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哥开讲 | 第一讲 皮书·语言生活·语言生活派(音频 文字)

 pxiang818 2018-05-30

1. 皮书·语言生活·语言生活派 来自北语语标 17:31

  

  各位朋友,我们语标公众号从今天起正式推出“标哥开讲”。所谓“开讲”,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时评,也就是像新闻评论一样来表达对最近一些事情的看法;可以是微讲座,也就是像做学术报告一样来介绍某些重要的学术成果和学术观点;也可以是微讲堂,也就是像普及宣讲一样,宣传某些被大众忽略的重要知识。“标哥开讲”一开始出现的频率不一定会太高,但小标哥一定会选择最适合讲、对听众最有用的内容来介绍。“标哥开讲”无意走网红路线,但我们尽量要让内容对得起花时间停留在我们公众号上的读者和听众。当然,小标哥更希望我们的团队里能够出现更多的小标姐、小标弟一起来承担开讲的工作,因为多一个人就多一个视角,多一个人就多一块领域。但愿更多乐意“发标”的同仁与我们一道,把这个栏目做好。


第一讲 皮书·语言生活·语言生活派

1

语言生活派的价值取向

    语言生活是一个近些年越来越进入中国语言学话语中心的词语。为什么这期开讲要关注这个词语呢?因为国家语委“语言生活皮书”系列昨天刚刚发布。今年的“语言生活皮书”延续了去年形成的白、绿、蓝、黄皮书系列,包括白皮书《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蓝皮书《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黄皮书《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四种。在四种皮书中,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是历史最悠久的,2004年筹编,2006年出版。可以说,我们今天说的“语言生活”概念虽然很早以前就有使用,但它逐步进入中国语言学话语中心的步伐其实是由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来带动的。

    与“语言生活”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语言生活派。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出版十周年的时候,一本讲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十周年历程的纪实作品《家国情怀——语言生活派这十年》也同期出版。可以看到,作者邹煜老师把语言生活派十年的关键词定位到了“家国情怀”上。很多人问,语言生活派既然自成一派,那么它有什么特别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小标哥的回答是:语言生活派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学派,而是一个学术群体,定义这个学术群体的关键语叫做“共同学术价值取向”。李宇明教授在《语言生活与语言生活研究》这篇文章里指出,中国语言生活派的基本学术主张可以表述为“就语言生活为语言生活而研究语言和语言生活”。他把中国语言生活派的重要学术观点总结为如下七个方面:

1

关注语言生活,引导语言生活,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2

语言是资源,要珍惜它,爱护它,充分开发利用它,以期获取最大的语言红利。

3

尊重各社区、各群体的语言权利,主张文化上平等、交际上互有分工的多语主义,使各种语言及其变体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相辅相成。

4

加强语言教育,努力提升个人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

5

推进政府和学界的社会语言服务,关心国际、国家、领域和家庭的语言规划,着力打造学界与社会的智力“旋转门”,探索用社会话语表述语言学研究成果。

6

语言学发展的原动力是解决社会前进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它需要多学科共治,需要多种研究方法共用,需要重视实态数据的收集与运用。

7

信息化为语言生活提供了虚拟空间,为语言运用提供了语言技术和新媒体平台,为语言研究和语言规划提供了新手段。要全力促进语言信息化,积极利用语言信息化成果,过好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

这七条学术观点其实就是七个学术主张,每一个主张都包含了明确的价值取向。而把这些主张总起来看,里面有一条总的学术价值取向就是“语言学发展要解决社会前进中遇到的语言问题”,这也正是把语言生活派的关键词定位在“家国情怀”上的原因。


2

社会大众对语言学了解甚少的原因

    在小标哥看来,语言学学术价值取向问题的解决应该先于具体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在传统的语言学学术评价中,一项学术研究搭载了怎样的价值观往往不是评价的核心,或者说,人们更看重一项研究是否能“为往圣继绝学”,而不太看重它能否“为万世开太平”。当然,小标哥首先认为,无论是“为往圣继绝学”还是“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语言学研究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两者可以偏废某一方。从传统的坚守“为往圣继绝学”的语言学迈向现代的重视“为万世开太平”的语言学,需要的是语言学自身一部分力量的革故鼎新。


    语言学界经常说,整个社会对语言学不够重视,社会大众对语言学了解太少,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由语言学自身有意无意把自己当成“绝学”而造成的。小标哥曾经参加过一个学术论坛,主题大致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学研究。我想,论坛主办方提出这个主题的目的大概是要讨论人工智能时代语言学研究应有何新的转向,但小标哥听会听下来,听到更多的声音是在说“大家不必过于惊慌,人工智能一时半会儿还取代不了语言学家,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语言研究还有足够的用武之地”。从这种声音来看,语言学总的来讲还是一个传统性比较强的学科,直面社会快速变化、解决社会关切问题的锐气并不十分充分。目前,语言学对社会的贡献度也许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这也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这个学科的疏远。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别人问你学什么专业,如果你回答“语言学”,那么下一个问题十有八九是“你学的什么语种”。真正学过语言学的人一定明白,这个问题问得完全不在点上,原因就是提问者几乎完全不了解语言学是做什么的。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语言学自身要摆脱尴尬,可能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部分力量来重建新的学术价值取向。可能正确的价值取向当然有很多种,而语言生活派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语言学发展要解决社会前进中遇到的语言问题”,一定是其中一种。


