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生啦】十五章·曹吉冈作品展

 minye98 2018-05-30


十五章·曹吉冈作品展

学术主持:邵亦杨

主办单位:筑中美术馆

展期:2018年6月3日-7月8日

研讨会:2018年6月3日13:30

开幕式:2018年6月3日15:30



2018年6月3日15点30分,由筑中美术馆主办,邵亦杨担任学术主持的“十五章·曹吉冈作品展”将在筑中美术馆拉开帷幕,届时还将于13点30分举行作品研讨会。本次展览以“十五章”为名,将集中呈现曹吉冈近年来创作的十五组作品,每一组均各自成章,意境悠远。

在曹吉冈学习和创作生涯的主要时期,中国画坛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导,而曹吉冈却反其道而行之,其作品一直有意与现实保持距离。近年作品更逐渐脱离主题、叙事,趋于抽象。

中国传统水墨原本有现代抽象的形式元素,而西方的抽象主义绘画,特别是极简的冷抽象,也受到东方禅宗的影响。艺术家从强大的传统山水中取极少的因素融进风景,从而生成不同于两者的叠加态。这种叠加态是西洋画法的坚固性与传统水墨的流动性之间的一种平衡,具有文化识别上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比确定性打开了更大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正如艺术家在随笔中所言,观者不必用固有的西画或国画的概念来定位其作品——它只是两种表达方法、两种艺术趣味混生而成的另外一种画面的呈现。

曹吉冈的作品跨越中西绘画之界限,以近抽象的巨幅画面表现“崇高”之精神境界,这种崇高不是人对于自然的敬畏或征服,而是人与自然的共融和共存,在看似冷漠的风景中折射出恒古持久的人文关照。

展览将持续到7月8日。


荒寒·1 / Barren Cold 1  195×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8



荒寒·2 / Barren Cold 2  195×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8



荒寒·3 / Barren Cold 3  195×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8



荒寒·4 / Barren Cold 4  195×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8



荒寒·5 / Barren Cold 5  195×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8



喜马拉雅 / Himalaya  400×24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8



冷境·1 / The Scope of Coldness 1  100×16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8



冷境·2 / The Scope of Coldness 2  70×10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8



冷境·3 / The Scope of Coldness 3  70×10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8



无数山 / Myriad of Mountains  350×60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7



陋石 / Ugly Rock  198×15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6



雪景寒原 / Tundra in Snow  120×15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6



广陵散 / Guangling Melody  400×72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2



云台山 / Yuntai Mountain  195×24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11



未完成作品 / Unfinished  400×600cm  

亚麻布坦培拉 / Tempera on Linen  2008





更多作品欣赏



曹吉冈

1955年生于北京

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研修组

1984年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

2001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



曹吉冈选择了坦培拉这种古典油画的材质,但这种材质却又最好地回应了水墨渗染与晕化的触觉与味觉感知诉求,因为坦培拉的画法在技法上要求反复做底,不断打磨,让每一次的痕迹都余留下来,因此形成了一层层透明的痕迹,如同水墨晕染留下的痕迹,似乎每一次打磨都是对消失之物的挽留,仅仅是余痕的不断覆盖。因此,当曹吉冈去画一幅看似风景的作品时,面对一堆山石时,在绘画上却仅仅留下一种余象,这就是他独特地把山石风景以水墨晕染的笔法加以虚化,有时候看到的就似乎是一幅古典宋代的水墨画,画面上大量墨痕流淌下来,整体的气象上保持风景与山水的恢弘气势,似乎就是水墨画经过时间的风化之后留下的一些抽象性的墨痕与墨影,还在呼吸,还在蠕动。



