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霸占中小学考试的记叙文写作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求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也只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可能在考试作文中拔得头筹。 那么要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写真事、抒真情,真正做到有感而发。俗话说“事非亲历不知难,心非破碎不知痛”,一个人不去深入交往,没有相互经历磨难不知道此人的性情底线,也不知道彼此在对方心中的位置是。一件事你没有亲身经历,其中的滋味很难感同身受。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和事,真正触动自己的心、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情真意浓要“细描”。当涌动在我们心中的情感直接说出来时,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感动、愧疚、悔恨、无奈等都是浅薄的,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但当我们利用描写细细描摹,层层渲染后,感情自然而然就被宣泄出来了,同时也感染了读者。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背影的描写: 此处通过对年迈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动作的细节描写,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我对不能理解父亲的愧疚情。 再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里的一段细描: 这两处对母亲的动作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艰辛、勤劳、慈爱的母亲形象,在描写中融入了儿子的震惊、愧疚、感动等浓厚的深情。 三、情景交融情更浓。借景抒情,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它比直接抒情更含蓄、更深沉,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情景交融的句子: 看这段把真情融入实景中,真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飞”的浓厚意味。让人本来唏嘘不已,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引起共鸣。 再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情景交融的句子: 总之,写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除了写自己亲力亲为、真正触动过自己心灵的一些事外,还要具有运用语言深刻细致表达的能力,要善于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还要善于运用对比,渲染,铺垫,借景抒情,象征等多种写作技巧,详细内容在前面悟空问答中有多篇涉及,需要的可以去前面问答翻看。 记叙文写作,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挚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再真挚也不会打动人心。例如有一个同学写作文《这次,我成功了》,全篇写自己打游戏怎么历尽艰辛,怎么一步步破解过关,当自己过不了关时,多么的失望难受;而每攻过一关,他怎么兴奋开心…… 像这样选材立意既不积极健康,也没有教育意义,对同伴、对社会没有任何向上的力量,所以一定是思想不健康,不成熟的表现。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就是要立一个健康的、向上的、积极的中心思想,对同龄人有教化作用,对社会有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 一个学生要力求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成为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这也是为将来的高考作文,为未来书写更成熟的人生和思想理念打基础。 附:高考作文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