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炮打蚊子”合适吗?—— 浅谈儿童股骨骨折的规范治疗

 lygs999 2018-05-30


作者: 徐杨  武汉儿童医院   主治医师


近日,一家医院官方微信号的一篇推广文章转发到了小儿骨科专业群里,顿时群里的小儿骨科医生觉得匪夷所思,讨论非常激烈。


引起讨论文章的关键词是这样的:

患者年龄:6月

患者诊断:股骨骨折

手术方式:C型臂透视下股骨干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手术




这篇文章之所以在该院官网上刊登,想必医院觉得这个手术有亮点,比如:低年龄,微创,新技术等等。但是为什么在小儿骨科专家们看来却是:大炮打蚊子,时间,人物,方法都有错位呢?


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股骨骨折,小儿骨科医生是这样治疗的:



也就是说对于6月左右的婴幼儿股骨骨折,Pavlik吊带或者最多皮牵引+石膏固定就能解决问题。


更短的住院时间!更少的放射暴露!

更少的创伤!!!更快的愈合!!!





比较手术治疗和支具石膏,大家觉得哪个方法损伤更小?家长更容易接受呢?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该院病例中使用的弹性髓内钉的适应症合适吗?让我们先看一下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在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第二卷P1317对于弹性髓内钉的使用年龄的要求如下:


为什么弹性髓内钉的使用有这样的要求呢?

首先弹性髓内钉的原理是从干骺端对称插入两根弹性髓内钉,利用钛合金良好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骨内侧壁,通过髓腔的3个接触点转换为推力和压力,从而使骨折复位,由此提供四项生物力学稳定性:抗弯曲稳定性,轴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和抗旋转稳定性。


由此可见弹性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的基础是2枚髓内钉三点固定和髓外骨膜及软组织的包裹协同完成。

对于6月以内的婴幼儿,骨干的成骨还在膜内成骨逐渐代替软骨化骨的阶段,骨单位还仅仅为薄层骨,这时的股骨有骨髓腔内径细小而骨膜厚的特点。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骨折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发育特点及生物力学特点,临床医生必须严格按照年龄,骨折类型,创伤部位等因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基于儿童骨折的特点断章取义的微创其实是一种医源性损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