3

“语言生活”观念的应用

    小标哥很难在“标哥开讲”中花很多时间来解析这种学术价值取向,不过十几天前发生的一则新闻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语言生活派价值取向的意义。5月17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宣布,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计划到2020年,这门必修课将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课程负责人彭刚还说:“《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邱勇与课程负责人刘勇(格非)教授、彭刚教授合影 

来源:清华新闻网

    

    很显然,清华大学的《写作与沟通》课是一门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课程。近年来,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低下引起了大学教师乃至社会各界的频繁吐槽。这一方面是大学语文教育缺失带来的弊病,另一方面也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目标不明带来的后果。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社会语言应用问题,在语言学当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国语言学界,研究语言教学、语言习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但这种强大背后的力量配比并不均衡,体现出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研究占大头,母语教学与习得研究受轻视甚至被忽略。或者说,我们只研究外国人怎么学汉语,中国人怎么学外语,却一般不怎么研究中国人怎么学汉语。中国人学汉语,日常生活的“听”和“说”是容易学会的;“读”比较难一些,需要在正式教育中学会;而“写”以及与“写”有类似特征的高水平沟通则是最难学的,需要有严格的训练。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对“写”的教育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也许你会说,小标哥你说得不对,写作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值,你怎么能说基础教育不重视写作呢?小标哥想说,这正是目前很多人都有的思维误区。这一误区的破解就要靠树立“语言生活”的观念了。基础教育对写作的不重视,不在于训练的课时太少,而在于方向有点走偏。我们说,语言生活派的价值取向是“解决社会前进中遇到的语言问题”,但目前的基础教育写作教学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分析我们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语言问题,就着急下手。大概在二十年前,语文教育界曾发生过一次关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基本上是“人文性”发生了觉醒,而“工具性”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语文的读写教学实际上偏向了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而对无甚文采可言的应用文则重视不足。但是,在现实的语言生活中,到底是文学写作更重要还是应用性写作更重要呢?我想,毫无疑问是后者。当然,小标哥并不是说文学写作不重要,事实上,小标哥自己在上中学时就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学校的文学内刊上还出过小标哥的散文专辑。但是,在现代社会的语言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毫无疑问是少数人的事,逻辑性的应用写作才是大多数人的事。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文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说,任何一个想往高处发展的人都必须具备合格的文案能力,其核心就是胜任各种正式语体文案写作的能力。这种语体应用能力的培养难度是比较大的。比如说,要一位论文高产的学者去帮助政府部门做调研并起草文件,他未必能完全胜任,这就是因为论文的语体跟政府公文的语体虽然都是正式语体,但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还是要通过训练才能掌握。现代人就应该让自己具备在各种正式语体之间穿梭的文案能力,可以说这就是现代语言生活对人提出的要求。


    好,说到这里,“社会前进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显然已经有了,那么语言学应该怎么做呢?前面说过,目前的语言学对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不重视的。但是,以语言生活派的价值取向来看,类似的问题恰恰是语言学应该加以解决的,也恰恰是推动语言学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小标哥简单一想,就能想出很多语言学可以做的事。比如说,可以去揭示各种语体的特点,可以去总结各种语体的修辞策略,可以去研究各类文案语码习得的规律,可以去研究母语写作教学的方法,也可以去调查各种社会群体文案语码使用的特征。了解语言学的同仁应该知道,上面小标哥说的实际上就是面向应用的语体学研究、修辞学研究、语言习得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社会语言学研究。当然,在信息社会,解决问题一定离不开信息技术。在上述研究背后,我们完全可以使用语料库技术为具体研究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此外,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考虑的也许还有两个问题:学生学写文案,最好能由计算机来自动评阅,自动给出修改意见;当这种学习耗费人类大量精力时,最好干脆由计算机来代替人类,人类只要给出最基本的信息,写作干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样看来,语言生活派确实不体现为单一的学科、单一的理论、单一的方法,而是体现为一种价值取向的倡导和引领。


    说到这里,小标哥似乎已经说得天马行空了。但是,小标哥相信,虽然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时代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来临,但“语言生活”的观念、语言生活派的价值取向显然已经开始搅动人们的想象力,显现出更新气象的巨大作用。


4

结语

    最后,小标哥为大家总结一下本期“标哥开讲”的三个要点:


1

语言生活派的价值取向是“要解决社会前进中遇到的语言问题”,相比于传统研究“为往圣继绝学”的取向,语言生活派更愿意“为万世开太平”。

2

语言学要摆脱自身不被了解的尴尬,就需要有一部分力量来重新构建自己的学术价值取向,而语言生活派的价值取向显然是很好的选项之一。

3

语言生活派不体现为单一的学科、单一的理论、单一的方法,而体现为一种价值取向的倡导和引领。


    好,感谢您收听或阅读本期的“标哥开讲”,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发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