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吗?

 松竹同音 2018-05-30


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将“六出祁山”作为他一生最精彩的事迹世代相传。

实际上,诸葛亮“六出祁山”不是真的。“六出祁山”是经过演义的诸葛亮北伐曹魏。

诸葛亮     《三国演义》电视剧照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主动出兵的有五次,出祁山的仅有两次。

蜀汉建兴四年(226 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亡,魏明帝曹睿即位。诸葛亮认为此时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良机。

蜀汉建兴五年(227)春,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书《出师表》,请兵北伐曹魏。刘禅允准。三月,诸葛亮率军十万,从益州(今成都)进入汉中,扎营于沔阳(今陕西省勉县),设丞相府,实行耕战,伺机北伐曹魏。

古阳平关位于陕西勉县武侯镇莲水村,始建于西汉。它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与汉江南岸的定军山、北岸的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控扼着由汉中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是汉中盆地的西北门户。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设丞相府,以这里为根据地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北伐曹魏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四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命赵云、邓芝率一支兵马作疑兵,摆出从褒斜道进攻关中的态势,吸引魏军,自己则亲率主力六万,取陈仓道转祁山道,进攻祁山。蜀军训练有素,士气旺盛,军纪严明,势如破竹,占领了魏地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智收魏将姜维。关中震动。魏明帝令曹真坚守陈仓,令张郃率精兵五万从长安出发抵御蜀军。张郃与蜀军主力战于街亭(今甘肃秦安县陇城镇)。蜀将马谡违反诸葛亮指示,在街亭山顶扎营,魏军断蜀军吃水之路,蜀军恐慌,被张郃所败。街亭失守。诸葛亮迁移西县(今甘肃礼县红河乡)民众千余家退回汉中。赵云所率疑军知大军已退,也徐徐退回汉中,撤退时,为了阻止魏军的追击,烧毁了褒斜道上赤崖(位于今陕西太白县红崖村)以北的百余里栈道。诸葛亮为了申明法度,挥泪斩马谡,并自贬三级,行丞相事。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三国街亭古战场遗址位于甘肃秦安县陇城镇。 三国魏蜀街亭之战发生在这里。街亭因“马谡大意失去街亭”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名扬天下。

在这次北伐前,蜀将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谋”,即由他率精兵五千,取子午道出秦岭,偷袭长安,由诸葛亮率主力取褒斜道出秦岭,进入关中西部,两面合围,夺取长安。诸葛亮以为此非万全之策,未予采纳。因有诸葛亮此次北伐失败的事实,使历代研究者对诸葛亮路线和魏延路线孰优孰劣争论不休。

五月,诸葛亮想魏军攻伐吴国,关中空虚之机再次北伐曹魏,但蜀国群臣多以街亭之败而反对。十一月,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书《后出师表》,请求出兵北伐。刘禅应允。十二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率八万大军,取陈仓道,翻越秦岭,出大散关,抵陈仓。因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魏将曹真预计诸葛亮将会从陈仓道出秦岭,攻击陈仓,故派大将郝昭、王生据守陈仓,增筑城池。诸葛亮围陈仓城后,先后采用劝降、云梯、冲车、土填、挖地道等方法攻城二十多个昼夜,终未攻克。因久攻不下,粮草不济,又闻魏援军将至,诸葛亮被迫返回汉中。蜀军撤退时,魏将王双尾随紧追不舍,被诸葛亮伏兵斩杀。第二次北伐又以失败告终。

在宝鸡市南的冯家塬顶上有一座诸葛大殿。殿前的石碑记载,此处为“诸葛山”,“诸葛亮出散关,回陈仓,在山上屯兵”。清乾隆《重修凤翔府志》载,诸葛山为“诸葛武侯屯兵之处”。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神像。冯家塬位于清姜河东岸,控扼着陈仓道北口。若诸葛亮确在此屯兵,应是在他的第二次北伐中。摄影/刘希平

