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德历史名人孙韶

 zjshanshi 2018-05-30


​    在梅城城墙外的严州文化公园里,竖起了几尊铜铸塑像。其中最大、最突出的,要算大南门和定川门之间的“孙韶—沙场点兵”。这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建德籍的吴国将领孙韶的。

孙韶(公元188年—241年),是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时代东吴的一位建德籍的著名将领,是有文字记载的本土第一位历史名人。

他的身世和功绩,史书《吴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中都有较多篇幅作了详尽的记载。

据史料记载,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孙韶的伯父孙河被被叛将杀害。十七岁的孙韶就收拾孙河统管的残部,修缮整治京城,修筑城墙楼橹,修理兵器设备,做好防御外敌入侵的准备。孙权得到京城叛乱的消息,从椒丘赶回京城。经他试探后发现孙韶防备森严,善于用兵打仗,于是很是器重,并授权他接替伯父孙河的校尉之职,由他统领伯父的部队,管理曲阿、丹徒二县,一切按照旧制施政,有权自主安置任用下属的长官。

孙韶作战勇猛,治军有方。之后,他被升迁为广陵太守和偏将军。

那时候还没有建德县,我们这一带属于吴郡的富春县管辖。到了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吴王孙权为表彰孙韶建功立德,升任他为杨威将军,并封他为建德侯,划了以梅城为中心一块方圆三、四百里的地盘作为他的食邑,由他管理。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吴王又把孙韶管理的这块地方从富春县分割出来,新设立了建德县,县治就在现在的梅城镇。这就是建德县的起源。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孙韶被调到北部边境担任镇北将军,以防御魏国军队。孙韶在边陲十多年,善于训练、培养、选拔官兵,他带的兵都很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他警惕性很高,并且能够知己知彼,因此在与魏国交战中很少打败仗。魏国军队或来投诚归附,或因畏惧吴军而被迫撤兵后退到很远的位置,吴魏边境数百里竟成了无人区。

孙权西征后,一直到还都武昌,跟孙韶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了。最后到孙权还都建业(南京)的时候,孙韶才有机会上朝觐见。孙权问他,边疆要害地方关隘,远近各处人马多少,各处魏军将领叫什么名字,他都有问必答,说得准确无误。那时候的孙韶,身高八尺(注:三国时代的一尺约为24.1厘米,八尺就有1.93米),仪貌举止温雅。孙权当时非常高兴,说:“我好久没有见你啦,你更加长进了!难道不该给你加官进爵吗?”于是,又给他升迁为幽州的主管官,还赠假节(相当于尚方宝剑,可代表帝君孙权的授权,处决中下层违法乱纪官吏)。

赤乌四年,孙韶去世。他的长子孙楷被任为武卫大将军、被封临成侯。他的次子孙越承袭建德侯爵位,任右将军。三子孙异任领军将军。四子孙奕任宗正卿,五子孙恢,任武陵太守。

孙韶的后代世居在梅城镇。到了五代时,为避乱而迁居到马目的孙家山(现在归属于下涯镇丰和村)。如今,孙韶后裔不知已经繁衍了多少代,也无法准确统计出有多少人口了。只能说,凡是孙家山孙姓的族人以及由孙家山外迁的孙氏后代,都是孙韶的后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