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的议论文分析说理法

 江山携手 2018-05-30
分析说理方法

      事实摆出来,还需要讲道理,因为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只有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

学习分析说理前,首先要学一点解剖术、透视术。

   (1)分析事物的构成。分析的本义就是把庞大、复杂的事物解剖开来,有人曾给“分析”二字拆字说文,说“分析”就是“八刀劈木头”,这是很有道理的。比如说论述要保护环境,不能只是笼统地说环境保护很重要,而应具体地从不同的角度,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多方面阐述,只有这样,才有说服力。再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先把认识的发展分解成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阶段,是第一次飞跃;第二阶段是由理性到感性的阶段,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就比较具体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特点,使读者对抽象的道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2)剖析事物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事物的诸多要素之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剖析事物的这种联系是一种重要的分析说理的方法。谈“减负”,孤立地阐述“减负”的意义、方法,只能是轻描淡写,不得要领。

要联系家庭、社会的影响具体分析,要着限民族素质的提高,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入阐述,才能把道理说深说透。谈环境与成材,既要分析环境对于成材的重大影响,又要分析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突出主观努力的决定作用。

这样,关系明,事理也就清了。

(3)揭示事物的实质。分析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搬用而是因事见理,揭示内涵。或者先摆事实,边叙边议,在综合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的事理,或者先引用一般的事理、科学道理,然后分析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结论。另外,在驳论或破立结合的议甥、错误的观点加以引申、放大,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使其不攻自破。这种引申分析的方法可以从反面揭示事物的实质。

    分析要讲究客观性、针对性、辩证性。客观事物纷繁复杂,真理又是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想分析客观、说理正确,必须注意克服主观片面的毛病,尤其是青年学生,涉世不深,思想比较单纯,容易意气用事,分析也就容易偏激。议论文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紧扣事实就事论理,要避免装腔作势、事理脱节。还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如中学生负担过重,就要分清什么是负担,什么是过重负担;负

担过重的原因从现象上看是什么,从本质上看是什么,就危害而言,有表层的、近期的,有深层的、长远的,要善于辩证分析。

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分析说理法

1、揭示原因法

观点: 瞬间铸就永恒

     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起儿子。儿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从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挖出一具早已僵硬的盲女人的躯体,她双手上举,手中托着的是她一息尚存的女儿……这两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瞬,而它却永远留在人们记忆深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短暂的一瞬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就是伟大而崇高的母爱!母爱在这一瞬间体现得如此动人心魄!母爱平凡而高尚,它可以让一个柔弱的母亲用自己的死去换取儿女的生。正是母爱的伟大力量使得原本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爱的天使,她们用无数爱的瞬间铸就了一个个不朽的永恒。

   解说:原因分析就是围绕观点,结合事例,问个“为什么”,从而挖掘观点形成的原因。

        标志性的语句:“为什么?是因为”

2、假设分析

观点: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陈景润为了攻下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几十年如一日勤奋遨游于数学王国,终于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发表了著名的"陈氏定理",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可以推想如果陈景润不是孜孜不倦,勤奋不辍,不是演算了一麻袋又一麻袋的草稿纸,他是不可能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

    解说:假设分析就是举出典型事例后,故意假设出一种与事例相反表现的情况,从相反方向进行议论。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则从正面假设,得出的结论都可体现论点的正确。(对此例的分析也可用因果法)

   标志性语句:“如果,那么”“假如,怎能”

3、正反分析法

    观点:名利乃身外之物

      不错,人们记住的是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忠臣屈原,而不是“争宠而心害其能”的谄臣上官大夫;人们记住的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而不是嫉羡妒能的小人秦桧。名利乃身外之物,得到它的多少是以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一心一意为公的人自然流芳千古,自私自利、欺世盗名之徒必然遗臭万年。

解说:摆出正反两个事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述,突出正确与错误,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

4、辨证分析

分析事理,要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1)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我们认识事物时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要全而地认识问题,避

免片面性。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正

面,又要看到反面,这样才不至于使立论走向极端。如“顺境与逆境”这个题目,就要

全面地来分析“顺境”与“逆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既要看到它们对成长有利的一面,

如“顺境”可以使人信心充足,“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等,也要看到它们不利的一

面,如“顺境”能削弱人的进取心,“逆境”能压抑人的积极性等。既不能无谓地肯定

“顺境”,也不能无谓地否定“逆境”,要看到它们在生活中存存的辩证关系,这样对问

(2)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到它和其它有关问题的联系。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例如“成材与条件”这个题目,若论点是“只要勤奋努力,条件再差也能成才”或者“不刻苦、勤奋,条件再好也学不到东西”,这样就比较片面、绝对,没有指出二者的联系。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其主要思维方法是,在论证一个问题时,要把它看成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并揭