蜀汉建兴七年(229年)一月,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陈式,取陈仓道,转祁山道,进攻武都(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和阴平(今甘肃文县)二郡。魏将郭淮领兵来救,当听说诸葛亮率军阻挡后撤退。蜀军顺利占领武都和阴平。诸葛亮安抚了当地的氐人、羌人,留陈式据守,自己率军返回汉中。第三次北伐结束。

第三次北伐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唯一一次以胜利而告终的战役。因此战获胜,后主刘禅复拜诸葛亮为丞相。战后,诸葛亮在沔阳(今陕西勉县)汉江北筑汉城,以御魏军从陈仓道来犯;在城固筑乐城,以御魏军从傥骆道或子午道来犯。

陕西略阳县城坐落于嘉陵江、西汉水和白龙江的交汇处。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曹魏时,派大将陈式西出阳平关,经陈仓道,取武都(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阴平(今甘肃省文县)两郡。随后,陈式退至此地置武兴督并筑城设守。此为略阳县城建城之始,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摄影/杨庆

蜀汉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率八万蜀军,再取陈仓道,转祁山道出,攻伐祁山。魏明帝派司马懿率军前往抵御蜀军。诸葛亮得知后,避实就虚,留王平继续率军攻打祁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诸葛亮在上邽(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打败魏将郭淮,并想与司马懿大军迅速决战。司马懿深知蜀军远道而来,粮食补给困难,便在上邽东山,凭险坚守。诸葛亮令蜀军收割上邽附近小麦,以补军粮。司马懿仍不与战。诸葛亮移师南下。司马懿起营追击蜀军。至西城(今甘肃西和县北),诸葛亮回军求战,司马懿则急退,率众登山,据营自守。魏将见司马懿如此懦弱,十分不满,讥笑他“畏蜀如虎”。在众将的一再请求下,司马懿率军迎击蜀军,结果大败。司马懿再不出战。当年夏秋,天多霖雨,蜀军粮食转运困难。负责运送粮草的蜀将李严,为了推卸责任,假传圣旨,以军粮不继为由,命诸葛亮还军汉中。诸葛亮回师汉中。撤退中,诸葛亮分兵埋伏,防敌追击。司马懿见蜀撤军,急令张郃引兵追击。当张郃率万骑追至木门道谷口(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时,诸葛亮回军攻之。张郃撤退,蜀军伏兵齐起,万箭齐发,将张郃射死。第四次北伐结束。

祁山堡位于甘肃礼县祁山镇。史载,祁山堡为东汉末年人工夯筑,为控扼祁山道的军事要塞。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曾在此屯兵。南北朝时期,人们为纪念诸葛亮,在山顶修建了武侯祠,后经历代修缮。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经过三年蓄精养锐,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率十二万大军,取褒斜道出秦岭,进入关中,屯兵渭河南岸的五丈原(今岐山县蔡家坡镇)。魏将司马懿在渭河北岸筑营,坚守不出,以待蜀军粮尽自退。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甚至派人送“巾帼妇人之服”以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始终坚守不出。诸葛亮和司马懿隔渭河对峙,数月不战。诸葛亮命蜀军于五丈原分兵屯田,杂于民间,开荒垦田数千顷,与民互助灌溉耕种,以为久驻再战之计。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上,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蜀军密不发丧,撤军后退,并依诸葛亮计,吓退前来追赶的司马懿,然后,徐徐沿褒斜道回师汉中。第五次北伐结束。

遵照诸葛亮临终遗嘱,诸葛亮被埋葬在定军山下,墓座南朝北,以示不忘北伐曹魏之意。

五丈原位于陕西岐山县五丈原镇南。它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壑,控扼着褒斜道北口。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屯兵于此。魏将司马懿屯兵渭河以北,与五丈原隔河相望,坚守不出,以待蜀军粮尽自退。五个月后,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在此地。在唐代,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在五丈原建诸葛亮庙,后代屡加修茸。

武侯墓位于陕西勉县定军山下。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中,病逝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蜀汉朝廷按其临终遗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需器物”,归葬于此。





了解更多的与陈仓道相关的信息,欢迎访问《陈仓道》网站:www.chencangdao.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