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菏泽城内大型建筑
明清时期,位于菏泽(曹州)的牌坊(木坊、石坊)见诸方志记载的有七十三座,其数目之多在省内一百多座县城里属少见。其中最著名的是四世一品坊。 四世一品坊牌坊横跨街道,东迎城门,是座三门浑石建筑,明户部尚书郭允厚建,俗称郭牌坊。郭允厚,字万舆,世居曹州(今菏泽市)城,万历丁未(1607年三十五年)进士,初任文安(在今河北省)知县,后调知洛阳,天启年间(1621--1627)考授兵科给事,后升兵部左侍郎,累迁户部尚书。在朝廷内外享有声望,进阶光禄大夫,加封宫保,赠及四世,这座牌坊就建于此时。郭的父亲名堵字宣泽,官至南京刑部郎,祖父文卿、曾祖绅曾也都曾入阁、故称四世一品。 四世一品坊原坐落在今东方红大街邮电大楼门前。石坊跨街长10米,高约十六米,宽2.6米,全部采用青茶沙石料,仿木结构凿眼开隼并接,浑然一体,坚固异常,历数百年隼口无一松动。 石坊分顶、身、座三部分,顶又分作两层,上层由“圣旨”二字题额,以示此坊是皇帝亲自钦准建造;下层飞檐翘角,镶嵌的横匾上书“四世一品”四字,字大如斗,端庄灵秀,据说是明代书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笔。身部四柱鼎立上架横梁,横梁上雕刻的官诰仪仗图,把近百个人物按照身份安排在不同位置,采用浮雕、透雕和塑雕不同的技法,准确的刻画出人物的各种表情,个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表现了郭氏荣归乡里时隆重而热烈的场面。底座粗壮坚实,蹲在上面的八头石狮子,分列立柱的两面,威武雄壮,更加增添了石坊的雄伟气势。 这座在鲁西南闻名仅次于单县百狮坊的石坊,不论建筑技巧和石雕工艺,都堪称上品,1958年扩街被拆除,“四世一品”石匾放置在县文化馆,后来不知去向。 清代菏泽县巡警在当时的菏泽县巡警局前合影。照片大约拍于1900年代。庚子事变后,清政府不得不打出新政的旗帜,编练巡警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山东地区的巡警始建于1902 年。 东方红大街西端路北,距环城公园约100米处,有济渎庙,现有面积约3亩。院内正北有3间大殿,内祀济渎神塑像。有东厢房一座,内有塑像。大殿是约20年前由居民捐资重建,殿右前方有重修济渎庙石碑,贔屃碑座,碑文记载石碑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济渎庙原来为一建筑群,山门、廊房、享殿俱备,颇具规模。正殿中央有济渎神铜坐像一尊,高2.56米。膝有寸经一孔,传说下通海眼,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庙会,有好奇的香客把钱投入孔内,能听到锵然声响,好像钱落水中。 古书记载,江、淮、河、济为四渎,济渎为四渎之一,相传为禹所疏导,《曹州府志》记载:济渎庙在西门外……,庙自后周,历金、元河决,庙与城俱灭。明正统间,知州范希正重建。清康熙初年,郡人募资重修。 济渎庙所祀之神为济渎神,相传是夏禹的父亲鲧。鲧因为治水无功,被帝舜杀死在此地,全国没有祭祀他的,唯独菏泽祭祀,可能是鲧治水时,用筑堤防御洪水的办法不成功,独有菏泽得以保存,民感其德,建庙祭祀。 菏泽城隍庙遗址,现为烟厂家属院。城隍庙初建于唐代贞观11年(即638年,尽管朝代更迭,每个州官上任,必先修城隍庙。每年三月十八,为城隍庙大会,最少唱六天戏。抗战中被日寇破坏 。 掌上菏泽编辑整理 |
|
来自: 昵称15596056 > 《家乡美》