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出生后前3年有多重要?错过必将影响一生发展

 纯净专一 2018-05-30

七田真
为中国0-9岁家庭提供早教及胎教服务

在宝宝三岁以前,正是宝宝打下大脑神经连结、身体各部位、情感连结与人格发展基础的重要时期,老一辈的人常说「一眠大一寸」,正是宝宝这个时期最贴切的写照呀!


既然宝宝的头三年这么重要,那么小新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一阶段孩子所处的敏感期究竟是怎样的发展的!




当敏感力产生时,宝宝的内心会有一个动力驱使宝宝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要直到内在需求被满足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趋缓或消逝,而这段时期就是所谓的「敏感期」。


在宝宝三岁(甚至到六岁)前会经历各式各样的敏感期,举首先经历的口腔敏感期为例-这个阶段的宝宝以口腔来探索世界因此宝宝可能会将各种东西,还有自己的手塞进自己的小嘴中,往往令爸爸妈妈烦恼宝宝会不会吃坏肚子呀。



但其实只要让宝宝尽情探索,顺利的度过这个时期之后,宝宝便不会再吸吮手指或将食物以外的东西放进口中。


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阶段的口腔期中,也提出若人在此时期没有满足口腔需求,长大之后容易发展出酗酒、嗜烟、咬指甲、暴食,甚至说脏话、讽刺、争辩等后遗症。


因此,在宝宝的各种敏感期中,千万别因为宝宝当下的表现而斥责或惩罚、禁止宝宝的行为,以免影响了宝宝的心理与人格发展,留下难以改变的后遗症与心理阴影!



当宝宝开始乱丢东西,甚至乱打人时,爸爸妈妈是不是一方面觉得对别人很不好意思,一方面又对宝宝的行为感到很生气呢?


在宝宝的口腔敏感期后期会开始与手的敏感期重叠,这时候的宝宝热衷于用口、手,甚至脚去探索世界,而人的身体自然也是宝宝探索的范围,因此咬人、打人、踢人的攻击行为就会出现。


当然也由于宝宝在这个时期上还没办法掌握人际互动良好的方式,当他的语言无法完全表达他的想法,可能这些动作就会出现了。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宝宝出现这样行为的原因是由于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需要透过攻击别人发泄情绪,或是藉此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无论宝宝是因为哪个原因而产生这样的行为,爸爸妈妈首先都必须冷静看待,平静的对宝宝做出反应,先让宝宝觉得这样的行为得不到爸爸妈妈的注意,宝宝对乱打人的兴趣就先减了一半了!


如果爸爸妈妈当宝宝一打人就激动的说"不要打人"、"你怎么都说不听",宝宝往往只会更反覆出现乱打人的行为。


而若不断对宝宝传达"你乱打人,所以你是坏小孩"的负面讯息,只会强化宝宝的认知,觉得自己真的是坏小孩,不受爸爸妈妈喜欢,也只会将宝宝乱打人的行为更加增强。



如同上面所说的,语言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当爸爸妈妈说宝宝的好或坏时,或许不会知道这些话语在宝宝的心中意味着-你希望他成为这样的人。称赞和赞美对宝宝有正面的增强效果,而批评和抱怨对宝宝有的却是反向的增强。


同时避免威胁宝宝,尤其是用"你不乖,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语,在宝宝成长的早期是宝宝依附关系与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这样的威胁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缺乏安全感对于未来亲密关系的建立也会有着极不利的负面关联。



宝宝在语言发展还不完全,尤其是婴儿时期,往往用哭闹来表达他的需求,用这个方式跟世界、跟爸爸妈妈沟通。当宝宝哭闹时,别总是说"别哭了"。


宝宝的哭闹和大人一样,都是有所要表达,爸爸妈妈首先该做的,先观察宝宝为什么哭,接着才是轻轻地拥抱、安抚他,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了解他的难过


而爸爸妈妈也应该避免宝宝一哭就紧张兮兮地立刻反应,那样只会让宝宝了解他能够用哭声来控制爸爸妈妈,这样并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



当宝宝两岁多时,因为进入了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因此对于"我的"非常坚持!这时候爸爸妈妈可别觉得宝宝这样的行为很自私,硬是要宝宝学着大方!


这个时期宝宝正在认识物权归属,透过这样的练习和确认,才能真的明白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正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可别硬要抢走宝宝的东西来逗宝宝,宝宝需要爸爸妈妈耐心的让他一点一点了解,"我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还是"我的",还是可以要得回来;


同时别人如果把他的东西分享给我我会很开心!渐渐地,宝宝便会开始懂得分享,这是急不来的,爸爸妈妈可别拔苗助长唷。



爸爸妈妈应该都还记得小时候在家族亲友聚会时,总是被自己的爸爸妈妈叫来"表演"才艺的那种感觉吧?



对宝宝没礼貌和不尊重的态度,不只造成宝宝不喜欢与像"外星人一样巨大"的大人相处接触,大人们的戏谑和嘲笑更容易影响宝宝的心理发展。


而被教导成总是在取悦他人的宝宝,因为将成长过程中的注意力用于他人身上,因此自我内在的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发挥,甚至当别人不认同他时,宝宝的心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是个遵守规矩、行为正直的好小孩,但有没有想过总是叫宝宝"听话",其实也是扼杀了宝宝对规矩的了解与内化呢?


如果爸爸妈妈从小只会对宝宝说"上学要准时"、"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给予宝宝严格的规矩与准则,而宝宝没有机会去思考判断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宝宝长大后没有人管教他时,他可能就不再遵守规矩,同时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也失去了明辨是非、学习纪律的机会。


因此,给宝宝探索的机会,尊重并宽容地看待这个过程,度过了之后宝宝将能内化并有智慧的遵守这些规矩和纪律,这不是爸爸妈妈感到最欣慰的事吗?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


因此在宝宝最重要的人生早期,爸爸妈妈不只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各种敏感期、给予宝宝能满足他学习需求的环境,更应该给予宝宝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勇敢尝试。


这个时期父母除了不干预影响宝宝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宝宝知道当他需要时,爸爸妈妈永远都会在他身边,这样对宝宝来说,就是最大的支持与依靠。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

本文由热爱孩子的七田真官微小七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