这种余象化的观照方式,让石块有着虚化与厚实的触感,有着渗染与塑造之间的张力:一方面,看似虚化,因为反复的冲淡,以及局部的抽象化处理,画面似乎被一种苍茫而浑然的气息所笼罩,恢弘而沉着;但另一方面,石头质地的触感却又在反复罩染中得以保留,山石有着明确的轮廓与形态,有着强烈的雕塑感,因此虚化并不简单是薄化,也是虚厚,有着内在的厚度,这也是坦培拉带来的强度,与水墨材质不同的地方。但曹吉冈却不可思议地结合了二者。曹吉冈对坦培拉的使用,保留了西方古典绘画技术的细腻与造型,让颜料沉浸进入到布面里面,不同于油画比较注重强烈的表面光感,曹吉冈发现坦培拉更为沉静内敛,更为对应于自己对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那种品质,而且在坦培拉的透明与光滑的触感中强化水性与渗染的水墨性,既能渗化又能造型,在回应着塞尚所面对的疑惑——古典造型的持久坚固性与印象派视觉的模糊变化性,而找到了他自己的解决方式,而且有着温润的玉质感,又是与西方的珐琅触感不同的。



让自然的石块在保持自身的气骨时,还自然地飘散,坚硬的石头开始离散,如同被风吹散,在一片零落的素白中,活化了传统“石如云动”的气感,如丝如缕,化实为虚,化石为雪!这是自然的活化。

——夏可君




云山乱 200x240cm 布面坦培拉 2016



华山之象6 30cm×30cm 2015年



残山 30cm×30cm 2015年



丹崖 30cm×30cm 2015年



华岳 30cm×30cm 2015年



荒芜之山 30cm×30cm 2015年



弥漫-3 120x90cm 布面油画 2015



消散2 亚麻布坦培拉 120×150 2015



清风 30cm×30cm 2015年



吞吐 30cm×30cm 2015年



鸿濛 亚麻布坦培拉 198×150cm 2014



曹吉冈,孤山,190x150cm,亚麻布坦培拉,2014



无题2 亚麻布坦培拉 130×150cm 2014



无题1 亚麻布坦培拉 130×150cm 2014



华山 亚麻布坦培拉 200×240cm 2014




华山之象2 30cm×35cm 2014年



鸿蒙(亚麻布坦培拉) 150cm×190cm 2014年



空山(亚麻布坦培拉) 100cm×120cm 2014年



山水册页4(木板坦培拉) 30cm×30cm 2013年



山水册页1(木板坦培拉) 30cm×30cm 2013年



山水册页2(木板坦培拉) 30cm×30cm 2013年



山水册页3(木板坦培拉) 30cm×30cm 2013年



黄山 亚麻布坦培拉 35×40cm 2013



烟云过眼3 亚麻布坦培拉 240×200cm 2013



烟云过眼2 亚麻布坦培拉 240×200cm 2013



石影 40x35cm 木板坦培拉 2013



敞-16 93x165cm 布面油画 2013


曹吉冈,山水册页,木板坦培拉,每幅30x30cm,2013



《木丹图》 200×80cm   2012年



广陵散(亚麻布坦培拉) 400cm×720cm 2012年



寂静与冥想(亚麻布坦培拉) 320cm×200cm 2012年



《清幽图》 200 ×80 cm   2012年



云台山 240x20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1



顽石2 150x24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0



《荒戍》250×300 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0年



《观山》 140×400 cm 亚麻布坦培拉2009年



残照(亚麻布坦培拉) 100cm×120cm 2008年



云山图3 亚麻布坦培拉 200×400cm 2008



云山图2 亚麻布坦培拉200×400cm 2008



华山图(亚麻布坦培拉) 400cm×280cm 2007年



《云雨半山》 250×150 cm    2007年


西山幽处(亚麻布坦培拉) 400cm×420cm 2007年



曹吉冈,瘦石,亚麻布坦培拉,直径100cm,2007



曹吉冈,绿蚀,亚麻布坦培拉,直径200cm,2007



曹吉冈,朱华,亚麻布坦培拉,直径200cm,2007年




墨石 亚麻布坦培拉 直径200cm 2007


墨石(亚麻布坦培拉) 直径200cm 2007年



潦川 布面炳稀 100×100cm 2002



绛幽 布面丙烯 170×150cm 1998




《幽燕古道》240×110 cm   纸上铅笔  1995年



《古北口》100×150 cm 油画  198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