示它们内在的规律忖。反对用绝埘不变的、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问题,这样就违背了

事物的客观规律..例如“苦与乐”这个题口,存分析中既要点明这是一对根本对立的

矛盾,但是,也应看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片”后可以“乐”

来,“乐”极也可“苦”生。这佯分析就会使道理充足,说服力强。

    (4)语要准确、严密

    议论文是讲道理的,要讲清道理,就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干¨严惭的推

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常常体现存句子巾的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上。比如,是

用“最好”,还是用“很好”、“好”、“较好”……是用“全部”,还是用“绝大多数”、“大

多数”、“很多”、“一部分”、“一小部分”、“个别”、“极个别”……都要十分注意分寸。

    例1:总之,在人生的道路上,由于人们的条件和主观条件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境遇,有顺境和逆境,幸运与不幸之分。但是,顺境和逆境,幸运与不幸是对立统一的。在顺境中往往包含失败的因素,在失败和挫折中又常常包含有顺利和成功的因素。两者在一定条

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顺境和幸福可以给人以信心,但容易产生骄傲和自满;逆境和不

幸容易使人悲观,造成痛苦,但它也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争精神。

解说:分析时既能看到顺境中的失败因素,又能看到失败和挫折中的顺利和成功的因素,极具思辩色彩。

5、意义分析法

还有德国总理博兰特,19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博兰特高尚得人格魅力。

解说:以小见大,从小事中看出它的不平凡意义,若是正面事例要高度评价,反面事例要加以评析。

此外还有“让步递进法”, 用"即使……"或"更不用说……"引出深入一层的内容剖析;“连类而及法”, 用"无独有偶……"或"惊人相似的是……"引出性质类似的材料,然后把它们加合起来,分析其共同属性.这样就能增加文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四、分析说理的结构安排

1、总分总式

例如:

观点:谈“志”的重要性

法国的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说过:“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立了志,就像机器装上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美国数学航海家纳撒尔·鲍迪奇,从十岁起刻苦攻读,博览群书,立志成为一名航海家,14岁时已崭露头角。他在“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自学了50多种语言,发现了当时航海权威穆尔的《航海实践》中的8000多条错误.经过多年实践,终于创造了“鲍迪奇航海法——依靠星体定位导航”。正是立志使他的生命的火花闪烁得更为绚丽多彩。

解说:这种结构,就是论据开头用概括的句子引出论据,论据叙完后,再加以必要的分析论说,挖掘出论据中与观点相照应的内涵。

2、总分式

例如:

观点:谈“志”的重要性

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不懈,至死不渝,并取得非凡的成就。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由于从小便立下了走遍了三山五岳的宏愿,所以在后来的考察旅行中,尽管多次遇险,危及生命,但是他无所畏惧,一直旅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后人留下了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解说:先用总括句作为领起句,再引出事例。

3、分总式

观点:最可贵的是进取精神

初中时读了王安石的《伤仲永》,至尽仍记忆犹新。仲永幼时确实天资过人,5岁没有念过书就能写诗。可是他的才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开发”,父亲天天带着小仲永到处炫耀,“利其然”、“不使学”,结果几年之后,落得个“泯然众人”的结局。仲永这样一个神童就因为失去了这种“独立的活动”,缺乏进取精神,才导致“泯然众人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一篇反面教材。

解说:先叙论据,再做分析。

范文鉴赏

 文一:                 “长”与“短”的辩证

    看了《鸟的评说》,有一感受,那就是互相拆台:麻雀笑燕子,燕子说黄鹂……苍鹰有揭麻雀的短。掩口而笑,它们都以自已所谓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其实,自认“长”的不一定长,批别人“短”的不一定“短”。

    在麻雀看来,燕子是“怕冷的懦夫”,而存苍鹰看来,麻雀又“寸光鼠目”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认为燕子是懦夫,麻雀是鼠目寸光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从生物学的角度说,那是各种鸟的生理特点决定的。燕子在南方过冬,麻雀在低空飞翔,百灵歌声悦耳,苍鹰高空翱翔……别人具有你不具备的特长,是不是错误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占训,用在这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明白长与短的辩证关系。

    毕加索能不能笑贝多芬?爱因斯坦能不能笑爱迪生?莎士比亚能不能笑拜伦?每个人都在某一方面至多某几方面有优势,别人又自有别人的优势,岂能说高楼不如平房,花不如树木,茶不如咖啡?关键在于哪几个更加切合自己的实际,哪几个更利于展示自己某方面的天赋。毕加索是伟大的画家,是画家就足够了,我们不能因为他别的方面不足而妄加否定,那就完全是“求全责备”了。花有花的娇艳,叶有叶的绿嫩.天有天的辽阔,地有地的无涯。如果把所有的美的风景集中于一体,那么,千人一面,世界还会多姿多彩吗?就谈最贴近我们学生的话题来说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见解、审美观。这样生活才有情趣,世界才有生机。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一套,或者说把自己的所谓长处强加于人,苛求雷同,这无异于扼杀个性,扼杀生命。

