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20多年的鱼回来了!养一斤要2.5-3年,卖120元/斤以上!

 昵称10744611 2018-05-29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平坡镇,养殖了一种特别的鱼,它喜欢湍急的水流,喜欢逆流而上,喜欢穿棱跳跃,还能敏锐地感知水位上涨。



这种鱼名叫大理弓鱼,因为腹部有一条线,学名又叫云南裂腹鱼。背部肌肉特别发达,当地人说能在水面上看到它跳起来的那一瞬间,几乎都是一张弓的形状。



和其它的鱼相比,大理弓鱼个子并不大,身体细细长长的,鱼鳞也很小,嘴巴里没有牙,靠滤食中下层水体里的浮游动物和藻类生活。



在自然水域养殖大理弓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同时具备清澈的水质、适宜的水流和洄游产卵这三个苛刻的条件。



而位于苍山西部的漾濞县就恰好具备这些条件。人们把养殖场建成了阶梯的样子,一层层对水进行多次利用,最下层是四大家鱼,中层养成年弓鱼,最上层的小池里是最娇嫩的小鱼。



大理弓鱼的雄鱼吻端有一个个细小的颗粒状突起。这是雄鱼长大后出现的第二性征——追星。它的嘴巴两边有两条胡须,身体也比雌鱼要粗糙很多。



相比之下,成年的雌鱼体表光滑,身材也会因为怀着鱼籽而显得腹部膨大。养殖户把雌雄鱼分开来,就是为了获得这些繁衍后代的鱼籽。



雌鱼打完催产针就会被放回水池。12小时后,在水池边把鱼捞起来再打一次,再过12小时,雌鱼就可以正式生产了。



一条成年大理弓鱼的雌鱼每次大约能产1万枚卵。五天后,受精卵会发育出小尾巴,变成一条条小鱼苗,再长三个月,它们才能到大一些的池塘里生活。



经过2年半到3年才能达到500克上市。零售价格在120元以上。


— 弓鱼美名传为杨升庵所取 —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洱海里生长着大量的野生裂腹鱼类,品种包括云南裂腹鱼、灰裂腹鱼和大理裂腹鱼,洱海周边的老百姓,把这些裂腹鱼类统称为“弓鱼”。


关于弓鱼名称的由来,在大理有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被流放到大理期间,到洱海边游览时,发现洱海中游着一种鱼,成群结对地首尾相衔,游动出一条美丽的弧形,就像弓。于是,杨升庵满怀赞赏之情,非常形象地将这种鱼称为弓鱼。


另有一种说法,是这种鱼在水中游动时,身体会弯曲成弓形。还有一说法,是这种鱼非常喜欢跳水,并且还跳得很高,跳出水面的时候,身体总是弯曲成弓形。


被称为弓鱼的这几种裂腹鱼,背上长满非常细小的鱼鳞片,其腹部肛门的两侧,却分别有一块像鳞片一样的裂纹,因此有裂腹鱼之称。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弓鱼的产量约占洱海渔业产量的一半。大理市上关附近的桃园弓鱼洞,曾经是洱海湖区最大的弓鱼繁殖场所。每到繁殖季节,鱼卵会随着地下喷泉的水流漂到湖面上来。弓鱼只能生活在纯天然的淡水中,若被捕到,无论如何小心,它都会马上死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变,弓鱼洄游产卵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桃园弓鱼洞的地下喷泉也断流了,加之外来鱼类的入侵,洱海沿湖浅水区弓鱼产卵场所被侵占,甚至大量吞食弓鱼鱼卵,导致弓鱼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迅速锐减,直至成为濒危物种。


1996年,洱海全湖大面积蓝藻暴发,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弓鱼也在洱海中绝迹了。


— 洱海重现海菜花美景 —


2006年至2011年,随着洱海保护治理系列工程和洱海湖泊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实施,洱海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在III类,一年当中还有几个月达到了II类。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在洱海中引种恢复螺、蚌类底栖生物两万亩,恢复种植苦草、红线草、竹叶眼子菜、轮叶黑藻、狐尾藻等沉水植物10平方公里,在弥苴河河口以东、向南至双廊天生营以北的湖区建成18平方公里洱海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在鳌山以南至红山之间湖湾建成5000亩洱海水生生物物种种质库(核心区)。


阳南河至大庄之间已建成的4平方公里洱海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示范区,包括水生生物栖息地自然恢复区、湿地植被重建试验小区、尖叶水车前(海菜花)和野菱人工与自然恢复试验小区、大中型底栖生物(螺贝类)种群恢复实验小区、鸟类退化栖息地改造试验小区等试验示范小区,采取湿地植被重建、退化栖息地改造、水生生物区系结构优化及生境恢复、退田(养)还滩、禁渔禁猎、水利改造等技术与管理措施,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探索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与保护方法,为洱海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奠定基础。试验区内引入相关科研单位、小组开展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实验研究及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与洱海管理和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相结合,探索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与保护的系统方法。进行水生植被种群结构优化试验,优化洱海水生植被群落组成,完善洱海水生植被演替系列。


与此同时,在喜洲镇洱海周城湖湾、周城湾以北桃源码头、周城湾以南仁里邑湖湾、阳南河至大庄之间恢复种植海菜花10000亩。


现在,洱海水生生态环境的恢复,已经达到了弓鱼生长的要求。传说中湖水清澈透明,一朵朵随波荡漾的海菜花在水中盛开的美景,又重新回到人们眼前。


弓鱼在水里悠然自得


— 繁殖两批云南裂腹鱼鱼苗 —


2007年,云南科技界传出了一个大好消息:经过多家科研单位的艰苦攻关,已经掌握了野生弓鱼的池塘驯化、人工繁殖、鱼卵孵化等关键技术,先后利用人工繁殖技术,成功繁殖出了两批云南裂腹鱼小鱼苗,并将它们从驯化地迁移到了洱海上游的弥苴河流域。


今年3月,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将科研人员在弥苴河流域人工驯养繁殖出来的20000尾9朝云南裂腹鱼、0.2吨50~100克云南裂腹鱼鱼种投放到洱海中。经过近几个月的跟踪监测,这些投放到洱海中的云南裂腹鱼,生长状况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