写好作文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叶圣陶) 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呢?就需要一方面培养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情感,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一方面留心时事,及时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感应出时代的精神和时代之音,抒民族之魂,发人民之情,写出令人“怦然心动”的文章。 具体地说,平时或写作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情”,一是“理”。所谓“情”就是表现某种情感,所谓“理”,就是表现一定的思想。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是表现“理”,还是表现“情”。 (一) “情”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最无法欺骗的就是自己的感情。写文章也是这样。表现感情的目的是为了感染别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真情实感,靠虚伪做作永远打动不了人。同时,感情总是和一定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不正确的思想影响下的感情是不健康的。比如,你用细腻深沉而又博大的母爱来感动别人,是健康的,也会是感人;如果出于一种自私的目的,表现对老师的仇恨,表现的在真挚,恐怕也不会感染人,相反会使人生厌。因为作者的思想品质有问题,谁愿意听一个品质恶劣的人倾诉呢? 再说,正如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本是感情的产物,有了激情,便能随情跌宕起伏,一气呵成;没有感情,只能是无病呻吟,东拼西凑,一堆文字的游戏。激情,可使你思如泉涌,如同拨通了电钮的开关,迅速激活头脑中的生活积累,穿透事物的内核,使写作的全局瞬间亮堂起来。而带着某种激情去感受事物,那事物也就格外鲜明清晰;回忆往事,往事也如浮雕般地凸现。这便是“情来,兴来,神来”。 在文章当中可以表现的感情多种多样,凡是能体现真善美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题。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 1、热爱自然。大自然的山石草木、花鸟虫鱼、风云雪月都有它可爱之处,可以说,热爱自然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情感,是一个能打动大多数人的话题。 2、热爱家乡。家乡永远是每一个人温暖的精神归宿,不管是谁,都会有一个可爱的家乡,而且这种情感总能激起人的共鸣。 3、仰慕英雄。英雄人物的精神是一种优秀精神的代表,是正义、力量、美好的化身,从他们身上体会到的那种浩然正气,永远是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的精神力量, 4、热爱亲人。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一个人的年纪小大,地位高低,只要他没有丧失理智,没有丧失良心,就会被真挚的亲情打动。 5、珍惜友情。友情永远是动人的。“同桌的你”“同宿舍的你”“我们的老大”总是一个学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总能勾起人内心深 处的美好回忆。 6、同情弱者。最能催人泪下的故事,就是弱者的故事。对弱者的同情,是人类善良本性的表露,是很能打动的一个立意角度。 7、嫉恶如仇。对丑恶的愤慨就是对正义的向往,如果能从文章当中读到对丑恶现象的酣畅淋漓的揭露,也是一大痛快事。所以这种感情也能很有效地打动读者。 (二)“理” 要想使自己的文章能表现一定思想,平时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人生态度。 ⑴正确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在家庭、集体、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明确自己对他人、家庭、集体、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⑵正确评价别人(既要看到别人的短处,又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讽刺挖苦别人的短处。) ⑶与人融洽相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尊重,对人真诚热情,助人为乐;正确对待别人意见) ⑷继承传统美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入则孝,出则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⑸提高个人修养(明确人生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正确对待名誉、地位、财物,“挣脱名缰利锁”“平平淡淡才是真”“活出个性,活出潇洒”) ⑹培养意志品质(正确对待困难、失败、树立顽强的勇气和信念,胜不骄,败不馁) 2、社会观点。 ⑴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出发点,文章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不能违背这一基本点。 ⑵关心我们的世界。热切关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国家大事、社会热点。虽然高考题中一般不直接涉及这类热点问题,但考生在答卷时适当联系这些内容会使文章观点鲜明,更具时代气息。 ⑶全面辩证地认识我们的世界。(不仅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不仅要看到支流,更要看到主流;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将来;生活中不是却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例文赏析] 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 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 秋风吹过,略有一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地流泪,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 曾经的我们亲密无间,从小一块长大,一起上学,直到那一天--中考前夕。还记得你向我询问吗?我们并肩走在路上,畅想未来。也许相处的时间长了,彼此的志趣也被同化了,你我不谋而合,我们发誓要共同跨入“职中”的校门。那会儿我们还在憧憬未来,你我共同的未来。 然而,经不住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老师的一次次告诫,我的潜意识中开始鄙弃“职中”人。时间终于到了填报志愿的那天,我依然没有告诉你,我已经改变了主意,默默地填好我就独自回家了。当你再度问我时,我居然想也没想的对你说:“一切照计划行事。”善良的你被我欺骗,却依然一无所知,依旧幻想着你我未来的美好…… 日子一天天的消逝,当你兴奋地捧着你的通知书找到我时,见到的却是我那张市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你脸色黯然,什么也没说,走了。 就这样你我各去一方。那个秋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去找你,却只得悻悻而归。 我无言,伫立在风中随着飘零的树叶一同无奈。这原本伤感的季节让我渲染得更加伤感。无奈,无奈…… 今日,你我走进了神圣的高考考场,我也不知该如何忏悔。我没有理由不写下这个令我永远无法忘记的过错。由此,我不仅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更重要的是,我竟然忘记了我的处世原则——诚信! 当我一次次的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地看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自己。 忏悔在我心中已积得太多了,我这样表达出来,也许你根本就无从知道,但我也真心的希望你能够谅解我。 你使我备受谴责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 [赏析]上文以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为写作素材,由于自己的“失信”,导致昔日的好友“分道扬镳”,只能在无奈与忏悔中忍受着孤独的煎熬,承受着心灵的拷问。从而表现了“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诚信是最重要的”这一主题。由于小作者的情感是从内心里真实流淌出来的,情真语挚,自然能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抒写自己独特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永远是作文成功的法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