    再回到我们的《鸟的评说》,你可有新认识?我们不想批评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只想让它们明白:生命在于个性,不求一律,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正视别人的长处,世界会更美好。

    解说:这道作文题从所给的材料来看,几个动物只看到对方缺点,没有全面地看问题因此,作者分析了长与短的辩证关系,并联系实际指出,将自己的长处强加于人,苛求雷同这无异于扼杀个性,扼杀生命。文章从几种鸟的习性人手,联想到人类,层层推理,说服力强。

文二:

小心这把双刃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现今,他们又向移植人的记忆发起了冲击。在人们想像着移植实现后的种种美妙情景时,我却要浇一盆冷水——小心这把双刃剑。

    诚然,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那么社会上的每个人只要学习掌握一门技术,再彼此移植,就可以使每个人都成为高精尖的全面人才。对于我们的建设可谓大幸。但是别忘了,这是一把双刃剑,在杀伤了别人的时候,也杀伤了你自己。首先,这其间充满了极端的不公平性。设想,一个人勤奋刻苦,忘我学习,终于掌握了一门技术,而另一个人好吃懒做,却

坐享其成,只要记忆一移植,他同样掌握了前者付出巨大努力才换来的成果。人类不断地求学,学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技术,更是学习一种刻苦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勇气和百折不回的毅力。就这么简单地一移植,难道我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都不要了么?决不能!因为只有它们才是人类不断进步、不断成功的真正法宝。简单的记忆移植,只能造就出高智商、低情商,满腹经纶却又半点苦也吃不起的废物,而不是合格的建设者。

    其次,这种移植可能会使人类的个性泯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思想和种种隐秘,都有自己的痛苦与欢乐。倘若一移植,那每个人的思想都不成了一样的了?那我们还能称之为人么?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思想都一样,个性都一样,那还有什么生活?且不谈个人的隐私权无法得到保障,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这也是最大的悲哀。活在地球上的,不过是一些相貌不同的思想克隆者罢了。

    最后,别忘了这种移植可能会带来的最大危机:如果是一个善起的人的思想被移植了,那倒无妨,倘若是一个坏人呢?比方说如果有人移植了希特勒的思想,那这世界还有安宁之日吗?那样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有句话说得好: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在毁灭文明。环境污染,克隆人的危机,千年虫,这些都是最好的例子,移植记忆同样存在着危险,因此,我不禁要提个醒:小心这把双刃剑!

    评析:

本文将“移植人的记忆”比作一把“双刃剑”是十分熨帖准确的,它不仅表明了作者对“记忆移植”的鲜明态度,而且凸现出辨证分析、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既然是“双刃剑”,当然不得不顾及“美妙”的一面一——杀伤别人。但重点论证了为什么要“小心”,作者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以“首先”、“其次”、“最后”开头的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小心”的理由,最后引出“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在毁灭文明”,深刻而富于哲理。全文说理透辟,行文如“风行水上”。

文三:

.驳“逆境出人才”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曾经这样说。“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道路。”拜伦

如是说。确实,古往今来,许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是如此。他们从不幸和厄运中挣

脱出来,闯上了成才之路,干出了一番事业。

司马迁着手写《史记》时含冤入狱,惨遭腐刑,其后任中书令,又被侮辱,而每觉白伤与痛恨。他那前无古人的巨著《史记》,是在逆境之中多年发愤写成的。古人能在逆境中奋起而成才,今人更是如此。大家熟知的张海迪,以自己的实践表明,纵使身体不幸残疾了,只要不在逆境面前低头,那么她依然是个强者。她那闪光的生活道路上的熠熠光辉,正是由于逆境的衬托,才显得格外璀璨夺目的。她的人生价值也正是在与逆境、厄运的顽强搏斗中,才得以实现的。

    然而,诚如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这句话不仅精辟地概括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而且形象地阐明了

外界环境并不是成才的绝对条件的道理。逆境有时还可以毁才,因为逆境磨砺人,也能磨

损人。例如,文化大革命中,有多少胸怀大志,准备在学术上、事业上大有作为的人,被这场浩劫一骨脑地投入逆境。残酷的斗争,无休止的批判,把成千上万个有志者的良好愿望、美好理想击个粉碎。那样的时代,那样的逆境,得以成才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在现实生活中,

又有多少人不堪生活的重负、疾病的折磨、流言的包围,经受不住逆境的考验,悲观失望,

消极处世,听凭命运的摆布。

    可见,逆境与成才并无必然联系,成才的关键在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即主观努

力。环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只是外因,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即人们自身。那么,

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同样能成为有用之才.

