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亮点 | 文明发展的大动脉:丝绸之路

 恶猪王520 2018-05-30

一、一条通向“西方”的路

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条联系中国和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由于这条道路开始时以丝绸贸易为主,所以人们便称它为“丝绸之路”。


  这条陆上道路从中国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开始,经甘肃、新疆,进而到中亚、西亚,并一直连结地中海沿岸各国。华夏文明和地中海沿岸文明开始时互不了解,到了公元前7世纪左右,古希腊人开始知道有一个东方的古国—中国,但对这个古国文明的情况不甚了了。考古学家已经证实,在丝绸之路没有开通之前,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到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的草原上,已经有人踩出了一条时断时续的草原贸易小道,但这完全不能与丝绸之路相提并论。只有到了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和欧亚大陆诸国才开始有了真正的交往。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古代通商的道路,它更是连接古代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纽带,是东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桥梁,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历史文化大动脉。丝绸之路促使人类文明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交流,不同文明传输着新鲜养分,孕育着新的文化。丝绸之路是古老的中国走向世界、接受世界其他地方文明营养的主要通道,中国文化性格的塑造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


二、时尚品——丝绸

中国人大约在四五千年之前就开始养蚕、种桑、缫丝、织丝,传说中的黄帝的后妃嫘祖就是养蚕的创始人。直到纪元之后的很长时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养蚕织丝的国家。丝绸,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最重要的奉献之一。


  历史上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有两个关键物品,一个是瓷器(“China”一词就与瓷器有关),另一个是丝绸。古罗马称中国为塞里斯(Seres),意即为“丝国”,当时他们听说这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生产丝绸,于是对其有了这样的称呼。


  大约在公元1世纪时,丝绸传到了古罗马帝国,但罗马人当时并不知道它是蚕吐出的丝,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丝绸是从树上摘下来的,摘下来的树皮放在水中浸泡,再用梳子梳理,就会出现白色的丝,这就是丝绸的原料。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喜欢养一种小动物,比金龟子大一些,这种动物养了几年后就会吐出白色的丝来。这都说明,罗马人当时并不知道蚕为何物。


  据说,恺撒大帝非常喜欢丝绸,他穿着丝绸衣服到剧院看戏,轰动全场。丝绸受到了罗马人的狂热追捧,少女们穿着丝绸衣服在街上招摇,有钱人也以丝绸衣服来显示自己的身份。这些导致了丝绸价格暴涨,最高时达到一磅约12两黄金。昂贵的价格并没有阻挡时尚界的兴趣,但却使国家的统治阶层忧心忡忡。由于担心自己帝国的黄金被淘空,罗马元老院竟然通过一项法令,禁止人们穿着丝绸衣服,他们的理由是:姑娘们穿着这样透明的衣服有伤风化。


三、开拓者张骞

     讲丝绸之路,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叫张骞(?—前114),是西汉(前206—23)时期的一位将领,这条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就是他率领一小队人马,在千辛万苦中开拓出来的。人们称张骞“凿空”了西域—意思是本来没有路,是他开辟出来路的。


  汉武帝在位(前140—前87)时,西域有36个小国,这些小国后来都被匈奴征服了,匈奴的力量强大后,对西汉王朝构成直接威胁。西域为匈奴控制,汉朝向西的道路就断绝了。汉武帝为了消除这个心头大患,就派勇敢而有卓识的张骞出使西域,一方面了解西域的情况,一方面意在联合大月氏,以共谋讨伐匈奴之事。大月氏是西域的一个部落,匈奴人曾经杀死月氏王,并把月氏王的头颅做成酒器,二者之间有深仇大恨。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但刚进入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俘获,软禁了十多年。后来张骞逃脱软禁,回到长安,一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两个人。但张骞带回的有关西域的情况,却为汉朝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汉武帝的宫廷中,文武百官听张骞描述西域的情况后,大开眼界。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张骞所走的道路则更远,他还派出副使分遣西域各国。他们到了南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地区,足迹遍及十多个国家。


  经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向西方的道路。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增强汉朝与西域联系的措施,鼓励汉朝人到西域经商。西行道路上的驼铃声此起彼伏,不同文明之间的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商品的交换空前繁荣,中国和中亚、南亚、西亚一直到欧洲的贸易往来真正建立了起来。公元166年,罗马使节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并在长安建立了使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