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绿孔雀最后的栖息地

 nqdeshen 2018-05-30

       

(雄性亚成体)

孔雀分为蓝孔雀和绿孔雀,人工喂养的基本是国外的蓝孔雀,中国本土的绿孔雀亚种只存在于野外,体型较蓝孔雀更大、更加威严端庄,且数量稀少。2016年11月的一天,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周边开展鸟类监测项目时,发现了绿孔雀最后完整栖息地;而最近一座水电站的兴建,即将彻底淹没这块绿孔雀最后栖息地的新闻,更是引起了国人关注!

        3月15日,野性中国、我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带队,为了抢在绿孔雀“中国最后一块完整栖息地”被破坏之前,寻找到切实的影像记录,为绿孔雀发出也许是最后的求救信号!

                                         支离破碎的栖息地

(触目惊心的水电站建设现场)

车行在电站建成之后即将被淹没的省道,山路人迹罕至,只有偶尔驶过的大货车扬起遮天蔽日的尘土,几乎看不见几米之外的路况。沿着深切河谷的半山腰修建的道路,我们的车驶过绿汁江一段残存的葱绿茂密季雨林,就到了绿汁江与戛洒江的汇合口,前面就是电站,开始大堵车。两岸的山体已经看不到几棵植物,灰土色的山体都是道道伤痕,入夜,工地的大灯亮起,照亮了林立的机械臂和钢筋混凝土林,像极了末世电影中的场景。

         次日清晨,小分队终于靠近了绿孔雀栖息地附近的最后一处小村落,在这里我们要与一位当地村民杨老会合,他家附近是前往该栖息地的最适合的歇脚处。在他家我们见到了杨老太太,知道我们是来找绿孔雀的,说如今可不好见了,她年轻的时候,这里的绿孔雀可是多的,经常能看到二三十只一起呼啦啦从山坡上飞到河谷里喝水觅食,晚上这绿孔雀鸣叫起来满山都是回响,虽然如今依然能听到绿孔雀的鸣叫,却只能偶尔见到几只。

(绿孔雀必须的栖息地环境)

        既然还能见到,我们的希望就大了一些。绿孔雀一般到傍晚时会到河滩觅食喝水,我们时间还来得及,小分队立即收拾好设备,徒步下山。深切河谷南面山体陡峭,植物种类极为丰富,而对面的山体由于挖矿和修路,森林破坏较大,裸露出大片的黄土,留给绿孔雀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多了。

                              记录下绿孔雀的高清影像

         下午17时30分,上游的水坝开始放水,水面升高了约10cm,还好没有淹没河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阳渐渐落到了山后,水面开始回落。下午6时46分时,笔者发现隐蔽帐对岸河滩沙地上出现了墨绿色的身影——是绿孔雀!这是一只雌性成鸟,高大,羽色鲜艳。千百年来奔流的河水,将此处冲刷出一片沙石滩,山脚下沉积了细沙,绿孔雀就在这片小小的细沙滩上觅食,来回踱步。它十分警觉,每次低头觅食之后,迅速抬头张望四周,再继续觅食,一直小心地尽量将身体隐蔽在矮草丛中。一会儿就隐入矮林中不见踪影。几分钟之后,另一只从河的这一岸高处飞下来,落在乱石滩上。我们终于看清了它的身姿:这也是一只雌性成鸟,长颈,直立的枕冠,两翅稍圆,尾羽颜色暗淡,平扁,稍呈凸尾状,尾上覆羽呈现非常华丽的蓝绿色。她悠悠然在石滩上漫步,觅食,时不时抬起美丽的颈项环顾四周,慢慢地踱步隐入了水边的矮树丛。

(亚成体雄性)

          天色快要黑了,根据以往的调查资料以及杨老的经验,绿孔雀已经不会再在河滩出现。小分队决定会合,返回杨老家,激动人心的是,另一边的隐蔽记录点也有收获——拍摄到了一只雄性绿孔雀,在石滩上喝水之后,转身露出他带有金属反光的眼状斑,华丽巨大的羽屏——也只有在这样的谷地,雄性绿孔雀那巨大的羽屏才有“用武之地”。