 

思考:1、本文是怎样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的?

2、叙述论据时采用哪种形式?分析说理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四:

材料: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篇议论文。

诚实就是财富

     一名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事实就是。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

思考: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分析说理的?

文五:

 

说“孤独”

孤独,如果不是性情怪僻、心理阴暗、思想缺乏健朗,那么往往就是人物卓绝。太美丽的人容易孤独,因为她难以找到如意的伴侣;太优秀的人容易孤独,因为他超凡脱俗;胸怀大志的人容易孤独,因为他缺少知音;身怀绝技的人容易孤独,因为他没有敌手。林黛玉是孤独的,屈原是孤独的,俞伯牙在失去了钟子期后只好摔琴谢知音;鹰是孤独的,考虑是孤独的,斗牛在失去了对手后是一头撞在了碾盘上的;诗是孤独的,哲学是孤独的,艺术一旦进入了审美的圣殿也必然是拒绝平庸的。

孤独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以孤独为伴,能够透视人生。能够耐于孤独的人,成长的艰辛苦涩不会使你沉沦;平谈的岁月不会成为断送你人生的急景流年。失败后的孤独,能够让你重新崛起;成功后的孤独,更不会让你在狂热中迷失自己。

齐白石说:“画者,寂寞之道。”爱默生说:“有些声音是在孤独时才听见的,在人群中它们会模糊消隐。”多少关于孤独的深刻而优美的表述,都具有一种哲理的高度。

黑格尔二十三岁获得哲学学位后,不为热闹的文坛所动,终于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检点爱因斯坦一生的丰硕成果,几乎无一不是独辟蹊径、冥思苦想的结果。陈子昂千古独步,才唱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登幽州台歌》。

因此,斯·茨威格说,全人类优秀人物的经历表明:“真正的伟大是孤独,哪里没有伟大的性格,哪里就没有伟大的人物、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功业卓著的男子汉。”可见,孤独是灵魂的“过滤器”。天才只有在孤独感中才能成长。

然而,孤独毕竟不同于无聊,孤独是一种深层次的成熟,是一种对理想的刻意追求所产生的良性心态和行为,揭开孤独的纱帘,你会看到一片澎湃的大海。而无聊,在夕阳的照射下,伴随着它的将永远是那斜长的影子。有些人是孤独的,但他们并不无聊;有些人是宁肯无聊也不甘于寂寞,那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是空虚的、孤独的。

孤独是一种超脱,它植根于人类因终极关怀而生的忧患意识。因此,它可以使人心理更集中、更炽热、更自觉地投入和进入超前性的思考,以至于有所发现和创造,喜欢喧嚣张扬的人,乐于沉湎在世俗的欢乐里,永远也无法品尝到孤独之美——心灵幸福的高峰体验,因为欢乐揭示不了最深刻的真理。

高山是孤独的,因为它挺拔;大海是孤独的,因为它没有影子;黄金是孤独的,因为它喜欢缄默;冬天是孤独的,因为它贯于孕育。

总之,孤独之中蕴藏着一种力量,如同子弹蕴藏在枪膛里。经受了“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感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寥落,“高处不胜寒”的凄清,便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

思考:本文突出的说理方法是那种?

三 、写作训练

1、片断写作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在人类社会中,对手可以说是人类生命中的盐,少了它,生活会淡而无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碰上对手。如何看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要求:

请以“对手”为话题,确立一个中心观点,写一个议论文小片段:结合恰当的事例,运用各种说理方法深入分析,300字左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我思考,故我存在。

   (2)举起手来,你会发现,手永远比头高。

     以这两句话所蕴含的道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白拟,注意辩证思维,不少于

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侧站立,左侧急行”是乘坐传送式电悌的国际惯例,目前大多数中国人。

了解这一国际约定俗成的规则。北京为保证地铁有序有效的运行秩序,提高市民

文明素质,今年1月5日开始推行这一文明乘梯规则,与国际接轨。中国加入“世贸

后,有很多“约定俗成”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不断学习的。在日常的]j作、学习、交

往中,也有许多的规则是需要我们不断了解、不断学习的。“不断了解,不断学习”是

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请以“不断了解、不断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

信念,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是“不断了解,不断学习”的范围之内。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接纳百川,滋养万物,调节气候,这是海洋的责任;遮蔽大地,涵盖土壤,清新空

气,这是森林的责任;染绿山野,养育牛羊,美化环境,这是花草的责任……只有万物

都尽了责任,大自然才能保持平衡,充满生机。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只有人人都尽到

自己的责任,我们的社会才能保持活力,健康和谐地发展。年青的朋友,你当如何呢?

    请以“我的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白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