         第一天的记录收获简直令人激动之心无以言表:第一,在恐龙河保护区外,绿孔雀的栖息地确实存在;第二,切实地记录到了在该栖息地的绿孔雀;第三,关于栖息地的调查证明,绿孔雀必须要在这样的河滩觅食、求偶,一旦这些河滩不复存在,那么绿孔雀将无法生存。

(绿孔雀雄性成体)

                               绿孔雀对栖息地要求极高

        小分队进一步对地貌、森林和气候的观察,证明的绿孔雀对栖息地的要求极高:

        栖息地:主要选择乔木林、离水源距离小于100m,遮光度小于20%,土壤干燥。季雨林是他们的主要栖息地。分布区内热量较为丰富,温度年振幅不大,全年多分为干湿两季。落果多、接近水源、坡度小、乔木盖度和胸径大的地区为它们的主要觅食地。食物、水源、地形和隐蔽条件对绿孔雀选择栖息地都有影响。

        食性:植物的嫩芽、嫩枝、花蕾,植物种子(野生豆科植物种子)和果仁,以及春秋两季农田中的荞子、麦子、豌豆等,蚁科的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也是绿孔雀嗜好的动物性食物,常在雏鸟期大量食用。

       早在2014年,恐龙河保护区就开始利用红外相机对绿孔雀进行监测,在保护区内架设的这些相机记录下了大量的资料,但是,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这些资料一直都秘而不宣,偶尔见于几篇学术论文,并没有切实的发出声音,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这片栖息地不为人知,在戛洒江一级电站的环评文件中看到的相关内容仅仅是一句话描述:“一般认为施工对其在保护区分布并没有显著影响”?!而野性中国的实地考察证明,该栖息地位于戛洒江一级电站上游的支流,最低海拔为613米,水库蓄水后,正常蓄水位为675米,即使是死水位,海拔高度也达到了640米。

(绿孔雀夜宿在高大乔木上)                              

                保护区越来越小  偷猎时有发生

        恐龙河保护区自2003建立以来至今,保护区范围先后历经三次调整,但奇怪的是面积每次都在不断减少。当地的百姓也根本不知道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偷猎捕杀行为一直未曾绝迹。

        最为严峻地是,人为对栖息地的巨大破坏,将使绿孔雀遭到“团灭”。季雨林为绿孔雀主要栖息地,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原始季雨林已基本消失,只有残存的零星小片分布在河谷以及地势较为陡峭的地带。但这样的小片的分布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水电站建成蓄水前“清库”时水位线以下的植被全部要砍掉,绿汁江、戛洒江现在仅剩的原始季雨林、疑似热带雨林均将面临一场浩劫,恐龙河下游的绿孔雀小种群估计要全部灭绝。在此次调查中,沿着218省道,从戛洒江一级电站(海拔约544米)开始,大面积的森林破坏已经开始,施工人员说附近的山头几乎全部被淹没。耕地、附近的农家以及在这片森林生存的万物生灵将无一幸免。

(一只绿孔雀从施工现场旁飞过)

(绿孔雀的羽毛)

(绿孔雀爱吃的虫豆)     

    入夜,绿孔雀的高亢的鸣叫在山谷中回荡,阳春三月,正是这“百鸟之王”繁衍生息的时间,这片“最后的完整栖息地”,或许是绿孔雀最后的家园……(本文特别感谢野性中国给予的大力支持!)

小知识:

绿孔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大型鸟类,其体长180—230厘米,头顶一簇直立的冠羽,雄鸟体后还拖着长达一米以上的华丽尾屏,极为醒目。历史上,云南多地曾有野生绿孔雀分布,但近年来,由于赖以生存的河谷地带的生境遭到破坏,绿孔雀分布区正在迅速消失和退缩,数量急剧下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的濒危物种(EN),野外种群不足1000只。


  奚志农  张炜  婉蓉 文/图  

(水电站施工现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